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七零年代当军嫂_水波1984【完结】(24)

  “晚上做白菜炖豆腐,蒸花卷。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买不到猪肉,鸡蛋也少了。”

  许大嫂已经做好饭了,许笛在一旁帮着收拾卫生。

  “我听办公室的同事说,好像有猪瘟和鸡瘟了。说百货大楼的食堂,也连着吃好几天素了。”

  “那可完了,即使瘟疫过去了,猪和鸡也要养一段时间啊!”

  许大嫂在厂医院的药房工作,平时接触的人也少,还真不知道一些小道消息。

  “可不是,猪,最起码得养七八个月,小鸡,那也得一百多天才行啊,”

  许笛想想自己空间里的鸡蛋和几百只公鸡,这时候也不敢轻易出手啊。

  姑嫂两人边干活边聊天,时间过得挺快。

  家里人陆续的回来了,都问了一下许笛第一天上班的感受。

  许笛不厌其烦的重复今天的工作内容,让家人放心。

  许家,一家人围在桌边吃的其乐融融。

  和梁家住的百货大楼家属院挨着的政府大院里,钱奶奶一脸豫色,她家二孙子又回不来了。

  “奶,我马上要出任务了,等我回来,回来以后,就休假回家。到时候,你介绍的对象,我一定去看,绝不食言。”

  张朝阳在电话那头保证着,劝完奶奶,赶紧挂了电话,敬了一个军礼,想想,奶奶又看不见,自己这是习惯动作了。

  钱奶奶盯着电话看了很久,好像这样盯着,就能把自己的想法传到孙子的脑子里似的。

  二十三岁的人了,所有心思都扑在部队,个人问题一点不着急。

  唉,先想想,熟悉的人中,有哪些适合朝阳的姑娘,而人家又不嫌弃他在外当兵,常年不在家的。

  “大院里王家的姑娘,好像二十岁了,不知道有没有对象。公安大院李家的孙女好像也二十一二岁。隔壁家属院的郑家外孙女……”

  钱奶奶自言自语的嘀咕着她相熟人家的适龄的姑娘,也不知道她们能不能相中自家孙子。

  朝阳长得不错,大高个,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眼睛有点小。

  钱奶奶独自坐在沙发上想着孙子的事情,却不知道,正主已经背负行囊,又一次踏上了征途。

  太阳东升西落,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许笛上班一个多月了,领过第一份工资了,第二个月的工资也离着不远了。

  学校也正式放假了,许笛她们这一届高中生正式毕业了。

  大街上,到处都是年轻人急匆匆的身影,他们每天奔波在不同的厂子门口,询问着招聘的事情。

  “不招,厂子今年不招人。”

  “已经招完了,没有岗位了。”

  “效益不好,招什么人?”

  ……

  一张张略显稚嫩的脸上,露出满满的失望。没有工作,意味着下乡。

  如果没有梁家给的工作,许笛也会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晚上,许笛下班回到家属院,依然能听见一些吵闹声。

  “凭什么不让二哥去,轮到他了。妈,你把工作给了二哥,那我呢,我怎么办?”

  “你二哥有对象了,下乡怎么行。别人家的女儿也去下乡,怎么不像你这样吵吵闹闹?”

  “你们就是偏心,心里只有儿子!”

  “哐当……”

  许笛吓了一跳,再次庆幸,自己穿来的家里,不重男轻女。

  自己也不用像网文大剧里写的那样,为了摆脱极品家人,赶紧收拾东西下乡,以后天高地远,开启新人生。

  “许笛,你想什么呢,快进来,洗手吃饭了,今包饺子,韭菜鸡蛋海米的。”

  “唉,来了,妈,你真厉害,在哪买的海米?”

  “食堂来了一批,我们一人分到一点。”

  许母爽朗的声音,让许笛心里暖暖的。

  “二姐,快点,就等你了,饺子都凉了。”

  许军馋了,催促着他二姐。

  “凉了!”

  不明所以的安安,也跟着小叔喊了一声,惹得其他人哄堂大笑。

  “哈哈……”

  第29章

  七月了,天气越来越热了。

  大街上,很多人已经换上了短袖。男人是白色,灰色为主,女人的就多一些花样,各种小碎花的。虽然素色为主,但是其他鲜艳的颜色也有。

  偶尔还能看见穿着布拉吉的大姑娘小媳妇,那高昂的头颅,让人不自觉的注意到她们身上的布拉吉。

  许笛对这些不太感兴趣,前世,她在服装厂上班,做过各种各样的裙子,对七十年代的布拉吉兴趣真的不大。

  她现在犯愁的是空间里的鸡蛋和公鸡,怎么想办法卖出去。

  她一个星期才一天假,跑断腿也卖不了多少。

  大夏天的,想弄个伪装都不容易。而且,天气暖和了,外面的人也多了,想找个视线死角都不容易。

  “小许,你这是想什么呢,一脸凝重?”

