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亲王妃本就喜欢沈远安,一听沈颜沫说四十无子方可纳妾,这喜欢又加重几分。
这世间男子多薄情,男子三妻四妾实属正常,就连王爷都有几个妾室与同通房丫头呢。
作为女人,自是希望丈夫一心一意对自己,作为母亲,更希望女儿有个好归宿。
允亲王妃自然答应,脸上的笑容未曾间断,待沈颜沫更亲厚几分。
两人说说笑笑,又说了会儿家常话。不远处一个人影暗自离去。
这人是明三夫人,她见允亲王妃待沈颜沫与别人不同,心中好奇,便过来凑个热闹,顺便奚落沈颜沫。
沈颜沫虽是皇上亲封的郡主,可到底不是皇家人。她可是皇家宗妇,上了皇家玉牒的,又和允亲王妃是本宗。允亲王妃总会给她些颜面。
谁知刚靠近便听见允亲王妃夸沈远安,后又听见沈颜沫替哥哥求娶明珠郡主,还许诺四十无子方才会纳妾。
明珠郡主不到双十年华,离四十岁还有二十多年,沈颜沫医术高超,又有妇科圣手金夫人在旁协助,总会有儿子的。
皇后娘娘多年不孕,不就是金夫人看好了的,听闻皇后又有身孕了,依然是金夫人调理的身子。
为何独自个儿遇不到金夫人。她求了多次,金夫人每每推诿。如今细细想来方知缘由,金夫人是沈颜沫的人,他们王家退了沈远安的亲事,自然是沈颜沫的仇人,金夫人怎会出手给她治病。
明三夫人越想越越窝火,凭什么她曾看不起的人都比她好。
明珠郡主就算了,皇家郡主,备受父母宠爱,她比不了。
沈颜沫一个和离的妇人,有景王痴心等待,有皇后另眼相看,太后宠爱,皇上看中。这些她都能忍,她没有沈颜沫命好。
为何沈远安也能如愿娶明珠郡主,他被自己退了亲,就该单一辈子,凭什么能娶明珠郡主。
昨日回去,她又被婆母训斥了,还说她是不下蛋的母鸡。
不下蛋的母鸡,多讽刺的话,当年若不是他儿子宠妾灭妻,她的孩子都长大了。那可是成型的男胎。
这不是让他气愤的,最让她气愤的是,沈远安看明珠郡主的眼神,温如似水,一如当年他看自己那般。
意难平,恨难掩。
明三夫人抓住旁边的树枝,狠狠折断,不想却划伤了手,疼痛传来,让她恢复些许理智,唯恐允亲王妃看见她,慌忙转身走了。
她才走了几步,迎面走来几个人,为首的人有六十多岁,身子清瘦硬朗,被一个丫鬟虚扶着。
“孙老太君一向可好?”明三夫人款步走过去,微微施了一礼,面带笑容,态度说不出的恭敬,礼数让人挑不出毛病。
“你是?”孙老太君上下打量着明三夫人,眸中尽是疑惑。
旁边的一位妇人上前两步,笑着解释道:“这位是端郡王府三爷的妻子。”
孙老太君点点头,表示已经知道了。
原来的王家人,怪不得礼数周到。
孙老太君是孙国公府的老封君,丈夫跟着高祖打天下,已去世多年。她也是明霞郡主的外祖母。
她女儿去世多年,留下唯一的血脉,孙老太君自是千疼万宠的,没想到年纪轻轻便去了。
她派人去查了,外孙女的死跟皇上新封的郡主有关系。
去年她就想找沈颜沫算账的,可沈颜沫带着孩子离开了京都,好容易将人盼回来了,她自然不会放过她。
得知沈颜沫来允亲王府别院,孙老太君跟人求了张帖子,带着府上的孙女也来了。
她要会会那名动京都的沈夫人,是有三头六臂不成,让外孙女送了小命。
“这允亲王府的菊花开得真是艳,不必那春日的牡丹芍药差。”孙老夫人说话时看向水榭,那是沈颜沫和允亲王妃所在的地方。
明三夫人忽然想起沈颜沫和明霞郡主的事,会心一笑,附和着:“谁说不是呢,不过……”话一转又道,“花看来看去也就那样了,不如京都的流言有趣。”余光不着痕迹瞧一眼沈颜沫的方向,唇角微微上扬,勾起一抹讽刺的笑。
“噢,什么流言,说给我这个老婆子听听?”孙老太君没有忽视她眸中的算计。
一个小丫头,敢算计她,也是个大胆的。
第113章
明三夫人左右看了看,见无人过来,凑到孙老太君身旁,小声嘀咕了几句。
孙老太君闻言,假装不敢置信地看着明三夫人:“竟还有这事,这事不知是真是假,污人名声的事,还是莫要说了,今儿你什么也没说,老婆子什么也没听见。”
明三夫人算到了开头,却没想到孙老太君反应如此,有些着急道:“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我开始也是不信的,可她的孩子与景王忒像了些。再有京都多少贵女爱慕景王。为何景王不看别人,非要看上她,一个和离了,还带着孩子的女人,要说没猫腻,我信,别人怕也不信的。”
她觉得自己说的多了,惊得捂了嘴,再次环伺周围,不见有人,才略略放心,辞了孙老太君,寻自己相熟的人去了。
她知孙老太君看中明霞郡主,对明霞郡主的死多有不忿,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孙老太君望着明三夫人的背影,冷笑道:“就这点儿心机,还敢利用老身,太过自作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