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康熙后宫生存手札[清穿]_春夜载月【完结】(108)

  他想起了年幼随皇上一同出行的时候,听他讲起在民间各处的见闻,他当时说自己以后也要和皇上一起,遍览四方,体察民情,建立一个太平盛世。

  皇上很高兴,对着朝臣们夸他小小年纪便有此大志,那是很早之前,皇上就对他寄予厚望了。

  他后来也很盼着能有这样的机会,

  只是时势如此,京中皇上不在,他这个太子理当坐镇后方。

  除了他,也没人有这样的资格了。

  这么想来,现在这样倒还不错,至少皇上还信他。

  太子紧绷的面容终于微微松动了。

  太子心境当中的变化,远在南方的皇上虽然不能很好的察觉,但也似有所感,同太子的通信更加频繁了许多,言语间尽显温情。

  太子妃亦有所觉,悄悄松了一口气。

  她自嫁入东宫以来,事事小心,时时谨慎,这会儿总算是有所收获了。

  太子紧闭的心扉终于松动,夫妻二人之间也愈发亲密和谐。

  五月,圣驾回銮。

  太子妃有孕的消息同时传了出来。

  虽然太子膝下早就有了子嗣,不过自己亲自选出的太子妃有孕,对皇上而言还是很值得开心的,他亲自过问,吩咐太医院一定要照看好太子妃的身体,又接连赏赐,让外界重新回想起了太子的盛宠程度。

  太子终于再度意气风发起来。

  对于太子妃腹中的孩子,他无疑是充满期待的,这让他想起了自己早逝的额娘,还有在他出生前就已经夭折的兄长,他很少在汗阿玛那里听到过这个孩子,但仅有的几次,也让他明白汗阿玛对此事的悲痛和惋惜。

  所以他更期待着太子妃能够安安稳稳的生产,只要母子或者母女平安无事便好。

  太子也没有因为即将拥有嫡出子女的喜悦,而忽视了自己已有的两个儿子,虽说嫡庶有别,可到底都是他的孩子,一点点看着长大的,乖巧可爱,他又岂会舍得差别对待?

  为了此事,太子甚至鲜少破了例,掺和了后宅事务,和早就心有不满的李佳氏长谈了一次,既是安抚,又是警告。

  太子妃那边则不用多说,她是个聪明的女人,也是一个贤明大度的太子妃,在这一点上,汗阿玛看人的眼光还是极为精准的。

  到这时,太子也才终于明白,为什么汗阿玛会对直郡王一再偏爱,哪怕是他与直郡王相争,在直郡王分明顶撞了储君有错的前提下,皇上也并不满意他以身份压迫大哥的举动。

  从前他一心觉得嫡庶有别,直郡王虽为长兄,可他才是储君。

  那时候皇上语重心长,同他讲道理,但他听不进去,甚至觉得哪怕将来自己有了子嗣,子嗣间产生了这样的矛盾,他也依旧会选择维护储君的威严。

  皇上生气了,骂他毫无手足之情,他并不服气,觉得皇上就是在偏心大哥,父子俩因为此事不欢而散过很多次。

  到了这会儿,太子才终于体会到当年汗阿玛的处境。

  手心手背都是肉,偏了哪一个,另一个都不会服气的。

  正如他舍不得让长子和次子将来去当嫡子的奴才,皇上也舍不得直郡王如此,所以他才总是在自己面前反复提及“兄弟”两个字。

  君臣,兄弟,皇上希望他能把握好其中的分寸,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可是,太子的面容之上无悲也无喜。

  他心无波澜地想着,既已经是君臣,君臣之间,只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尊卑之别,又何来父子兄弟之说呢?

  皇上一定比他更清楚,世间事注定不得两全,强求不来的。

  他注定要辜负汗阿玛的期望了。

  成王败寇,窃国者侯,从来只有上位者有资格怜悯,其余芸芸众生,不过棋子而已。

  等到哪一日他能掌握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他才有资格满足汗阿玛的期望,厚待那些肯忠于他的手足们。

  *

  这次南巡过后,皇上深深觉得几个儿子经过一番历练,看着总算是成熟了一些,于是开始给他们派分差事儿,当然主要还是学习为主。

  胤禩在这上头很用心,渐渐地就忙碌起来。

  他忙起来,攸宁也没多少空闲时间,连同胤禩在内,后面又有四五个阿哥眼看着长大了,是时候该相看婚事的人选了。

  攸宁以前一直觉得时间过得好慢,这会儿却反而觉得过得快了。

  之前给胤禩赐格格的时候,她还觉得他是个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没当一回事儿,加上那三个格格也全部都没有怀孕,在她这里存在感更低——当然也是因为她不喜欢身边有这么多人尽孝。

