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们对付了胡侯!这是证明他们在试图瓦解皇权势力吗?当初裘凤游为了他娘的性命放弃了皇位,他就真的甘心吗?
裘凤城疑惑,帝王的心容不得疑惑!
他慢慢在自己的想象里,觉得自己想的一切都是对的,是有一股势力在包围自己!是裘凤游的势力。
在对裘凤游的忌惮中,他冷落了可能和裘凤游车上一丝丝关系所有人,包括翠忱,转而将宠爱和封赏转移向了北扬王时期的几个旧妃,比如,沈妃,静婕妤,虽然这几个人的母家并不显赫,但是安分。
但是后来……
裘凤城的这个疑虑打消了,让他打消这个疑虑的人,是一个叫霍云的人。
这个年轻人刚刚出现在裘凤城面前时,裘凤城一心只沉浸在得到“算生子”的喜悦里,在礼节性接见的过程中,裘凤城渐渐发觉这个和自己大哥裘凤南年纪相仿的人,谈吐不俗,文墨皆通,如清风雅月一般的温和气质里有让人无法忽略的气场。
裘凤城着人查看霍云的出身境况,知晓他不过是个孝廉举子,虽然出身东靖,但实际上是还在父皇当朝时期就已选定的,皆因突然的国丧才延缓了进帝都的时间,实实和裘凤游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这一点让裘凤城感到很放心,但是有一点是裘凤城在意的,便是霍云现在在翠少平府上的,虽然只是个订书,但这个订书竟千真万确地参与到了胡成候一事中。
裘凤城觉得遗憾。
霍云告诉他——不用觉得遗憾,自己是翠少平的人,更是皇帝的人!
裘凤城在霍云如此直率坦诚的话语中惊诧了……
“翠姜小姐不会接受东靖王裘凤游的安排前往东靖为侧妃,原因是她生病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翠相不愿意。”霍云道。
“翠相……不愿意?”裘凤城道,“翠相为何不愿意?他不愿意,那翠姜的态度呢?若是她自己愿意……”
“小人不知。”这个问题霍云不愿解释,干脆回道。
裘凤城点了点头,是啊,他怎么会知道?犹自思索着,裘凤城眼底有一丝欣喜。对于翠姜没有远赴东靖之事,他曾经怀疑过,听闻翠姜头上受了伤,但是并没有多重,为何忽然就送到了狸木林那样静僻的地方去养伤?原来果然是有蹊跷的。
如今看来,这是翠相的意思,也许还不只是翠相的意思……
霍云始终低着头,他知道裘凤城在高兴,这高兴让霍云眼中飘过一丝肃然的冷杀。
裘凤城没有注意霍云,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恢复到正常的议事状态:“既然是这样,那想来你是替翠相传话的吧?”
霍云的目光始终落在龙案之上,没有丝微闪烁:“正是。霍云今日有三句话要和皇上讲。”
裘凤城点了点头,他很愿意听。
“一、请皇上明鉴翠相之心,翠相之女皇后为长,而翠姜为次,皇后身家关系翠家荣辱,而翠姜不过亲王侧妃,即便有朝一日为王妃,又怎能与皇后之尊相比?不过,为免皇上忧心,翠姜且从此不会前往东靖,以明翠家立场。二、请皇上知晓,外戚祸于人心久矣,非一朝一夕能除,故,翠家不可重用,只可暗中辅佐,以彰皇权清明,帝心慎独;三、胡侯跋扈狂狷,除之实乃陛下大幸,从此君威甚固,朝堂安宁,君可长久谋划,必不忧矣。”
“这是翠相的意思?”裘凤城道。
霍云点了点头。
“那这有何不可直说?”裘凤城笑道。
“因为陛下现在有一件大事在眼前,此事不宜与翠家有何瓜葛。此事落定之前,翠相不宜私下面圣,故派霍云前来。”霍云道。
裘凤城拧紧了眉头,在他听完霍云的话之后,几乎心中是豁然开朗的,他觉得他之前想的是有失偏颇的,翠少平的决定和他的分析,有道理,也有决心。
那么翠相说的事……
霍云抬起头一笑,笑如无尘之镜:“乱世之功莫如拓土阔疆,□□定国,盛世之功最是传道受业,百行俱兴。皇上,今年是有属国报了受灾的。”
“可是赈灾之事,当属三司……”
“但是传业之事,从无定规。皇上既想立皇权之势,管相位高权重,为人刚直,颇有上古之风,当为首选!”霍云抱拳颔首。
裘凤城觉得忽然有人说中了自己的心,他何尝不是这样想的?!他觉得震撼,又觉得似乎忽然在某个悬而未决的角落里,多了一重依靠。
“你……你与翠相可有过往来历?”半晌,裘凤城忽然问道。
霍云一笑,他知道,裘凤城相信了自己,现在只需要消除他最后一重疑虑。
第九十九章
第九十九章
话说裘凤城问起霍云是否与翠少平有旧。
霍云知道,裘凤城相信了自己,现在只需要消除他最后一重疑虑。
“回陛下,霍云一介草民,来端阳之前从未有缘得见翠相端貌,若说有来历……霍云曾在举孝廉之前,读过翠相的《殇伐之戚》。”
“这是当年翠相高中榜首之书,你读过?”裘凤城道。
“回陛下,霍云不止读过,还深以为是。霍云是普华永溧坪下人。”
在霍云报出身家之后,裘凤城眼光顿燃,闪着不易察觉的狐疑和审视。
“你说,你说你是……普华永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