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扶贫五年,我登基了_一七令【完结】(116)

  二月初,裴杼放了几个钦差回京,自己也准备打道回府。

  沧州百姓得知裴杼要走,不约而同地聚在一块儿,一路相送。

  尽管裴杼下车劝了好几次,还是有人不愿意离开,固执地将他送到了两州的交界处。

  路上送行的人越来越多,裴杼掀着帘子也望了许久,心中五味杂陈。他自问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只是做了一个官员应该做的事,却能叫这些百姓们感恩至此。

  百姓才是最容易满足的一群人,可总有人见不得他们好,恨不得榨干他们身上每一滴血。

  眼看着裴杼走入幽州境内,百姓们也唏嘘不已,裴大人若是沧州的太守该有多好,只可惜,他们没有幽州人那份福气。

  他们也不奢望能跟幽州抢,若是有朝一日,能把沧州并入幽州就好了。

  第91章 心虚

  正准备升迁赴任的王载也听说了裴杼回程的消息, 他也想过是否要送行,但思及这位在朝中似乎树敌颇多,表面上还是远着一些好。

  自己即将调去沧州, 朝廷应该也不希望看到两州官员往来过密,更不希望看到裴杼一家独大。

  只是, 人心哪里是那么容易掌控的?好比他,在危难时刻得了裴大人的帮衬,心中难免会记挂着对方。再有便是沧州的灾民了, 裴大人对沧州的贡献与恩情有目共睹,即便不曾落难的百姓也都对裴大人打从心底里敬佩。经此一事, 裴大人在沧州早已经尽得民心。

  王载不知新任的沧州太守是谁, 可一两年内,这位太守应当是越不过裴大人的。即便三五年后,只要对方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仍旧比不过裴大人。父母官孰好孰坏、孰是孰非, 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王载只希望裴大人这样的好官能够前途似锦,如此才能造福更多的人。

  一朝回家, 裴杼彻底放松下来。

  虽然他们走得时间挺久,但是有州衙有王师爷坐镇、永宁县有华老爷子帮衬, 期间一点乱子也没有出。

  州衙这边本来有个别驾贺朝俞,但这家伙并不揽权, 也从不跟裴杼争锋,只除了对齐霆或许忠心不二,一直惦记着对方的叮嘱, 密切监视裴杼。然而裴杼这段时间不在幽州,贺朝俞也是许久没有给京中写信了。

  哪怕贺朝俞并没有做什么,裴杼依旧先对他表达一番感激。

  贺朝俞受之有愧:“大人谬赞, 幽州上下之所以不见纰漏,都是王师爷的功劳。”

  贺朝俞虽然不管事儿,但不代表他看不懂,这个王师爷真是个人才,治理庶务甚至不输朝中大员。裴杼不在的日子里,许多事都是他拿主意,拟好之后再由自己盖章批阅,贺朝俞几乎没有费过脑子。

  王绰不卑不亢地受了贺朝俞这份赞誉。

  众人未曾小叙多久,王绰立马切入正题,将这两个月来幽州发生的大小事宜尽数奏报,魏平则从旁补充。

  哪怕裴杼缺席了两个月,仍旧从二人的汇报中迅速掌握了幽州情况。

  贺朝俞听来更觉得佩服,他甚至都不觉得陛下派自己过来有什么用。以裴杼对幽州的掌控力度,即便真的想干点什么,想瞒着自己那也是轻轻松松。他若能上报的,无非还是裴杼想要让自己上报的。

  幽州的春耕一切妥当。

  去年朝廷多收了半年的税,幽州若不是有几个工坊撑着,全年又还算是风调雨顺,只怕百姓也得难受一阵子。王绰本来担心今年朝廷会继续加征税收,以供西北军需之用,但看裴杼送回来的信后得知,沧州查抄的赃款数额巨大,那个马巍远还将自己多年贪墨所得献了齐霆,王绰便猜测今年应当不会多征。

  齐霆此人虽然心狠手辣,但却格外好名声。当初为了杀他们几个,可是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将祸水往他身上引,自己不背一点罪名。如今有了军需,想必暂时也不会往百姓身上动刀子了,他也怕自己声名尽失,更怕自己的江山社稷不保。

  其实只要朝廷不横征暴敛,幽州百姓日子便不会太难过。今年除去各别村子有百姓向官府借了粮种,剩下的都能自给自足。

  庐州的分厂也建设得如火如荼,余下两处工坊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红火,尤其是窑场。

  文县令跟吴县令门路甚广,在裴杼前往沧州赈灾之际,他们已经安排好了人脉,将窑场的瓷器送进了宫。这样稀罕的物件,一进宫便成了后妃皇嗣的心头好,瓷器的消息一经传出,不多久便畅销京城。

