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_杏皮水【完结】(16)

  他十六岁就到了滨江木材厂了,这么六年时间不但去过了家具厂、工程队,现在又到了大车队,这么多个单位,他都是在极短时间上手,而且技术就能达到高级工的水平。

  特别是在全省的比赛中,还拿过名次,那工资自然就涨上去了。

  如果只是技术好也就算了,据说当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他还考上了,也不知道年龄还是什么原因,最后没去成,不过他还是读了夜大,并且拿到了毕业证。

  那可是真正的大学生。

  但这个人吧,总是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不服管,而且他又技术好,在遍地都是小学生初中生的厂子里,居然还是个大学生,自然而然就成了领导心目中的刺头,所以这单位换了一个又一个。

  说到这里,桑瑜想起了昨天杨大姐在听到裴铮说话时候的紧张劲,总算是找到了答案。

  就这么一个人,要是自己当领导,她也觉得头疼。

  不过,对于小年轻的姑娘们,这样的小伙子可是太有魅力了,有本事,工资高,人品不错,还长得特别好看,这样的条件放在哪个时代,也都是小姑娘们极为满意的条件。

  桑瑜从何丽英那欢快的语气中就不难判断出,裴铮在未婚的小姑娘中人气可高了。

  说着说着,何丽英就说起了关于裴铮一点家庭的事情:“说起来啊,裴铮来单位六年了,还从来没有请过探亲假呢,我好像听说,他老家是京城的,不过,从来没见他回去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家里面没亲人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桑瑜才恍恍惚惚的对于裴铮有了一点上一世的记忆。

  她好像记得,上一世的时候,听王自力和赵凤兰两个讨论过,说是有个老家是京城的厂里的职工,有一次因为开车去外省送家具,在回来的路上,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牺牲了,给评了烈士。

  那个人的名字就是裴铮。

  裴铮的这个姓本来就不算多,在滨江木材厂想来也没有几个,更别说他这个名字在遍地都是“国庆、建军、奋进”这种极具特色的八零年代是很特殊的,想来不会重名。

  当然,他们厂子里面可没有评烈士的资格,听说是从上面批下来的,而且当时追悼会的时候京城还来人了,搞得挺隆重。

  不过,上一世的桑瑜就是一个被洗脑PUA的窝囊废,觉得女人结婚了就不能关注外面的男人了,所以,在裴铮成为滨江木材厂小姑娘心目中的最佳对象人选的时候,她半点也没有注意过这个人。

  而且,在他死的时候,正好也是何丽英难产去世的时候,她就更没有心思去关注过这个人了。

  以至于,重生回来之后,她才重新开始认识这个人。

  只是把眼前那个鲜活的年轻人跟上一世他的结局联系在一起,桑瑜不禁一些唏嘘人生的无常。

  桑瑜暗自想,如果她重生回来是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话,那么在她能有余力的时候,她也会尽量的拉裴铮一把,就当……

  就当感谢他在自己最无助、最狼狈的时候,仗义执言伸了一把手吧。

  今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桑瑜因为还要搬家,而且她请的两天假还没有到时间,所以干脆就没去机床厂。

  她先是去看了看自己的房子。

  滨江市是一个靠着江的河谷地带,所以夏天特别的热,一天晚上过去了,墙面已经完全干了,至于地板也已经干得七七八八,看起来只要再晾个一天一定就干透了。

  于是桑瑜就盘算起了现在剩下的钱。

  昨天请客之后,她就只剩下十九块七了,粮票也只剩下了五斤,而现在距离十五号开工资还有十二天。

  如果她完全吃食堂当然是够的,可是她这既要在开工资的时候还给刘建设二十块钱,而且她才搬家,屋子里需要置办的东西太多了,她手里捏着的这点钱可是什么都不够啊。

  想来想去,桑瑜还是觉得自己不能这么闲着,可得找点什么事情做做。

  桑瑜上一世的时候,是通过自己那个破手机刷了不少短视频和网络小说的,自然而然也看过不少年代文,不过那个时候她就是看个乐子,真正重生回到这个时代,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时代可不是年代文里面写得遍地是钱,随随便便就能变富豪的。

  现在这个时代,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候,有些东西看着放开了,事实上并没有。

  就跟年代文里面几乎所有女主都会做小吃搞餐饮,作为自己发家的第一桶金,其实并不太可能。

  要知道,这个年代,别说什么手艺不手艺了,你想搞小吃,开饭馆,连肉都是定额的,每人每月就两斤,拿什么开?

