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主家没有余粮啦_芒鞋女【完结】(258)

  老太太不待见老吴氏,但眼前也没更好的办法了。

  老吴氏不想插手别人家的事儿,尤其还是妯娌家里的,但为了梨花下次回来不被赵文茵膈应,她还真给老太太想了个法子,那就是把赵文茵养在赵铁牛家里。

  赵铁牛家有两个娃,大的不过四岁,赵文茵过去,可以帮赵铁牛照顾孩子。

  老太太知道后,没有马上应,“会不会太毒了,铁牛不在,二娘把两个娃弄死了怎么办?”

  “不会。”

  老太太还是迟疑,然而回到家,看邵氏寸步不离的守在赵文茵的床前,且一宿没睡,顿时什么想法都没了,天不亮,就让赵文茵收拾行李去赵铁牛家,“你铁牛叔不在,你堂婶又要干活,堂弟没人照顾,你去帮忙照顾...”

  四岁的看着不让乱跑就行。

  两岁多的就得背着。

  赵文茵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老太太说到做到,不干活就不给饭吃,邵氏害怕老太太,没敢给她留东西。

  因此,为了活下去,赵文茵不得不去赵铁牛家。

  邵氏担忧,“二娘还病着,会不会过了病气给两个孩子啊。

  ”

  “不会。”

  鬼才信赵文茵病了呢,老太太赶着去灶房煮早饭,提醒赵文茵,“带着两个孩子去找你堂姐,她会安排今天做哪些活,被我知道你偷懒,就不是不给饭那么简单了。”

  她比了个打人的姿势。

  赵文茵缩了缩脖子。

  邵氏担心她做不好,“你堂姐是个明事理的人,你带着两个孩子,干不了重活,让她给你个轻松的活。”

  赵文茵也是这么想的,“好。”

  赵娥为人公允,看赵文茵背着堂弟,便安排她去田间扯草。

  稻田里有水,草长得比较快,基本隔几天赵娥她们就会除一次草。

  赵文茵喜滋滋去了,然而不到半天,她就崩溃大哭,堂弟太小了,在背篓里撒尿,把她的衣服弄湿了,另外,还有股尿臭味,她撂担子不干。

  赵娥不给她面子,“不干也行,待会我就告诉堂奶奶...”

  赵文茵哭了会儿,一边忍受着臭味,一边继续干活,好不可怜。

  当然,这些梨花是不知道的。

  经过栗子林,她跟泥鳅他们介绍益州兵和村民,问他们去不去。

  几人的屋子已经建完了,草篷里也囤了柴,梨花一问,他们毫不犹豫的点头,“我们熟悉西陵县的地形,三娘如果在城里有事情要办可以让我们去。”

  于是,队伍又多了几个人。

  这次领路的是李解,以为半个月的路程,不到十天就到了。

  上次来,难民们开荒已开到了山的背面,这么久过去,仍是这个范围,梨花偷偷爬到山上张望,荒野田间,全是忙碌的身影,没在开荒,而是在除草。

  她戴着枯草编的草帽,趴在树干后,观察一会儿问李解,“你看稻穗能收了吗?”

  她们的人住在身后几米处。

  担心牛家村的人察觉,不敢生火,也不敢弄出响动。

  所有人都抱着锄头打瞌睡,一副累极的模样。

  李解眺向远处,“颜色开始黄了,还应该还要几天,算日子,这儿的稻谷应该成熟得早一些,三娘要进村吗?”

  梨花也在纠结。

  她和那人约好的是两个月后,现在提前了,那人肯定不会察觉,而且也不知村里怎么样了。

  石进也想要稻谷和人,她走之后,他肯定会有所行动,以石进的性格,失败被抓肯定会把她的底细说出来,她进村的话,岂不成了瓮中之鳖?

  梨花往牛家村背后的山看去。

  那座山不高,周围没有山与之连接,她们想从后山绕到牛家村也不行。

  她看向晚霞渐染的天,“再等两天,两天后我去村里瞧瞧什么情况。”

  李解说,“我陪你。”

  牛家村的村口有大批管事看守,不仅这样,村口的火炉一直燃着火,哪怕是晚上,只要她们露面就会被村口的人看到,更别说村长家的位置高,看得就更清楚了。

  想进村,还得’光明正大‘的进,梨花道,“让铁牛叔和刘二叔陪我就好。”

  晚霞渐渐褪去,赵铁牛扯了两筐牛草回来,压着声儿喊,“三娘,吃晚饭了不?”

  这趟出来,除了马,另外还赶了三辆牛车,赵铁牛拦了喂牛的活儿,每天都会扯两筐牛草回来备着。

  看梨花趴着不动,他小心翼翼的爬上去,“村里情况怎么样?”