  “唐姐,没想什么。想着周末要去乡下看我爷爷奶奶,一想到这温度,一群人挤在汽车里,就难受。”

  许笛赶紧给自己找了个借口,她也不能说自己鸡蛋和公鸡太多了,愁的。

  最近因为瘟疫,猪肉,鸡肉什么供应不上,连鸡蛋都总缺货。

  “小许呀,姐求你个事。”

  “啥事啊,唐姐怎么还客气上了?”

  许笛自从上班以后,整个办公室,她和唐姐来往的比较多。

  组长事情多,没时间和她们闲聊。孟娇呢,大小姐做派,对她们有点看不上。唯一的男同志王伟,刚结婚一年多,最近媳妇怀孕了,家里婆媳关系有点紧张,也是一地鸡毛,自顾不暇。

  “就是,就是你爷爷她们村里,有没有往出换鸡蛋或是公鸡的?家里孩子最近馋肉了,闹得很。”

  唐姐挺不好意思的,小许刚犯愁汽车人多挤的难受,她这真是不好意思开口。

  “唐姐,我还真不清楚,上班以后还没回去呢。我周末去了以后给你问问,要是有的话,就给你换回来。”

  “行,小许呀,有没有的,姐都领你情。姐知道,这天气,坐汽车不容易,还要拿东西。”

  唐姐心里真挺感激的,这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帮忙。

  “没事,我经常回爷爷家。村里有自留地,吃菜什么的,比城里方便。”

  许笛先漏个话,要是队里蔬菜多了,也可以牵个线,和百货大楼搞个活动什么的。

  队里没有各种票,买个锅碗瓢盆的挺费劲,尤其家里有结婚的,别说三响一转,就是买个带喜庆图案的铁皮水壶都不容易。

  “可不是,咱们城里吃点菜是真费劲。早上没时间去,下班了,新鲜的菜都蔫吧了,也被挑挑拣拣的,剩下的都是乱七八糟的。”

  唐姐没和公婆一起住,两口子都是正式工。她家男人是食品厂的,一起住在食品厂的家属院,离这不太远。

  家里有三个孩子,唐姐一天到晚没有闲着的时候。中午休息的时候,不是给孩子补衣服就是给孩子织毛衣的,手就没闲过。

  许笛看着唐姐,就会想起前世的自己。

  那时候她一个人,要工作,要照顾孩子,还要做家务,真是一根蜡烛几头烧。

  唐姐和许笛说些过日子的事情,旁边的孟娇翻了好几次白眼。

  她不理解许笛,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怎么和中年妇女聊的来?

  来到办公室一个多月了,她穿着美美的布拉吉,许笛眼神平静,跟看不见似的。却能和唐姐她们说孩子,说家务,说菜价什么的,说的不亦乐乎。

  许笛可不知道孟娇的想法,对于一个从几十年后过来的灵魂。即使她是一个普通人,但是眼睛看到的各种时尚,真的不是七十年代可以比的。

  差着几十年呢,没法一起在时尚这一频道同频。

  一天的时间,就在大家对对单子,说说家常中度过。

  工作的日子没有太多波澜,她们部门,既接触不到顾客,也不接触到领导层面,是真正的螺丝钉。

  少了很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挺适合许笛的。

  终于到了周末,许笛拿着买好的东西,带着许军这个跟屁虫,坐上了回乡下的汽车。

  七月,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在农村,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

  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一年四季,也就大雪覆盖地面以后,能歇几天。

  现在,正是杂草丛生的季节,玉米地里,黄豆地里,杂草出了一茬又一茬。

  前面的锄完了,还没等后面的都锄干净,之前锄完的地,草又长出来。

  没有农药的年代,这杂草是锄头锄不尽,暖风吹又生啊!

  许军已经跑没影了,许笛拎着东西,慢悠悠的往回走。

  “奶奶,我回来了。”

  许笛喜欢每次回来,都要在院门口喊一声,感觉特别亲切。

  “快进来,热了吧,绿豆水,赶紧喝一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空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