  提到瓷器,裴杼又有了个好点子:“你们叫人给窑场里的工匠带个信,让他们试试支钉烧,看看能否做到满釉。”

  裴杼说着就给画了一张图支钉的图,大抵呈山字形、上尖下圆。如今窑场里面出来的瓷器底足无釉,但用这个支钉撑着瓷器,可以让瓷器底部受热均匀,颜色一致,更加美观好看,从而做到满釉。裴杼之前上课时听老师提起过,宋代一些瓷窑用的就是这样的烧制技法,虽然会导致窑洞使用率下降,但是烧制出来的瓷器却能近乎完美,价格么,肯定也能卖得更高些。

  齐鸣等人都围上来看,却也没看出什么所以然来。

  果然术业有专攻,这等专业的事情还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齐鸣赶忙招呼差役过来送信。

  公务说了一堆,再有便是裴杼最关心的红薯了,这一点并不好当着贺朝俞的面说。翌日,裴杼处理完了衙门剩下的公务,以送齐鸣回永宁县为借口,在路上问起了红薯的事。

  王绰时常往返永宁县,对此事最为清楚:“这红薯确实不大好储存,即便放在地窖中藏着也还有坏的,好在数量不多。如今天儿一回暖,已经有几颗红薯发芽了。那几颗发芽了先移栽到地里,剩下的约莫这个月内也得陆续移栽。”

  这东西倒是好催芽,应当也极好养活。

  齐鸣听得茫然一片:“红薯是什么?”

  “在燕山里发现的新粮种。”裴杼简单解释了一句。

  齐鸣还是一头雾水,一个新粮种值得他们如此谨慎吗?梁国粮食种类其实挺多的,但是常吃的也就那么几样,北方人喜欢面食,南方人喜欢吃米饭,齐鸣觉得都一般般,他只喜欢吃肉,对主食不大感兴趣。

  直到亲眼看到藏在地窖中的红薯后,齐鸣还是不大理解这其貌不扬的东西能有什么稀奇的。

  好在种红薯这件事没有落在他头上,被军营、或者说是江铁牛全权接管了。

  但从地窖中出来后,齐鸣仍没能逃过这一劫,裴杼竟然开始询问交给他的养殖计划筹备得如何了。

  齐鸣:“……”

  糟糕,他这阵子给裴杼在沧州待得太久,把这件事给忘了。

  齐鸣眼神扫过众人,沈璎没来,郑兴成躲懒在州衙打瞌睡,魏平虽来了却不爱说话,江舟正头脑放空,华观复故意使坏想看齐鸣的笑话,只有王绰在齐鸣焦头烂额之际,指了指不远处的水面。

  齐鸣皱着眉头想了想,恍然大悟:“永宁县不是有个建兴渠吗,可以养殖鱼虾,还能养王八!”

  说完,齐鸣给了王绰一个感激的眼神,王太傅果真一心记挂着他的救命之恩,处处不忘回报。这么好的一个人齐霆竟还不肯放过,他可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裴杼不动声色地听完,又问:“还有呢?”

  还有?齐鸣为难极了,绞尽脑汁想了想,于是试探着道:“要不再让各家捉一只小鸡去养?”

  裴杼摸了摸下巴,觉得各家都养鸡有点不现实,不过工坊那边的女工如今都有钱,家中也稍稍富裕了些,这些人肯定是养得起的,其他人大多还在温饱线挣扎呢。

  “不错,还有呢?”裴杼想再看看齐鸣还能有多少主意。

  还有……齐鸣赶紧想了想,试探着道,“我让父王给我弄几个善于养马的人,将你那些马养好,你看成不?”

  裴杼激动地眼神都亮了。

  成,怎么不成?

  那批从胡人手里抢过来的马如今虽然不好不坏地养着,但是繁殖率一直不高,若是真找到精于此道的,日后战马就不用愁了。铁牛先生总嚷嚷着要让三万士兵人手一批,他哪来那么多的马?看来这重担还得落到齐鸣头上。

  裴杼殷切交代:“那这件事情就拜托给你了。”

  齐鸣受宠若惊,甚至还有点激动,他终于又被人委以重任了!

  这次他一定得好好做,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养马的人他自己是找不到了,但他父王肯定能找到,找不到也得找到!身为父王,怎么能不支持儿子的大事?父王不仅得给,还必须得给最好的人过来为他办事。

  不然他就得闹了。至于裴杼口中又提到什么养猪之类的,齐鸣压根都没放在心上。养就养呗,大不了让张如胜看着就是了。

  裴杼琢磨的是,骟猪技术自古就有,但是手艺有好有坏,技术还待完善。既然齐鸣有燕王这个大腿,不抱白不抱。让一个王爷来找手艺精湛的骟猪匠,听起来有些过分,但这不是为了支持永宁县养殖业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基建文  一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