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漪将书送到之后就准备离开,她这次出门除了给小侯爷送书,另外就是要去印厂看几位师傅最新的研究成果。
苏清漪到了印厂,丁师傅立刻就赶了过来。
经过两位师傅不眠不休的研究,终于做出了铅活字的雏形。一排一排金属质感的活字被放在格子里,看起来十分壮观。
丁师傅也很是自豪:“自从听了颜先生的建议之后,我们二人研究了许久,又特意找了几名经验丰富的铁匠,这才勉强制出了颜先生眼前所见到的这些活字,比起胶泥活字来说效果要好得多,往后不仅可以用于杂志,也能用于我们平日的印刷中。”
这两位师傅都是雕版大师,铅活字的发现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对他们价值的一种打击,他们却一点也不忌讳,反而还尽心尽力地研究,这种精神十分令人敬佩的。
而苏清漪之前所说的“转轮排字盘”也被他们研究了出来。经过试验之后,又改良了几次,如今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几人又坐在了一起,为的就是杂志最后的筹备工作。除了丁、杜两位师傅,其他人也是一副摩拳擦掌的模样。
谢谨环视了众人一圈,才道:“如今杂志之名尚未取,不知诸位可有什么建议?”
吴掌柜首先道:“既然是咱们文昱书坊所出,自然要叫文昱杂志。”
谢谨摇摇头:“杂志做出来之后,往后我会联合多家书坊一同发行,以文昱为名,只怕他们不大乐意。”
“那不如就以临江为名?”常奉书建议。
还不等谢谨说话,叶奉书却已经拒绝:“那也太俗气了些,况且少东家的目光也绝不是仅仅放在临江一地,往后去了荻州等地又该如何?”
其余几人也纷纷建议,只是大多都被打回来了。
谢谨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苏清漪,温声道:“这个点子原本就是颜先生想出来,不如还是请您来取名吧。”
苏清漪大吃一惊,连连拒绝:“这样不好吧。”
众人却都支持她:“这有什么不好,原就是颜先生所想,你来起名也正合适。”
苏清漪也没有办法,她之前一直在出神想之后要写的小说的事情,这一时半会也没有什么好名字可想,便随口道:“不如就叫晋江月刊吧。”
“晋江?这是何意?”
“额……”苏清漪卡住了,她总不能说这是自己上辈子写文的地方,自己随口一说罢了。
倒是谢谨皱眉想了想,道:“晋者,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臸。倒是个不错的名字,亦暗合江东之意,倒是精巧。”
众人也纷纷发表意见,最后竟然就这么定了下来。
苏清漪瞪大了眼睛,怎么都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竟然就这么被定了下来,可此刻再反驳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也只能破罐子破摔,反正古代人民也不知道晋江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确定了杂志的名字之后,众人才开始商讨杂志第一期的筹备工作。
第43章
被后世称为历史上第一本杂志的《晋江月刊》创刊号终于在秋日的一个早晨发行了。
早在半个月前, 文昱书坊便已经开始为这本杂志造势,主打的便是颜亭书的新书, 以及一本书能看到数位名家作品的名头。虽然有人觉得这不过是噱头,却也有不少人表示好奇。
一本本新的杂志放在了文昱书坊最醒目的位置, 只不过比起《仙缘》发售的火爆来说, 买杂志的人还是要少很多。
好在众人早就有所准备,并没有太过失望。
白宝嵘一早就等在了文昱书坊门口, 待到杂志发行之后,第一时间就买了下来, 然后揣着它急不可耐地回家。
家中,彤娘已经在等着了,见他回来, 反倒露出了一些迟疑。
白宝嵘却没有注意到, 而是兴奋地将书拿出来:“来看看, 你的文章被刊登在上面了!”
然而向来泼辣爽朗的彤娘却有些扭扭捏捏:“在……在哪?”
白宝嵘见她的模样,忍不住便同她开玩笑, 装作翻了一遍的模样:“咦,不是说就在这一期吗?怎么没有?”
彤娘脸色一白, 顿时泫然欲泣。
白宝嵘没想到会惹她哭, 手忙脚乱道:“我骗你的, 在这呢!你看,这写着你的名字呢!”
彤娘顾不得哭, 从他手中抢过了杂志, 果然看到其上工整地印刷着自己的笔名和文章, 原本就在眼眶中的泪水还是滑了出来。
“你怎么看到了也哭?”
彤娘一边珍惜地摸着散发着油墨味的字,一边含着哭腔娇嗔:“我这是喜极而泣,你懂不懂?”
她想起自幼她就喜爱读书,可父母总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不管她读了多少书都要藏拙。后来她被颜先生的话本吸引,她从未想过有人能将一件事情说得这般有趣,让人欲罢不能,她便兴起了一个念头,她要自己写话本拿给颜先生看。
再后来她就遇见了白宝嵘,这个男人尊重自己、欣赏自己,他从不认为自己只能在家中洗衣做饭,他和她讨论话本中的情节,有时还会争论,但他从未看不起她。
彤娘想,她何其有幸嫁给了他,曾经那些豪情万丈仿佛被埋进了心里,只是偶尔会冒个头,写一些短短的文章,作为夫妻间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