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_大白牙牙牙【完结+番外】(278)

  就在这个时候,二皇子收到前线密报,自己的岳父冯信战死了。

  据说在冯信被燕军围困住以后,曾经派人求援过,但萧国英说一旦派兵增援,就会中了燕军的计策,所以选择了见死不救。

  二皇子当即就坐不住了。

  自己的岳父被太子的舅舅弄死了,太子和萧家现在又是一副绝对不肯放过七皇子的架势。

  等太子搞死老七以后,下一个是不是就该对他动手了?

  毕竟他这个做二哥的,可比老七有威胁多了。

  在死亡的威胁和权力的引诱下,二皇子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反了。

  太子和萧家一时不察,被二皇子打了个措手不及。

  永庆帝的身体本就撑不住了,他如今还活着,完全是靠虎狼之药吊着最后一口气,连处理朝政、面见朝臣的精力都没有了,很多政务都是下放给了太子去办。

  等七皇子的母妃带人冲进寝宫,哭着喊着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告诉永庆帝,求永庆帝给七皇子做主后,永庆帝气急攻心之下,当场就咽了气。

  永庆帝是在众目睽睽中倒下的,即使太子和萧家想尽办法封锁消息,永庆帝的死讯还是泄露了出去。

  无锋确认情报无误,立刻命下属尽快返回大燕,将情报送到周嘉慕手里。

  他自己则继续留在大穆京师,想看看能不能从中浑水摸鱼。

  周嘉慕收到情报后,就知道自己反攻敌人、重创敌军的时机到了。

  萧国英是个领兵奇才,又深得麾下将士信任拥戴,是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

  要是两人正面抗衡,周嘉慕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赢过萧国英。

  但战争从来都不是两个将领谋略的比

  拼,而是国与国之间的交锋。

  周嘉慕背后没有拖后腿的人,打的又是防守战,一直在以逸待劳。

  反观萧国英,背后全是拖后腿的猪队友,后方的人还三不五时来信催促他尽快打赢胜仗班师回朝,处境那叫一个糟心。

  周嘉慕为对手鞠一把泪之余,决定为对手的悲惨添砖加瓦。

  他想办法将永庆帝的死讯宣扬了出去。

  与永庆帝的死讯一起宣扬出去的,还有“太子式微,萧家想要将萧国英召回京师,为太子登基保驾护航”。

  副将冯信已经战死,要是主将萧国英再离开前线,那前线还怎么打仗?

  此消彼长,燕北军士气大振,而大穆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被燕北军抓住机会打出一场精彩的大捷。

  萧国英为了稳定军心,忙得焦头烂额。

  更令萧国英头疼的是,周嘉慕猜对了。

  太子和萧家真的给他来信,催促他尽快结束前线战事,带着大军回京为太子保驾护航,让太子顺利继承皇位。

  而最可悲的是,一个将领的理智,让萧国英知道他不应该在此刻离开前线。

  但如果他不尽快率兵赶回去,如果太子没有顺利继承皇位,太子、萧家和他都会大祸临头。

  这个选择很艰难,但答案也很明显。

  萧国英是肯定要赶回去的,但在赶回去之前,他还是想尽力扳回一城,打出一两场胜仗,再尽可能保全军队的实力。

  周嘉慕都猜到了他的处境,又怎么会让他如愿呢。

  周嘉慕不仅没有中计,还借着萧国英的急迫心理,反手给萧国英挖了两个坑。

  要换作其它时候,萧国英一定不会上这个当的,但这一回,他结结实实把两个坑都给踩了。

  而太子和萧家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催促信,已经有足足十二封,可见京师事态之紧急。

  萧国英怅然一叹,从信使,同时也是自己族弟手里接过第十三封催促信:“我给你调一万人,你今夜带着他们先赶回京师。”

  “七哥!”族弟急切出声,想要开口劝说。

  萧国英摆摆手,颓然道:“放心,我就晚你大半天出发,不会误了大事。”

