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长是统领百人,品秩比二百石的低级军官。
这并不是阿备抠搜不愿意给官,实在是他如今一共才只有两百兵。关羽、张飞又都是才刚刚出头的新人,立的功也不算特别出彩。直接跳过统领五人的伍长、统领十人的什长或者统领五十人的队率,让他们直接当统领百人的屯长,不仅仅是越级提拔,更是倾其所有了。
关羽和张飞自然也是知道现实情况的,没有任何不满,喜滋滋地领命了。
阿备看了看身形壮硕,足足比自己高了大半个头的关羽;又看了看肌肉结实,体积比自己大了起码两个号的张飞;又看了看自己有些削瘦的身形,忍不住有点心虚,拉着两人仔细地问了年纪。
问完之后,阿备心有余悸:还好还好,张飞小自己两岁、关羽小自己三个月,刘先主这个大哥的位置总算是保住了。
【作者有话说】
注1: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灵帝末,黄巾起。
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曰:庐江郡(太守)……卢植,涿郡涿人,灵帝熹平五年(176年)任,存清静宏大体。
《三国志·关羽传》: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历史上,刘备应该是176年—184年回到涿县老家,召集乡勇,“合徒众”的。而关羽和张飞就是这段时间加入的先主队伍。具体是哪一年,历史上没有记载,作者就设定在了176年。
注2:
《三国志·张飞传》: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史书上只说关羽比张飞大,没说刘备和关羽谁年纪大。为了保住刘先主的大哥位置,作者设定成刘备大关羽三个月、大张飞两岁。
第55章 玄菟郡,我来了!
庆功宴结束后, 阿备便写下了请功的奏报。当然,在官方的奏报里,阿备只说自己遇到了太行山贼寇百余人, 在得到涿郡、涿县的各级同僚帮助后将其剿灭。
在奏报中,阿备大大夸赞了涿郡、涿县官吏的借兵之事,将剿灭贼寇的功劳几乎都推到了他们的头上。此次剿贼虽然不是什么大事, 但阿备如此不贪功、不张扬的行为, 还是大大地获得了涿郡太守、涿县县令的好感。为此,两位官员利用自己私下里的关系,帮助阿备买到了许多质优价廉的马匹和兵器,使阿备的部曲战斗力直接提升了一个等级。
除开官方的奏报之外, 阿备又给灵帝刘宏写了一封私信。
自从阿备的奇妙故事小讲堂开课后, 阿备和刘宏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极为特殊的私人交情。那种交情不是上下分明的君臣关系, 到更像是现代社会的朋友关系。因此,即使阿备离开雒阳城,两人之间也时常互通私信。只是因为在冀州被冯树追杀的原因, 这私信才断了一段时间。
在私信中, 阿备详细地讲述了自己从在徐州被太平道人刘杨截杀, 到在冀州被冯树等人追杀,再到在幽州反杀冯树等人的事情。他将一路上对太平道的所见所闻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在最末尾处, 阿备犹豫了一下, 还是写道:“太平道上连士族高官、下结百姓徒众, 恩威深重, 所图甚大,恐有不臣之心。”
在冀州赵家村的时候, 阿备曾模糊地问过老村长对改朝换代的看法。当时老村长那震惊又恐惧的眼神令阿备至今都记忆犹新。
在那一刻, 阿备突然察觉到自己曾经的想法是何等的傲慢。对于现代人阿备来说, 他一出生就看遍了中华大地五千年的历史,知道朝代更替只是一种客观规律,对于乱世之后重建国家有着理所当然的信心。
但是对于汉代的人民,这是不一样的。
在他们的历史记忆中,长久统一和平的王朝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汉。秦虽然短暂地统一过华夏,但仅仅存在了十几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直接认为那只是漫长战乱中的一部分。
汉朝中间虽然也经历过王莽改制,但王莽也失败了。而王莽的失败更增加了汉代人民对大汉王朝的信仰。
在汉代人民的心中,只有汉能带来和平和统一。如果有一天,汉不存在了,那么天下将会陷入怎样的混乱和黑暗之中,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恐怖事情。
所谓汉室的“正统”,就在于此。它不是狭隘的所谓刘家血脉,而是大汉和平统一四百年所积累的超强信用,而是普通百姓对和平安定、幸福生活最本能的追求。
在那一刻,阿备终于明白为什么聪明如诸葛亮,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跟随三国中实力最弱的刘先主,为什么会在刘先主死后依然数次北伐、鞠躬尽瘁,为什么会将希望渺茫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为终身追求。因为对于生在汉代的诸葛亮而言,汉室就象征着理所当然的和平与希望。
所以,阿备明白了,自己曾经那个“躲在诸侯雄主背后,偷偷改变历史走向,避免掉五胡乱华惨剧”的简单般愿望是多么的离谱和难以实现。
如果他真的想要拯救华夏,那么他身为刘备,身为汉室苗裔,就必须站出来成为乱世诸侯中的一员,以铁与火的手段一统天下,兴复汉室!
然后,他才可以利用穿越者的身份,将更加先进文明的知识铺展开来,彻底避免掉五胡乱华的惨剧。
于是,阿备重新将“兴复汉室”作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