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君死而复生了_岚月夜【完结】(108)

  方盈还有点懵,那日她和周从善刚说过以后做皇后的话,哪想到两人还没再见面,宫中就真要多出一位皇后了。

  李氏不知她心思,只当是单纯惊讶,道:“先皇后故去多年,中宫一直空虚,以前也还罢了,如今连北赵都已收复,是该立一位皇后,方合皇朝一统的气象。”

  “原来如此,儿还以为是因……”

  李氏知道她要说什么,点头道:“若非楚王谋逆案发,应不会这么急。”又说,“这是好事,立一位年轻的皇后,能打消许多不该动的念头,大家也都安生些。”

  方盈此时并不太信服这番话,但想不到初三在相国寺见到周从善,她也这么说。

  “这不是挺好么?免得一个想母凭子贵,正位中宫;另一个自恃受宠,欲先登后位,再子凭母贵争储。”周从善一脸不屑,“官家事先一丝风声不露,突然选立新后,何尝不是在敲打她们。”

  “可新后年纪比你我还小,能弹压得住这两位么?”

  周从善道:“年纪再小也是皇后,再说何家也非一般人家,你们夫人没同你说么?何家同她、同我祖母都还算是近亲呢。”

  方盈道:“嗯,说是同我们夫人的外祖母——前齐世宗何皇后乃是一支。”

  “不错,何皇后是我祖母的姨母,论来我祖母还是你们夫人的表姨母,可惜早年都不在一处,也没有来往。”

  好几辈以前的亲戚了,方盈都有点论不明白,只问:“你们家同何家有来往吗?”

  周从善摇头:“我祖母也就是小时候去过何家,出嫁后,自然同舅舅家疏远了,后来晋烈祖篡齐,何家没落许多,更断了往来。”

  说完这些,她顿了顿,小声道:“要是我家同何家往来亲厚,官家还不会选他家女儿呢。”

  也是,官家这时候立一位新后,定然也有平衡外戚的意图,周家已然如此显贵,怎可能再从他家亲眷里选一位皇后。

  “听说官家西巡时,对西京留守几次不吝赞扬,动了迁都之意,也是因西京修缮得十分完好。”方盈将自己在家听来的消息告诉好友,“我是担心,以后你与秦王完婚,头上多了这么一位压着……”

  “有这么一位才好呢,占着皇后宝座,另一位才不敢同我摆婆婆的谱。再说……”周从善凑近方盈,低声道,“也堵死了那位活着做太后的路。”

  方盈瞪圆眼睛:“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自来有皇后在时,就算是妃子的儿子登基为帝,也只能尊皇后为太后,妃子想做太后,得等死后追封。

  “你同我爹一样,关心则乱。”周从善笑道,“实则那几个生育过的妃嫔,都够新后应付的了。”

  “令尊怎么了?”听她这语气,似乎父女之间有所缓和,方盈就多问了一句。

  “他想得多,怕官家此举是针对我家,不过昨日官家已单独召见过他

  ,话里话外叫他放心,还说婚期已经定了,大婚之所定在开封府,等新后入宫就着手布置新房。”

  “那可好。”方盈笑起来,“自在许多。”

  周从善也笑了笑:“嗯,总算不用关在宫里。”

  “婚期定在几月?”

  “八月二十八。”

  还有不到三个月……,方盈默默算了一回日子,又问:“新后是要从西京迎过来么?可定了何日入宫?”

  “听说已经启程,不日即到,入宫也就选个最近的吉日吧,说是一切礼仪从简。”

  方盈这会儿听完也没多想,回家跟李氏学时,李氏却道:“已经启程?别是跟六郎他们一道回来的吧?”

  是啊!算起来初一那日,纪延朗他们差不多到西京了,若是官家早有打算,可不正好让他们护送新皇后回东京——怪不得只让他们押送楚王到西京呢。

  果然初五纪延朗回到家,就说已将何皇后护送进京,“这一番原都以为是苦差事,没想到竟是个巧宗,回头还有赏。”

  -----------------------

  作者有话说:前文提过,李氏的母亲和周府太夫人是表亲,只是没来往,她们的亲戚关系大概列一下是这样:

  李氏←母亲前齐常宁公主←外祖母前齐何皇后

  周国舅←母亲周太夫人←外祖母何氏(何皇后的姐妹

  新皇后这个何家,虽然跟前面何皇后还是一支,但跟李氏和周国舅确实亲戚关系已经很远了。

  再悄悄说一句,新文已经有一丢丢存稿了,写女尊好快乐哦,因为可以不用想太多,遣词用句都好轻松~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1章

