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有神兽,春江水暖好种田_三月含芳菲【完结】(16)

  只怕那方子头一天交上去,当天晚上全家都得被灭门。

  这么大的利益,你猜当官的会不会想据为己有?

  造玻璃和水泥的配方,虽然她大致知道,但理论跟现实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这古代条件有限,想要将这两样东西造出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慢慢的一次次试验才有可能成功。

  显然,刚刚实现温饱的她,现在搞这些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就算是想找人合作,都没有人脉,还是先放一放吧。

  至于肥皂和香皂,这里早就有了,而且花样和香型还挺多,除了贵点没别的毛病,她就不费那个劲儿了。

  这次进山,江暖又到了上次采岩蜜的那片悬崖下。

  看到上次被他们采割一空的崖顶上,又重新筑满了新巢,有许多已经封了盖,她估摸着过几天就又能再采割一次了。

  回家后,把事情同上次一起割蜜的几位长辈们一说,大家俱是欢喜不已。

  约定将手头上的事情先料理一下,过几天就上山。

  五月十七,割蜜五人组天没亮就出发上山割蜜,距离上次割蜜刚好过去了一个月。

  一天的辛苦后,每人除了自留了一小部分外,剩下的卖了人均分了六两多银子。

  虽然没有上次多,但大家也非常满意了。

  有了上次被蛰的经历,江暖这次学乖了。

  在原有的防护基础上,她把衣物遮不到的皮肤上全部涂上了难闻的野烟叶汁。

  没想到这招儿还真挺好使,居然一次也没被蛰到。于是众人便有了经验,决定下次再来割蜜时也整点弄脸上。

  蜂蜜香,但毒针蛰到身上也确实疼,又疼又痒。若是不管能肿上六七天,就算是糊了草药,也要疼个三天。

  能少受些皮肉之苦,不过是涂点难闻的烟汁算什么,回家一洗就没了。

  进入六月,天气越发的炎热起来。

  江暖怕工人师傅们中暑,每日里除了茶水供应外,还会再加上一桶绿豆汤。

  她自己是没时间天天在家的,于是以十个铜钱一天,雇了江君宝的奶奶王阿婆,专门帮她煮茶水和绿豆汤。

  让她能在看孩子之余,也多个进项,对此王阿婆非常感激。

  六月中,冯乘的百姓们开始了忙到打脚后跟的“双抢季“”。即抢收头季水稻,抢种二季水稻。

  江暖也很少上山了。

  只要有空,不是赶着牛车给各家往回拉粮食,就是守在晒谷场上同小姐妹们一起,帮乡亲们翻晒稻谷。

  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前一刻还骄阳似火,后一秒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通常是早上晒谷,中午雨来时收,雨过后再晒。

  多的时候,甚至一天得收两三回。虽然麻烦,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新打回来的稻谷必须尽早晒干,否则捂上两天就会发芽。

  一发芽,半年的收成就全都白费了,在这粮食产量低得可怕的年代,是真真会饿死人的。

  收完了头季稻,就得抢种第二季。便有人家红着脸上门来借牛犁田。

  AI生成,大家将就着看吧。

  江暖怕借了这家不借那家不好,就把牛交给了老族长,由他老人家来分配使用。

  老族长为人公正,也爱牛,紧着那人口劳力不足的人家先使。

  并且规定每天只能犁田多少亩,用牛必须好生对待,千万不能伤着饿着了。

  否则借了这一次就不会再有再次了。

  村民们都知道牛的重要性,因此每户借到牛的人家都十分珍惜。

  干完活儿后,嫩草、菜叶甚至拌了米糠可劲儿的喂,将牛养护的极好。

  因此,一个双抢季下来,大水牛非但没瘦一点,看着反而更健壮了。

  第14章 上梁

  与此同时,施工队的速度很快,地基打好后不过半个月,那墙就砌到了一米高。

  这么大规模的宅子,在这乡下可不常见。因而农忙之余,村里人时不时的都会凑过来看看。

  尤其是吃饭的时候,离得近的,就会端个土陶碗来这蹲一蹲,看着这新宅子养养眼。

  顺便鞭策一下自己,多努努力,将来也能建个这样气派的大宅子。

  时间一晃,到了树上的知了都要扇着翅膀喊热的七月。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建设,江暖的两进大宅子也终于迎来了要上梁的高光时刻。

  周明方算了日子,定在了七月十八的大吉日。

  到了上梁这天,江暖家的新宅这里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村民们都想来凑个热闹,讨个吉利。