  萧国英留出的这大半天时间,就是为了带领主力部队尽快撤回燕云十六州。

  大穆军队已经没有多少战意,等他一走,大穆最后一点士气也会崩溃。

  这些士兵要是全部折损在了前线,燕云十六州就无兵可用了。

  战争失败还能接受的范围内,要是燕云十六州丢了,那才是真完了。

  萧国英这边一撤退,周嘉慕那边就知道了。

  说实话,萧国英一心要回撤,周嘉慕还真没办法把他留下来,但周嘉慕也不可能让萧国英舒舒服服撤退。

  他即刻调动大军,命大军从三路压上,尽可能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双方的交锋你来我往,十分激烈,而这一切都是在短短几天内发生的。

  朝廷这边刚收到永庆帝的死讯,没过几天就收到了一封接着一封的捷报。

  在最后一战里,燕北军至少杀伤俘虏了四万余名敌人,而燕北军只付出了极小的代价。

  从战损比来看,这绝对称得上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满朝震动。

  周嘉慕打出的战果实在是太喜人了,多少年了,大燕与大穆相互对峙、你来我往多少年了,何曾取得过如此漂亮的战果。

  因为大穆擅骑兵,而骑兵来去自如、转进如风,所以绝大多数时候,两国之间的态势都是穆攻燕守。

  可现在,大燕一口气杀伤了大穆那么多有生力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穆都只能收缩防守,再也无力南下侵扰燕北。

  有些个脑子比较发热的朝臣,还喊出了要继续向北打,趁着大穆局势混乱,一口气打进燕云十六州,光复失地的口号。

  别说,放在半年之前,朝臣都认为大燕可以试着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现在取得了如此大的优势,收复的机会好像就更大了。

  不过因为霍世鸣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大家也就是试探性地开一开口,不敢再像以前那样串联起来上书。

  可是,这个提议刚在大朝会上提出来,就被季衔山给驳斥了回去。

  “一连征战半年,燕北军早已兵马疲敝,而且我军为了应敌而囤积的粮草都消耗一空,兵械也大多需要维修更替。

  “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攻进敌人的地盘,岂能一概而论。

  “短时间内,我军不宜大动干戈。”

  在最后一战里,燕北军确实没有付出太大的伤亡,但其它方面物资的消耗可不小。

  维持二十多万正规军和超过十万后勤军的吃喝嚼用岂是易事?

  而且他们不是只要保持基本操练就行了。

  他们是要时刻待命,时刻警惕,随时都可以在主将一声令下后就投入战场战斗的。

  战争从来都不只是一场单纯的军事行动。

  它还是一笔政治账,一笔经济账,打的是后方的政治,打的是后方的经济。

  再打下去,大穆未必能反败为胜,大燕也绝对好受不到哪里去。

  朝中不少有识之士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但季衔山才多大,能这么快就想通其中关窍,还能顶住诱惑,当场开口驳斥回去,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

  季衔山在发表完自己的见解后,微微偏头,语气里带着征询:“母后,你以为呢?”

  御座之后,黄色幔帐垂落。

  太后垂帘而坐,声音从幔帐后传遍朝野上下。

  “皇帝说得不错。北伐一事,不宜操之过急。传哀家旨意,犒赏三军,令周嘉慕回京述职,大军班师回朝。”

  ***

  燕北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朝廷不仅要论功行赏,也要统计阵亡将士和伤残将士的名单,以便后续的抚恤和安置。

  但这些事情都可以往后放一放,不需要在短短几天内就整理出来。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犒赏三军,让三军将士都好好庆贺一番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为此,朝廷特意调了一批肉食菜蔬和酒水送往燕北。

  周嘉慕亲自过去接收这批物资。

  他随口叫住一人,请对方带他去见护送队伍的最高长官。

  祝青云正在和桑玄清一起清点物资数目,远远看到下属带着一名身着甲胄、气质骁勇的武将过来。

  “祝大人,这位是周嘉慕周将军。周将军,这位就是我们护送队伍的最高长官。”

  祝青云微微一笑,抱拳行礼:“久仰周将军威名,下官祝青云,是内廷四品女官。”

  祝青云又给周嘉慕介绍起了一旁的桑玄清。

  桑玄清不是女官,没有官职在身,不过她身上有个县君的封号。

  周嘉慕远在燕北,但对于京师之事并非一无所知。祝青云状告生父和桑家进京的事情,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原来是祝大人和桑县君。”

  双方寒暄一番,周嘉慕命心腹留下来接手物资,他则在前头领路,带着祝青云和桑玄清回到中帐大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yanqing/13_b/bjY4z.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大白牙牙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