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秦锦仪把两桌席面布置得差不多了,只差饭菜上桌时,秦简等一众堂兄弟们也到了。他们今天只上半天课,才从学里回来,身上衣裳还没换呢。秦含真扫了一眼,发现当中还有个生面孔的,年纪九、十岁的男孩,心里便知道这是长房秦仲海那位很少露面的庶子了。阿弥陀佛,她总算是见到这位堂兄啦。
因秦素是头一次见秦含真,兄弟姐妹们便又一次正式见了礼,秦含真也知道了二堂兄的名字。倒是秦简有些好奇:“三妹妹的闺名是什么?我只听得三叔祖母唤你桑姐儿,莫非三妹妹的名字是锦桑?还是单名一个桑字?”
秦含真忙道:“不是的,桑姐儿是我的小名,我的大名叫含真,是我祖父亲自起的呢。”
秦锦华忙问:“是哪两个字?”
秦含真便用手指在手掌心中写给她看,她歪了歪头:“挺好听的,比我的名字好听。”
秦简笑着刮了刮妹妹的鼻子:“傻丫头,你的名字可是祖母亲自取的,怎么不好听了?”说罢才对秦含真道,“妹妹的名字也好,抱朴含真,果然寓意深远。”
秦含真笑笑:“祖父说,希望我做个真诚的人,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秦简笑着合掌:“如此更好了。”
秦锦仪指挥着丫头们上菜,高声唤众人过去:“快过来吧,要开席了。”
众人纷纷入席,也不讲究什么主次了,不过是混坐。若真要照着房头、年纪、嫡庶来安排席位,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
这顿饭因是秦锦华起意请的,菜色也是她求了姚氏帮拟,因此菜单基本以她爱吃的菜为主。到底姚氏细心,考虑到秦含真是在孝中,所以菜色也多以素菜为主,少见荤类。秦锦仪瞧了一圈,见没什么可挑剔的地方,心里还有些遗憾,又满面堆笑地招呼众人起筷,并且热心地往秦含真碗里挟了许多菜。
没有长辈在,这些半大孩子与小孩子们聚餐,也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了,说说笑笑,一顿饭便吃完了。秦锦华大约是心情好,特别开胃,比平时多吃了些,吃完便嚷着自己撑着了。秦简忙拉着妹妹在院子里转悠,又叫丫头去取消食的山楂丸来。
秦锦仪指挥着丫头婆子们将席面撤下,替秦锦华向秦含真道歉:“二妹妹总是这样的脾气,一高兴便什么都顾不得了,叫三妹妹见笑了。”
秦含真笑眯眯地说:“二姐姐性情直率,我很喜欢她呢。”
秦锦仪一怔,也笑开了。
因下午没有课,众人便索性在这明月坞里放开了玩,顺便消消食。秦锦春与秦锦华拉着秦含真进了西厢,几位堂兄弟也跟着进来了。他们有些好奇地参观着秦含真的新居,又去看多宝架上的摆设,其中有些玩物,是他们喜欢的,便也拿下来摆弄。
秦顺进了书房,朝书案上张望了几眼,便嚷嚷起来:“三姐姐,你怎么有这样的好东西?这都是二伯娘送过来的么?”
一下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第四十六章 小道
秦含真闻声朝书房望了过去,发现秦顺手里正拿着她亲手放到书案上的一个墨玉笔掭,眼睛还盯着一个绿玉的水丞。她抿了抿唇,微笑着回答:“这些都是我祖父给我的,是他年轻的时候用过的东西。”
秦顺却是不大相信的:“三叔祖年轻时候的东西,哪里还能保存到现在呢?当年抄家的时候早就抄走了吧?我听说二伯娘给你们送了好几大箱子东西去,这一定就是箱子里装的珍品吧?三姐姐,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你为什么要骗我?”
秦含真瞥了他一眼,伸手接过他手中的笔掭:“我说的就是实话,什么时候骗你了?二伯娘是给我们送了好几箱子东西来,但里头大都是我祖父从前用过的旧物,读过的书,当年抄家是被抄走了没错,可皇恩浩荡,后来不是都还回来了吗?不信你去问二伯娘。”
秦顺哪里敢去问姚氏?他见秦含真态度半点都不软,自己倒先软了几分:“那……你说二伯娘送的东西大多是三叔祖用过的旧物,就是还有新东西了?”
秦含真一脸诧异地看着他:“这是当然啦,难不成二伯娘给我祖父祖母送日常用品来,就一件新的都没有?连衣料茶叶点心都是几十年前的东西?那还能用吗?”
秦顺脸上火辣辣地,咬了唇不敢再说了。秦锦仪与秦锦华也进了书房看是怎么回事,前者盯着多宝架和书案上的物件,嘴唇抿得紧紧地,后者随手拿过书案上的水丞看了几眼,又去瞧秦含真手里的笔掭,一脸不在意地笑着说:“果然是好东西,这个笔掭倒罢了,只这墨玉黑得好看,颜色也匀称,那个水丞是和田玉做的吧?我记得我母亲有一回清理库房的时候,我看到清单上有一套和田玉的文房四宝,心里很想要,求了母亲,父亲却拦着不肯答应,说我已经有好的了,何必再要新的糟蹋?我求了好久,父亲都没松口。后来还是母亲心疼我,专门找人用和田玉做了一套新的给我。我如今还用着呢,没想到三妹妹这儿也有,只可惜,不是一套的。”
秦含真笑道:“我祖父那儿原有一套和田青玉的文房用品,只是专给小孩子用的,原是他小时候一位长辈送他的生辰礼。我觉得规格太小了些,就给了我弟弟用。这几件文房用品,有的是我从西北带回来,平时用惯了的,不值什么钱,也有我刚从祖父那儿得的。这个水丞就是祖父新给我的,虽然跟那一套和田青玉的不一样,但它也是和田玉做的。我喜欢它的颜色,绿得好象早春二月新嫩的小草一样,看了就让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