  巳时初刻,吉时到。

  祭祀过天地祖宗后,施工队里的掌梁师(有的地方也称大梁师或是掌墨师。)

  拿起毛笔蘸满墨汁,在大梁上画起了画,画的是乌纱帽玉带和官靴。

  边画边唱:“梁画纱帽槛画靴,枋中画带正相宜。生子必登科甲第,翰林院内去编书。”

  画完了,又执起两枚铜钱,在大梁的左右两头,正面朝下各安放了一个,以红纸封印。

  “双钱正梁左右分,寿财福禄正丰盈,夫荣子贵妻封赠,代代儿孙挂紫衣。”

  安放完了铜钱,掌梁师又执起一把利斧,在大梁上来回的轻轻敲击,边走边唱。

  “此木生在何处,生在何方?生在昆仑山上,长在八宝岩前。

  土地娘娘赐它生,露水娘娘赐它长。张郎过路不敢砍,李郎过路不敢量。

  鲁班仙人神通大,拿把斧子进山场。请起后生郎,抬起进屋场。

  大锯切了头,小锯切了尾。砍了蔸又砍了尖,砍了两头用中间。

  此木不长又不短,正好主家做栋梁。

  刨子一推平平坦坦,锉刀一去濠光闪闪,墨线一弹好比乌龙过江。

  锉刀刨子好似鸳鸯,曲尺墨斗似如凤凰。

  中间有个太极图青龙抱白虎,金水银水往屋流。

  赋诗一笔上梁大吉!”

  唱毕大喊一声:“上梁嘞——”

  现场的十多个精壮的汉子,立即“嗷”的一声,拉起粗大的绳索,将大梁吊装了上去。

  大梁安放好的那一刻,爆竹声铺天盖地的响彻云霄,噼里啪啦好不热闹。

  与此同时,江暖和江彦姐弟俩也站在梯子上。

  将箩筐里备好的饴糖和各种专门定制的小点心等,大把大把的往下撒,撒的越远越多越好。

  现场的大人小孩们顿时抢成一片,欢声笑语传出去很远很远。

  这个时代建房上梁是大事,江暖专门买了一头大肥猪,请了十多桌酒。

  除了施工队的师傅和前来帮忙的人们,其余的村民们每家也都请了一位。

  是沾喜气儿,也是感谢乡亲叔伯们这么多年来对姐弟两个的爱护和帮衬。

  上梁过后没几天,房子就盖上了瓦。至此,主体建筑算是完成了,旁的只剩了配套的边边角角,以及家具。

  江暖每天都要去新房里转上两圈,看看新宅子顺便同师傅们聊聊天说说话。

  看着新房子里一天比一天多的东西,心里说不出的欢喜。

  她惦记着榨糖的事情,画了图纸请了石匠师傅帮她打制了一副榨糖用的石碾子。

  老师傅看着这图纸很是稀奇道:“这磨米磨粉磨浆的石磨子我打多了。这么奇怪的东西还是第一次见。

  女仔,你这东西倒底是做什么用的?”

  江暖也没有隐瞒,笑了笑:“是榨甘蔗汁用的。”

  石匠师傅虽然觉得奇怪,怎么会有人花大价钱专门弄个东西来榨甘蔗汁,不过到底没再多问什么。

  这么大的东西,放在新房里实在不合适。

  江暖便又同周明方商量了一下,索性将他们姐弟现在住的宅子也圈起来,改造成制糖的作坊。

  这样加单的好事,周明方当然乐意。

  七月底,来自泉井的天然泉水被一条设计巧妙的活水道,成功的引到了新房子的厨房和鱼池里。

  八月初,新宅的地面也被平整好全部铺上了厚实的新砖,高大的围墙也砌了起来。

  预留出来的花圃里也都按照周明方给出的建议,在重要的地方种上了相应的花卉植物。

  比如大门口的一对儿金桂,又比如宅子内的石榴、柿子以及紫薇等。

  其余的地方就随江暖的喜欢来,喜欢什么种什么,预留的菜地里已经被江暖种满了各种蔬菜。

  赶在中秋节前,所有的家具也全都做好安放完毕。

  江暖验收后确定没有问题,就按照施工合同结清了大宅子剩余的全部尾款。

  至此,新宅经历二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全部完工,江暖选个黄道吉日直接搬了进去住了。

  正好,旧房子那边,甘蔗碾子已经打得差不多了,老房子也正式开拆。

  江暖看着新拆下来的木皮屋顶,很有感叹:“唉,早知道这么早盖房,就不修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女强文 种田文 温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