  但是现在胤禩却已经变成一个成年人了,她见他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也不方便来后宫了。

  等到以后时局敏感,估计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够见上一次。

  有着这样的想法,攸宁在选儿媳妇这件事上就很小心了。

  父母能够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时间要到此为止了,之后要陪他走过接下来人生的就是他的妻子。

  她认真考虑,到底该为胤禩选一个什么样子的福晋。

  皇上对此依旧不理解,他的想法一直以来就是正妻很重要,人品要贤德,因为嫁进来要管理好后宅的,不能嫉妒,身体要健康,不能有恶疾,不能影响子嗣,家世当然也要过得去,但不可能光看这个,毕竟再贵也贵不过皇子,至于容貌,那不重要,性格跟阿哥合不合适,也不太重要,大不了多给他纳几个喜欢的漂亮的妾。

  这些话说完,攸宁就扭过头去了,跟封建社会的土著简直没法沟通。

  这时代基本上只有丧夫或者丧妻,而没有离婚,两个不合适的人非要捏在一块儿,两个人都要受害,这算什么事儿?

  皇上后知后觉,沉默,第二天叫人搬着两个箱子过来了。

  来的人是梁九功,这倒是个熟脸,只是里面的东西既不是寻常的布料首饰,也不是摆件一类,而是一摞一摞的折子。

  攸宁当场惊了,赶紧询问梁九功是不是拿错东西了?

  拿错别的东西不要紧,拿错折子算怎么回事儿?

  然后她很阴谋论想到,该不会这也是宫斗的一环吧?

  只不过别的宫斗里打击都是毁容下毒打胎三件套,偶尔暗杀一下皇帝,她的宫斗是诬陷她内外勾结偷个折子什么的?

  梁九功见她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忙解释说这是皇上命人送过来的请安折子。

  攸宁听到“请安折子”四个字才放松下来。

  这东西她是知道的,属于奏折里面最不重要的那种,皇上经常当着她的面批阅,这次出巡有几次他累狠了的时候,攸宁还帮他念过那么几次,里面的古文冗长繁杂,绕来绕去,洋洋洒洒一大篇,最后回归到中心思想就是同一句话:皇上您最近还好吗?

  皇上在亲近的臣子的折子上就偶尔回两句挺好的,普通臣子的折子一律就是知道了。

  这三个字写到后面越来越敷衍,从端端正正到潦草的连笔字,像极了学生在敷衍作业。

  把这些折子搬过来干什么?

  难道要在她这儿批一天折子?

  也太无聊了吧。

  攸宁只好让梁九功领着人把箱子搁置在书房,把伺候的人赶出去,自己亲身上阵守着。

  毕竟是折子呢,离了大臣们的手之后,再有资格打开的不是皇上就是太子,胤禩他们有时候拿着折子学习,还得是皇上亲手给发下去的。

  攸宁守了大半天都没见人来,闷了满肚子的气,直到傍晚,罪魁祸首方姗姗来迟。

  了解到原委之后皇上就笑:“叫人拿来就是给你看的,你白守着它做什么?”

  他有时候是真的不明白攸宁的想法,有时候她分明胆大得很,许多规矩都视若无物一般,有时候又古板得很,说不能做的事情就真的不去做,不管她是当初那个小答应,还是如今的贵妃。

  不过他也不会再问,因为她根本不对他说实话。

  皇上只好坐起身子,任劳任怨,纡尊降贵地把折子一份份翻开,一边翻一边就介绍,这一摞是哪个人选的阿玛,那一摞又是哪一个人选的阿玛。

  攸宁终于明白了,原来这是对她先前说要找个与胤禩性情相合的福晋的回应。

  从请安折子里看一个人的为人,为官,然后借此了解其人家风,以及其女品性,这是一件具有相当高难度的事情。

  好在还有一个记忆里超好,对朝臣们几乎无所不知的皇上在一旁作为辅助,攸宁只负责点头和摇头。

  这个折子内稍显谄媚,过分圆滑的,据说光正妻前前后后娶了三个,家里儿子女儿一大堆,争斗不休,家宅不宁的,自然不能通过。

  这个折子内说话太直,好似情商不太高,据说很有才华和能力,但是相当推崇女子无才,不给女儿读书的僵尸老古板,也不能通过。

  攸宁挑挑拣拣一大堆,最后剩下的还有几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