  “不知道。”梨花说,“难民们都在除草,没有翻山的打算。”

  “要不等天黑了摸下去看看能否遇到熟人?”赵铁牛探头瞟了眼田野,“下工地鼓声响起后,难民们有些回村,有些累坏了的会在地上坐一会儿,运气好的话,咱们抓两个难民来问问不就行了?”

  梨花侧目,“你怎么知道?”

  “上次来发现的啊,有些难民走到村口了,有些难民还在地里,除了累着了不想走还有什么原因?”赵铁牛常年在田里劳作,太懂累得不想动的滋味了,不过梨花是不懂的。

  梨花瞟一眼李解,后者若有所思,“傍晚我瞧瞧...”

  太阳落山后,天色灰白了鼓声才响起,赵铁牛骂人,“荆州人越来越坏了,天不亮就干活,天黑才收工,谁受得了啊?”

  益州兵们在斜后方几米搭了个草篷,听赵铁牛抱怨,跟着附和,“是啊,在益州,官府也不曾这般严酷过,说到底,还是戎州难民太多了。”

  难民一多,荆州就不当回事了。

  如果在益州,官府看到这么多人,估计笑得合不拢嘴呢。

  益州人口流失严重,好些村镇都没人住,官府想方设法引百姓去呢,哪儿舍得奴役他们?

  赵铁牛对益州没什么好印象,去年,要不是益州不肯给戎州人活路,不会死那么多人,谷里就有被益州兵欺压过的百姓,益州兵刚进谷里那几天,好多人晚上做噩梦。

  赵铁牛反驳,“难民多是我们的错吗?要不是朝廷抛弃我们,我们何至于被岭南杀得措手不及,我们跑得快都染上了瘟疫,那些跑得慢的不知道死得多惨呢,先是天灾病症,然后是残忍的屠杀,好不容易跑到益州,还得遭酷刑遭驱逐...”

  泥鳅他们遭遇的就是这些。

  为了活命,难民们还会自相残杀,哪怕是亲兄弟,为了让他们活下去也放了自己的血。

  益州兵听了赵铁牛的话,“没办法啊,朝廷估计也怕岭南人,如果提前知会,戎州人跑了,岭南人发怒,北上攻打益州怎么办?”

  益州不敢惹岭南也有这个原因,为了自己的百姓,只能把戎州难民驱逐。

  身为益州人,他不会认为益州官府做错了。

  但跟戎州人相处这么久了,想不同情他们也难,“哎...”

  良久,唯有常常的一声叹息在山野传开。

  梨花退下来,靠构树坐着喝水,“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我和笙笙她们说了,来日她们要找益州兵寻仇,我绝不阻拦。”

  笙笙阿娘死前经历了非人的折磨,梨花在山脚遇到她时,她叫梨花跑,被益州兵抽了鞭子,然后没走到村就死了,虽然是去年的事儿,梨花一直都没忘。

  同样身处困境,赵广昌打家人的主意,而笙笙娘却对陌生人生出善意来。

  闻五欲言又止。

  戎州难民在益州不仅仅是驱逐这点他是知道的,人家要寻仇无可厚非。

  但有人不服,“十九娘说的事都是新兵干的,和咱们无关。”

  “所以你们活下来了,不是吗?”

  “......”众人哑然。

  晚霞渐渐褪下,久违的鼓声响彻天际。

  下工了。

  闻五走到梨花身侧,“你说的笙笙家人怎么死的?”

  “被押送的益州的兵活活打死的。”

  闻五呼吸微滞,“对不住。”

  “人不是你杀的,没必要说这话...”梨花恩怨分明,“她记事了,知道仇人的模样,日后会自己去报仇的。”

  谷里好些人都是为报仇而活着的。

  闻五知道,但还是觉得难过,益州和戎州离得近,两州常有生意往来,但那场灾难,滋生出许多无法化解的仇恨来,他问,“谷里这样的人多吗?”

  “不多。”

  更多是仇恨岭南的人,梨花说,“普通老百姓就是这样,明明遭遇了不公,连说理的地儿都找到,杀害笙笙娘的那帮人我后来在山里遇到过,为了不惊动益州军,没敢杀他们...”

  接连有官兵在山里丧命,益州派人攻进山怎么办?

  那时所有人都如惊弓之鸟,哪儿敢明目张胆和官兵为敌?

  闻五垂眸,“先生的家人呢?”

  李解?梨花看向山上趴着不动的人,“他和你们没仇...”

  闻五松了口气,“那就好。”

  想到什么,他又问,“栗子林的那几个少年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基建文  芒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