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6日】
【实验体代号C意识失去联系,已确认□□死亡。】
【2010年9月3日】
【志愿者代号J死亡,家属确认为二人,一人拟纳入观察名单,代号JRX】
……
【观察员L·C】
画面一转,图像又一次转换到一件白色的房间。那里坐着许多和神使【姜】一样白色的小人,他们的声音隐约从雾气中传来
——【他们发现,我眼中之物确实异于常人。但是他们并不准备告诉我。】
——【他们只是记录下我所看到的世界。】
——【我在手术结束之后就回到家中,我的母亲很高兴,并为我接风洗尘。】
——【我的母亲,是一个慈祥的人。】
——【她很爱我,在见到我之后热情地拥抱我。】
——【她的怀抱温暖而粘稠,一如研磨得并不充分的墨锭。我拥抱她,却发现她就像一个受热的蜡像,开始融化。】
——【我听见她微笑着对我说】
——【孩子,欢迎回来。】
我*只*是*一*个*故*事*吗?
茫然之中,伊万将头转向姜如许的方向,两人挨得很近,近到几乎可以感受到对方的体温。
我和她并没有什么不同啊。
☆、奇怪的冒险增加了【7】
什么是【人】?
【WE THE PEOPLE】我们是人。
没有任何一派学说真正定义过“什么是人”这一概念,即使是最为崇尚“人权”的自由主义思想,面对【什么是人】这个问题,都尚且处于回避的态度。
因为,这个问题,是所谓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能干涉,此时【人】是多元化的,最后则上升到群体意识。
那么神呢?神这样规定过吗?
【称义之前完成的善行,是上帝所不喜欢的。因为这种善行不是从信阳████那里产生出来的,这种善行也不能使人适于接受恩惠】
因信称义。
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愿意为一切善行付出生命的【好人】,如果不信阳上帝,那么也不算人。
当然,联系到后世,这不仅仅是因信称义,还有所谓的双重预定论——人既有被上帝摒弃的预定也有被上帝拣选的预定。
在一场灭世的灾难中,得救与否,不取决于全知全能的神对人行为的预见,而首先取决于是否被【上帝】选中。
因为,【上帝】也就是一切抽象概念的神,祂可以是白色,可以是黑色,祂的旨意是不能被理解但必然公正的。也就是,被神所摒弃的人,是不可拯救的,是必然下地狱的。
异教徒与异端断不可能是【人】,即使是信仰者,也未必全部都是【人】。既然不算人,自然不能用对待人的方式对待。
换而言之,【人】并非是一种物种的总称,而是一种来自群体认同,一种群体意识与双重标准的展现。
姜如许的世界与伊万的世界千差万别,即使,代表神使的【姜】赋予了伊万看见自己的世界的权利,伊万仍然不会融入那个群体。
他无法成为群体意识中的一员,他远不是【人】。
就像是现在,伊万看见的是一行无法描述的文字,而姜如许看见的却是【人】
——陈琳
此时的陈琳女士和姜如许刚坐上飞机前往大学时没有什么区别。她已经十年没有任何变化了,黑色的短发拢在耳后,带着紫红色的方框眼镜。此时的她看上去有些严肃。拐杖被放在一边,那场车祸带走了她的一条腿,当然,也带走了她的丈夫。
钟塔的顶端散发着刺目的光线,又在一片浓雾中变得柔和。朦胧的光将陈琳女士包裹起来,使得她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神】。
漂浮在空中的陈琳并没有看向姜如许,反倒是姜如许拿起桨,拼命往她身边划。鹿型的小舟很快就明白自己乘客的意图,缓缓向着灯塔驶去。
雨下得愈发大了,杂乱的雨声混着浑厚的钟声,沉闷的雷声就像是冲向巨石的钢铁巨兽,周围充满了各色不应存在的声音。
女童的哭泣,男人的叱骂,一个女人冷漠地捧读声,一切声音尖锐却又含糊,就像是从厚厚的浓云中传来一样。
最后,她听到很轻很轻的歌声。
【Shh, children, don`t be afraid any more】
嘘~
不要害怕
【The man on the moon is an engineer】
月亮上的那人是工程师
【He is building eternity】
他在建造永恒
【小姐,你喜欢Boccherini还是Paganini】云层中,小提琴的声音逐渐清晰起来,于曼妙的圆舞曲中,陈琳女士的眼睛终于看向下方。
一片浓雾中,姜如许仿佛看见了另外一个世界。漂浮于水面的断肢逐渐聚拢,搭成拱形的桥。手臂连接着手臂,大腿缠绕着大腿,黑色的桥梁自小舟一直蔓延到云中之人的脚下。
姜如许反射性地想要走到母亲身边去,就像是淋湿的鸟儿,连羽毛都湿透了,它在本能地寻求庇护。
妈妈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信任的,她心想,没有人会抛弃自己的孩子。
伊万想要拉住她的手臂,却不想,在姜如许离开小舟踏上尸体桥的时候,鹿舟消失了。他与干瘪的鹿皮一同落入水中。他想拽住坚固的尸体手臂,而身体却穿过那些手臂。他想大喊,却发现自己只能发出怪异的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