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亲亲明玉的发顶,温声哄她:“乖,夜深了,睡吧。”
他才不在乎那些人的死活,他只想让他的女人好好睡一觉。
终于找了稳妥的办法,明玉在多尔衮怀里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心满意足睡去,一夜好眠。
第二天,多尔衮便派了士兵出去舀井水,挨家挨户送解药,结果遭到了城中百姓的拼死抵抗。
越是穷苦的百姓,其命运与国家绑得越紧,与关外的满清相比,城中百姓明显更倾向于李自成的农民军。
也是李自成的口号喊得响“迎闯王,不纳粮”,穷苦百姓被明朝的地主豪强们压榨怕了,不纳粮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
李自成说到做到,打进北京城之后,与百姓秋毫不犯,只针对贪官,上来就是一顿打土豪分田地,深得民心。
谁知李闯王来了没多久,就被满清给打跑了,官老爷和地主乡绅们长长吐出一口气,城中百姓却日夜惊惧。
满清给他们的印象实在太差了,烧杀抢掠,□□妇女,视汉人为牲畜,简直比魔鬼还可怕,比明朝还不如。
明朝好歹是汉人的天下,从皇帝到大臣都是汉人,就算被欺压,那也是自己人欺压自己人。
可满清从皇帝到大臣都是旗人,旗人根本不把汉人当人,让旗人做了皇帝还能有汉人的好?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旗人都懒得动手杀他们了,直接在水井里下毒,想把城里的汉人都毒死。
还半夜投毒,以为他们不知道吗?
反正都是要死,他们宁可病死,渴死,也不能随了旗人的愿。
活着的时候身不由己,自己给自己选个死法总行吧。
谁知还是不行,满清士兵居然提水上门,没人接就破门而入送到家里,没人喝就挨个灌。
于是城中百姓群情激奋,在李自成留下的暗桩的挑唆下抵抗满清。满清士兵有军令在身不敢反抗,一天下来也没送出几桶水,还被城中百姓打得满街乱窜。
有几个士兵甚至被患有疫病的人故意吐了口水,幸亏他们之前都喝过掺有灵泉水的井水,这才没被传染上。
“怎么会这样?”明玉也没想到,明朝官员们都是软骨头,百姓的骨头倒是够硬,宁可渴死,也不喝送上门的井水。
多尔衮却半点不诧异:“汉人就是这样,敬酒不吃吃罚酒。”
本来他想说给脸不要脸,又怕明玉不爱听,于是换了一种说法。
井水都不肯喝,搭粥棚施粥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明玉看了多尔衮一眼,感觉再拖延下去,多尔衮恐怕会耐心耗尽封城杀人了。
“你说李自成为什么那么受欢迎?”明玉问多尔衮,“除了他是汉人,是不是跟那句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有关?”
多尔衮冷笑:“他们水都不喝了,会吃你种的粮食,喝你煮的粥?”
“谁说我要煮粥了。”明玉朝多尔衮笑笑,“我只想学学李自成的口号。”
“比如迎摄政王,不生病?”明玉说完自己先笑了。
多尔衮本来绷着脸,也被她给气笑了:“我怎么听着像送瘟神呢?”
明玉哈哈笑起来,小福临见阿玛额娘都笑了,也跟着笑,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可笑的,却笑得比谁都大声。
多尔衮瞧着福临陪笑的傻样子,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笑闹过后,明玉终于想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没提多尔衮,只说她自己。
满清之前杀戮太多,在京城百姓心中形象太差,可明玉不一样。明玉在关外被汉人说成是菩萨转世,声名远播,朝鲜人都知道,京城百姓应该也听说过吧。
这回明玉不打算借用多尔衮的人,而是让多尔衮找来太医院的院政,以太医院的名义在京城各处设立医署,向京城百姓免费发放治疗疙瘩瘟的药水。
紫禁城已经被清军占领,太医院不可避免地沦为满清的帮凶,再加上之前太医院面对疙瘩瘟时的躺平态度,消息传播出去,各处医署门可罗雀。
此时又有一个消息在京城中悄然传开,说医署发放的药水不是太医院自己研制的,与清廷的关系也不大,是关外的活菩萨睿盛夫人带来的。
北京既是明朝的国都,也是明朝最大的消息集散地,京城百姓早听说关外有个活菩萨。
她能在大灾之年种出粮山,保佑穷苦人不饿肚子,她能种出各式各样的神奇瓜果,打败山精树怪,保佑小孩子平安降生。
她还打败了旱魃,她种粮食的地方,井里常年有水,永不枯竭。
总之在京城百姓眼中,因为有睿盛夫人保佑,关外是一片乐土。
所以才会有那么人逃难去了关外。
当初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融合,多尔衮拿下山海关之后,恢复了关外与关内的通信,也让京城百姓更多地了解了关外的情况,知道了更多关于睿盛夫人的神奇事迹。
明明有那么多人逃难过去,关外居然没有疙瘩瘟。
很快有消息传回来,不是关外没有疙瘩瘟,而是得了疙瘩瘟的病人全被睿盛夫人山庄里的井水给治好了。
连井水都能治病!
“活菩萨来了!我们有救了!”
“活菩萨来了!我们有救了!”
……
睿盛夫人到南边来普度众生的消息在京城里炸响,如水入油锅,在某天下午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