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再看过去,桑瑜就看见桑柳和彭艳萍两个人已经去跟今天来帮忙的人询问了,看看她们明后两天能不能继续过来帮忙。
因为今天是星期天,明天有工作的人都要上班,所以像是何丽英跟吴梅、宋丹萍以及张晓华,虽然还想来,但也只能作罢,倒是几个礼仪姑娘,她们都是待业青年,一听明天还能来,包饭还有工资,以及也是卖衣服,那一个个都同意了。
桑瑜看着桑柳跟个小燕子一样,在那几桌之中,一会儿飞向这个,一会儿飞向那个,一会儿还有拿个本子记录什么,忙得不可开交,大有一种家里的孩子终于长大了的欣慰。
这次礼仪姑娘总共是八个,最后定下来帮忙的是七个,加上彭艳萍正好是八个人,每个店子里面分了两个,二桑柳自己就是每个店子都要跑,都要兼顾。
今天下午的时候,段成已经跑到了火车站把刘业这次发的货给拿回来了,不过到了才知道,这个货都到了两天了,因为火车站只能联系到木材厂工会,工会那边有事情把事儿给忘记了,还是开业当天杨大姐告诉桑瑜的,桑瑜才知道货到了。
好在没有耽误第二天的事情。
不过,要是能够货到的当天就来提货的话,只怕就不会这么匆忙了。
这一次的事儿,放桑瑜深刻的意识到,什么叫做“沟通成就未来”,这个通讯不畅通的话,那可是什么事儿都干不好。
裴铮说:“要不是我们自己装一部电话吧。”
这个桑瑜也想过,“我越来去邮电局问过了,邮电局说没有给私人按电话的先例,不给办。”
裴铮想了想:“今天镇长不是说,万年青有什么事儿都可以找他吗?不如问问能不能帮忙申请个电话?”
桑瑜一听觉得有道理,这个人脉嘛,就是要有效利用才能做成更多的事儿,于是就打算第二天上班就去问问。
开业第一天桑柳也是累得不行,可是,段成才把衣服拉了回来,她和不能休息,只能强打起精神,拉着段成、刘玉城、裴铮几个男人帮她把货给分了。
好在每一件货上面都标注了里面是什么,要不然还得每一件都打开。
桑瑜的四间铺面都在街边上,楼上是还有一层的,不过现在楼下的铺面都没有租完,楼上的房间更没有人租了,而且桑瑜选得这几间的铺面都很妙,不但面积大,而且一楼和二楼之间还有楼梯,那么这二楼就暂时全部被拿来当仓库用了。
段成这一次真的是拉了满满一车的货回来,几个大男人自己都干不完,最后还是呼朋唤友的喊来了好几个男人,吭哧吭哧的干了两个多小时才弄完。
而桑柳也提前跟几个姑娘说好了,明天要早早的到,他们要分衣服,挂衣服、熨衣服之类的活儿,来晚了可就忙不过来了。
大家都说好。
这一夜,万年青市场的每一个铺面、每一个摊位,每一个人都高兴了很久。
特别是那些一直犹豫没有租摊位的菜贩们,在这一夜之后,都急得不得了,毕竟,开业那一天来了多少人,大家都有目共睹,还有补了多少次的菜,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就算是这三天之后,万年青的人流不会有今天这么多了,但是肯定也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既然如此,那点摊位费算什么啊,现在不早早的过来占摊位,以后只怕连摊位都没有了。
至于租户们,生意最好的要数方敏两口子了。
早在没有开业的时候,方敏就隐约的察觉到这一天的生意不会差,所以,她就提前开始准备食材了。
方敏也不是滨江人,她老家习惯吃粉,所以,她从小就会一手做粉的手艺,本来粉这个东西都是提前一天做才好吃,不过,桑瑜提前了几天就跟市场里面几个搞小吃的租户说,开业的三天自己的冷库可以借给他们用。
从那个时候开始,方敏就每天都不闲着,各种食材配菜,她都往多了准备。
不光如此,开业的那一天,她还把自己的三个好姐妹也请来帮忙。
事实证明,她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开业的那一天,从早上就在忙,一直到晚上八点钟,方敏家的店子才堪堪关上了门。
几个女人也没有回家,而是在方敏家二楼打了个地铺。
没错,方敏是租了二楼的,不过她这个铺面本来就小,二楼也不大,更何况现在二楼的房租实在是低,一年才一百块,跟白送的一样。
