关灯
护眼
字体:

康熙后宫生存手札[清穿]_春夜载月【完结】(109)

  她先是疑惑怎么胤禩有这么多适龄的候选,然后后知后觉,这应该是这两年的全部了。

  略心虚,但是当然还是自家事最要紧。

  皇上点头,也很同意她的判断,觉得有理有据,然后开始细细为她介绍剩下人的阿玛具体情况。

  其中,富察氏系出名门,她的阿玛马齐是皇上很得用的臣子,其居官勤慎,声名很好,很有操守,长得还很帅,人到中年依旧仪神隽秀,竹清松瘦,养眼得很。

  纳喇氏门第也很好,家族数代与宗室结亲,而且一家子人缘特别好,在外风评也极好,其余的在这些人选中只是平平,但单拎出来是很好的。

  还有一个董鄂氏,和三福晋是同族,开国功臣之后,家里亲戚爵位多得跟不要钱一样,可见其家族显赫。

  另有一个就是郭络罗氏,历史上八阿哥原本的嫡福晋,关于她后世谣言纷飞,攸宁也听过一耳朵,不知真假。

  不过在此时,郭络罗氏自幼养在安亲王府,她的出身是这一众女子里最高的,家族权势也是最大的。至于安亲王府的家风,不同于富察氏的满汉并进,也不同于其他两家逐渐被汉化,而是保持着非常纯正的满洲风味,性格鲜明,不拘小节。

  以攸宁对胤禩的了解,他和这位郭络罗氏并不相配。

  还有一层,便是郭络罗氏背后的家族太盛,娶了她,必然会顺理成章接收她外祖父,已逝的安亲王岳乐留下来的权势遗产,这会是一份相当有用的助力。

  如果这会儿皇上年纪再大点儿,倒不是不行,关键是皇上现在身体好得很呢,眼看着前有有军功的直郡王,后有名正言顺的太子,这两个瞧着都老谋深算的,胤禩这么早掺和进来干什么?

  他这会儿根本就不用这么着急。

  这话她没明说,但皇上看得出来她对富察氏更有好感些,而皇上自己更不必说,要是不赏识马齐,也不会屡屡提拔了。

  最后定下来就是富察氏。

  皇上看着郭络罗氏的名字,心里颇有些惋惜,已故的安亲王岳乐,活着的时候就是爱新觉罗宗室里面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人死了,余威犹在,大多宗室们还是愿意跟着安亲王一脉的。

  皇上倒是不眼馋这个,只是觉得宗室人心这一块儿不能长久落入外人手里,最好是通过联姻给了哪个长袖善舞的儿子,既是赏赐,又能将这份人望化为己有,还能顺带着确定这个儿子日后的路,多好的机会呐。

  只可惜老七的性子难以胜任,胤禩的话,他觉得这个儿子可以再看看,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再者这二人性情也确实很可能不相配。

  只有老九年龄合适,人也机灵,收拢人心的事儿对他来说不难,就是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再多的没法奢求。

  第一百零一章 打卡第一百零一天

  正如皇上喜欢一批一批给嫔妃册封一样, 皇子大婚也是这么办的,七贝勒,胤禩和九阿哥三个几乎是前后脚办的。

  胤禩大婚之后, 就正式搬出宫住了, 他忙于皇上给他分派的各种差事,进宫也不如往常方便, 因此大多数时候都是福晋富察氏进宫来看望攸宁。

  这期间,宫里的氛围又在悄悄变化了。

  攸宁一直以为九龙夺嫡确切来说,是没有准确的开始节点的,但是自打前头这些年长的阿哥们封爵领事之后,其实就有点苗头了。

  如果是一开始的种种摩擦, 也许是大家都在磨合,可是常年这么下来, 就变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了。

  按理来说,这种趋势应该在皇子出宫, 远离宫城之后有所减弱,毕竟这会儿距离权力中心最近的的就是太子,也只有太子有资格在成婚之后一直居住在宫里,这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而皇子们出宫之后, 也就没有了后宫有自己额娘,方便进言这一优势,且在朝堂上,大多数皇子是除了福晋娘家和外家之外, 完全有任何基础的,对上早早封了太子,有了自己专属臣属储君,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是事实却与这个截然相反。

  皇子们现在虽然未必有什么取太子而代之这种大不敬的想法, 但康熙对他们一直以来的教导都很严格,希望儿子们能一个个有点出息,而不是就此躺平,一生毫无建树,所以皇子们干起活来一个个都挺卖力,积极的。

  一个兄弟干活积极,太子不至于有威胁感,但是七个兄弟一起呢?