  肉联厂的肉只供国营饭店,私人根本不卖。

  桑瑜一边回忆着自己看过的小说、和视频,琢磨着自己能干些什么,一边关上了房门,正准备走,她一抬头就看见了……

  第14章

  一大早的,筒子楼后面的小空地上,就已经有五六家职工家属端着簸箕把自己家里的菜拿出来卖了。

  来买菜的也都是厂里的职工家属,甚至还搞起了以物易物,你家有的菜换点我家有的菜,虽然人不多,但是看起来十分热闹。

  桑瑜站在自己的后院里,盯着小空地里面的热闹看了一会儿,她的脑子里似乎猛地炸开了一个响雷。

  她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她知道靠着自己手里面的钱,还有她离婚分到的这辆二八大杠到底能干什么了!

  她能卖菜啊!

  也就是在两三年之后,这个看起来简陋的小广场就会变成镇子上最大的菜市场。

  跟米面糖油肉布这些东西还在计划分配之外,蔬菜这种东西已经放开了,只不过现在受到种植技术的限制,想要买到不应季的水果和蔬菜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应季的蔬菜还是相当受欢迎的,就看那小广场上的几个职工家属,他们才刚刚把菜搬出来,就已经有人围上去了,想来,也就是中午吃饭之前,他们的那些菜就能卖完了。

  现在是1983年,尽管距离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可是,对于滨江这个内陆省份的中型城市来说,其实这里的人们并没有感受到多少改革开放前后的不同。

  大家的物资依旧比较匮乏,可是前后左右的人都没有什么差别,一样的工资,一样的工作,一样的房子……

  自然而然的,就无法生出什么穷则思变的想法。

  最多就是像广场上的那些职工家属们,把自己家富余的菜拿出来换点东西、卖几个小钱,而且这种事儿只有职工家属来做。

  说白了,就是家里面的那些中老年妇女来做,至于家里面的正式工,或者是待业的小年轻是没有人来做这个的。

  受到改革开放之前“投机倒把罪”的影响,并不开放的滨江市人依旧觉得做买卖什么的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更何况是在有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再去买菜,简直丢不起这个人。

  甚至这个时候,要是有人真的做买卖,那一定会被人说闲话的,被归到不正派的那一档人里面。

  一看就贪图享受的小资产主意。

  不过,桑瑜可完全不受到这个影响,上一辈子窝囊了一辈子,她可是比任何人都清楚“没啥别没钱”这个残酷的道理。

  更何况她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又不偷不抢,怎么会丢人?

  而现在这个年代正是万象更新、百废待兴的好时候。

  在这个时代,无论随便干点什么,那都是能挣得盆满钵满,对于她这种没有什么专业技能的人来说,是真正的可以吃时代红利的时候。

  重来一次,她不可能再错过了。

  这一辈子,她只想好好过,好好挣钱,其他的,可半点都不在桑瑜的考虑范围之内。

  决定了要干什么,桑瑜是半点都没有耽误,骑上自行车就朝着四平厂区去了。

  滨江木材厂的三个厂区如果要按繁华程度来排名的话,那么四平厂区肯定是排在最后面的,倒不是这里距离东厂区远,也不是这里的厂子少,而是这里就靠着一个农村。

  说来也奇怪,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村和城市似乎泾渭分明,跟四十年后的不分你我,简直是有着天壤之别。

  明明四平厂区就在四平乡边上,可是,却好像有壁一样,双方的人却很少有交流。

  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四平乡逢“五”赶集的时候,只有极为少数的木材厂的人会到农村集市上去买点东西,不过附近村子里的人可是绝对不会到厂子里卖东西,这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那时候工厂里面的人,似乎天然就带着对于农村人的鄙视,就连跟他们打交道都不屑。

  这也是,桑瑜屋子后面的那个小广场里为什么只有附近职工家属过来卖菜,而一个附近村子的老乡都没有的根本原因了。

  不过就算是在上一世,桑瑜也对于这种无形的壁垒嗤之以鼻,跟厂子附近的不少老乡都打过交道,甚至还跟四平乡的一户村民关系很是融洽、亲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种田文 杏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