方敏本来租来就是让自己来不及回家的时候休息的,没想到这开业第一天就用上了。
她们几个女人晚上就睡在这里,而田大力则赶着末班的公交车回了钢厂,他得去管孩子,还得去跟几个女人家里报信。
方敏卖得粉也便宜,一碗八毛,加肉臊子是两毛,加粉还要再加两毛。
一般她的一碗粉够一个女人吃的,男人得加粉,还有她的肉臊子实在是香,大部分人觉得那个肉臊子也是肉,才两毛,那肯定是要加的。
所以,她今天基本卖出去的粉都是一块和一块二的。
白天的时候,方敏光顾着收钱和煮粉了,根本来不及算卖了多少,晚上烫完了脚,她自己在一楼数了一下,差点没有吓死。
这一天卖了快一千块,也就是说,卖出去至少小一千份。
想来也想得通,她从早到晚,她的铺子里面就没有空过,还有不少人直接就端着在马路牙子边蹲着吃,就连洗碗的人都是几个好姐妹换着来,不然根本着不住。
方敏一边数钱一边忍不住感慨,自己这一次可真是聪明勇敢了一次,在万年青这里租铺子,可算是做得最对的一件事了。
方敏生意好,其他家的租户家的生意也不差,只是相比她要略微差一点,可是也人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第二天就是周一,桑瑜早早的就准备了好了东西,是两瓶茅台。
这年头的茅台还没有几十年后那样不合理的飞涨,这个时候的茅台虽然也是要比其他的酒略贵,但是它好歹是拿来喝的,一瓶十八块五,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价格确实挺高,可是对于桑瑜不算什么。
这段时间为了办理万年青市场的各种事儿,她提前存了几箱茅台和红梅烟,用来送礼是最合适的。
她一大早就提着两瓶茅台和两条烟去了镇长办公室,镇长正好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早上送来的报纸。
滨江日报的头版头条就是昨天万年青市场开业的事情,就在那巨大的标题下还附了一张醒目的大照片,照片上正是桑瑜和几位领导剪彩的画面。
照片的正中间就是桑瑜和镇长,看得清清楚楚的。
这是昨天回去杨晓梅立刻就赶出来的报道,报社更是连夜就把这报道给印了出来,保证这一大早,昨天这件在滨江都算得上的大消息的新闻能出现在各位读者的案头上。
太新镇镇长正在仔仔细细的看这篇报道,杨晓梅不愧是滨江日报的首席记者,那报道写得面面俱到,就算是镇委这边没有帮什么忙,可是镇长看着那也是说不出来的甜,有一种这万年青市场干起来自己可帮了大忙,而且被人看到的感觉。
桑瑜就是在这个时候敲响了镇长办公室的门的。
镇长抬头一看是桑瑜,报道带来的喜滋滋还没有落下去,他的脸上笑得那叫一个真诚又灿烂,连忙站起来把桑瑜给迎了进来。
坐下来之后,推搡了一番,镇长收下了桑瑜带来的东西,心里就更高兴了,只觉得桑瑜真是又能干又会办事,于公于私都让人心里痛快。
桑瑜也不客气,直接说明了来意,镇长一听,想了一下说:“现在的电话确实是没有给私人拉的道理,不过,万年青市场可是我们镇里面的重点项目,我觉得可以申请一下,这样吧,我尽量帮你问一下,但是不能打包票。”
这些公务人员说话都是这样的,从来不说满,不过,能把话说到这个位置上,基本上就等于可以了,所以桑瑜也高高兴兴的道谢,甚至邀请镇长也经常去他们万年青市场转一转。
镇长现在正稀罕着万年青呢,哪有说不好的。
他在这个位置上也好几年了,就是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政绩,现在有了一个万年青,说不定可以动一动了,就算是为了这个,他也的把万年青装电话的事儿给办成了。
两个人都笑得很灿烂,桑瑜本来还打算中午再请镇长吃个饭,但是镇长拒绝了,他今天还得到市里面去给上面的领导回报万年青的事儿呢。
这可是正事,桑瑜可不敢耽误,于是说定回来再请镇长吃饭。
这一上午好像没干什么事儿,等到桑瑜回万年青市场的时候都到了中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