  这七个人里,只有四贝勒胤禛几乎是表明了要跟着太子的意思。

  其他人里直郡王不必多说,诚郡王说是忠于圣上忠于太子,但是说的比做的多,五贝勒在宫里看不出来,到了外面难免更亲近自己的同胞弟弟,此外和八贝勒胤禩关系更好,七贝勒的额娘早年间受过贵妃照拂,几乎是明摆着跟八贝勒抱团了,九阿哥娶的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这是一门利用得好,就会很有用处的亲事。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加起来,都比不过皇上对太子偶尔流露出来的态度变化。

  皇上屡次南巡,或是亲征,或是北巡,几乎都留着太子在京中监国,这是信任,也是历练,太子亦不辱使命,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做得更出色,自然而然也获得了不少朝臣的忠心。

  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先帝英年早逝,皇位交接动荡不稳,这教训还历历在目呢,皇上年已四十又七,虽说如今身子还很硬朗,看不出半点不好,但死生之间,也不过是那点时间罢了。

  说句难听些的,要是哪天臣子们睡着觉呢,一睁眼得知皇上龙驭宾天,太子还不堪重任,或者是不知其是否贤德,那真是天都塌了。

  所以大家都挺满意现在的,皇上是个好皇帝,太子将来看着也是好皇帝,得皇上重用的,那就甭说了,一心一意办差,将来做个两朝元老,不得皇上重用的,也别着急,先去太子那儿瞧瞧呗,提前给自己揽一份从龙之功。

  ......

  这是连攸宁这个普通人都能想到的,更别提朝臣们和皇上了。

  于是气氛就在大家你添一把柴,我添一点炭的行动里慢慢被炒热了。

  当所有几乎都在添柴火的时候,光皇上一个人降温,哪怕他是皇帝,那也是没用的。

  他能做的就是变得更加喜怒无常——指对朝臣的态度上,让别人根本摸不清他的想法,或者说哪怕摸清了又如何,皇上这行动就是变换不定的,指不定今天哪个臣子得了重用,明天就又落到了泥地里边去。

  于是众人更加战战兢兢,毕竟没人想辞职,暂时也没别的地方可以去就职,就这一个上司,能怎么办呢?

  当然,同时以前没法在皇上这边出头的臣子,现在也有机会了,不用惦记从龙之功了。

  东西当然是眼看着能吃进嘴里的最好了。

  变化好坏先不说,这个法子有用吗?

  自然是有用的。

  可是做过饭的人都知道,当你知道烧热的油锅里混合了一定的水,且在火不断加热却保持了平静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灭火,但如果不能灭火,就请不要轻举妄动往里面加点什么东西。

  不管加入什么,它都会炸的。

  当前的局势亦如此,在火没法熄灭的情况下,不管做什么都只会引起另一方的剧烈反应。

  这在当下是个无解的难题。

  皇上不会甘心看着自己的权力被人缓慢蚕食,哪怕是亲儿子,继承人也一样,这是一个当权者的本能。

  而太子呢,想让他把已经攥在手心里的权力再吐出去,那更是天方夜谭,哪怕是亲爹,是皇上也一样,这也是他的本能。

  令攸宁庆幸的是,当了皇帝这么多年的皇上无论是能力,还是地位,对朝堂的把握程度一直都占据上风。

  他唯一在走下坡路的是身体状况。

  但既然历史上的皇帝可以在愈发老迈的情况下,依然掌握着局势,那么现如今身体依旧健康的皇帝,自然要更加游刃有余。

  只是行动上的游刃有余,依旧没法掩盖住他内心情感的剧烈波动。

  攸宁跟他一样也很烦躁,如果说宫里原先只是有些闷,毕竟到了她这会儿,无论是宠爱还是地位,都跟绝大多数宫斗没什么关联了,但这会儿就是叫人烦躁了。

  皇子们在外热切地办差,他们的福晋们和额娘们,自然是就在宫里努力,就连攸宁自己的儿媳也不能够例外。

  这就是个大家都在努力,所以所有人努力了其实等于所有人都没努力,但是如果有人真的放心了,不努力了,那他就变成了落后的唯一一个。

  这让攸宁想起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故事里的一部武林秘籍,这部秘籍很厉害,练了之后就能变成超级高手,所以武林众人人人都想要,态度相当狂热,就算是正道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也不能例外。

  所以持有这部功法的人当然就被追杀啦,人人得而抢之。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部秘籍有个很变/态的前置条件,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