  从上月二十三日留宿骑军营,一直到今天,纪延朗都没回家住过,只在出发去西京前,回家来拿了行李、拜别母亲,却也是匆匆来去,夫妻俩没说上几句话。

  “好容易养回来点,又晒黑了。”方盈一边给他擦刚洗完的头发,一边笑道。

  “别提了,这一路我觉着自己都要晒成鱼干了,晚上到驿馆一脱衣服,都能掉下来盐粒。”

  这也太夸大了,方盈笑了笑,却没说出来,还附和道:“也是赶上最热的时候了,刚过夏至,你们就出门了,太阳火烤似的。”

  “何止太阳,地都烫脚,马儿都不乐意跑。”纪延朗长出一口气,“总算回家了。”

  房里摆着冰山,他刚吃完一个西瓜冰碗,现下舒服得像是刚从地狱返回人间。

  “不用擦干,天热,这么散着还凉快。”纪延朗又说。

  方盈答应一声,看发梢不滴水了,给他把长发拨到一旁,自己去洗了手,回来坐下道:“三伯四伯的调令已经下了,三伯调往雁门,四伯去三交。”

  纪延朗道:“分开了啊,也好。那三嫂四嫂还去么?”

  “娘说如今天气酷热,路上怕会中暑,三伯四伯也得各自安顿,等他们来信了,再作打算。”

  “嗯。而且雁门不比别处,虽说三嫂他们可以安家在代州,相距雁门也不算远,但守军恐怕不能经常回去。”

  “别提了,三嫂听说三伯调去雁门,先已哭了一场。”

  纪延朗不解:“哭什么?嫌苦?从军哪有不苦的?”还能一辈子靠父荫么?

  “雁门关外就是胡人地界,怕真打起来有个万一吧。”

  纪延朗最不爱听这话,“光想着败不想着胜,在哪都有万一。汴京都非万无一失,不然官家怎会想迁都?”

  “是啊,所以娘也说了三嫂几句。我瞧她就是不想去,但不好说出来。”

  纪延朗嗤笑一声,懒得再评判这位三嫂。

  方盈也觉得此事再没什么好说的,转而问道:“你们进西京城了么?”

  “进城住了一晚,可惜没得着空出去转转。洛阳确实有古都风范,也比汴京大得多,难怪官家动了心思。”

  纪延朗接着又说起回程,“何国丈奉召送嫁,与我们同行,路上十分客气,好吃好喝招呼着,还问了我们家世,过后单独找我,说从外祖母那论,我该叫他一声表舅。”

  方盈笑道:“这门亲戚,从官家下旨立后,这已是我第三次听说了。”

  “一次是娘吧?还有一次是谁?”

  “周妹妹。你忘了?周家太夫人同外祖母,才是真正的姨表姐妹。”

  “哦……对!官家还提过的。”纪延朗想起来了,“不过外祖母那边亲戚也多,晋烈祖虽篡齐,却没大肆杀戮前齐皇室,只是咱们一向居于蜀中,没有来往罢了。”

  别说这些人,就是外祖母常宁公主,纪延朗出生时都已去世,前齐也早被晋国取代,外祖父又自立为君,他在蜀宫中长大,哪知道这些亲戚?

  但何仁铨主动示好,纪延朗也不会驳新国丈的面子,还真叫了表舅。

  “叫一声表舅,白赚一门好亲,儿子觉着不亏。”把此事说给李氏听时,纪延朗故意玩笑道。

  李氏笑了笑,却说:“人家那么一说,你可不许顺竿爬。”

  “儿子知道。”

  李氏又强调一句:“世宗皇帝防范外戚,便是你外祖母年少时,都没怎么见过何家的人。”

  纪延朗被母亲逗笑:“娘这话,知道的,是娘不愿攀亲、沾人家的光,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瞧不起这门亲呢。”

  李氏斜儿子一眼,看在他刚回到家的份上,没跟他一般见识,直接叫传饭。虽然她心里确实不怎么把何家当回事——她母亲是公主,自己也是公主,光是当过皇帝的近亲就好几位,哪会上赶着去攀这远亲?

  纪延朗当然也不是这个意思,他只是觉得若何仁铨主动攀亲,两家能以亲戚长相往来,对纪家并非坏事——他们家在本朝的根基还是太浅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天作之合 先婚后爱  欢喜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