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从明天开始,不再印刷售卖《民报》的创刊号,其后的《民报》不在此列。”方运道。
董文丛一愣,道:“属下领命。”
董文丛边走边想,从明天起,《民报》的价值怕是会再度提高,尤其创刊号,在几百年后,或许会变成价值连城的古董。
巴陵城乃是象州首府,州文院便建造在城内,州文院的中心是圣庙,祭祀众圣。
州文院被分成许多区域,如考房、学堂、施舍、住舍等等。
由于州文院环境优美,一些官员在州文院担任职务后,会把一家接入文院为他们安排的独院之中,虽与外界疏远,但得到清静。
进入文院的读书人,要么淡泊名利,不愿在军政方面苦熬,要么是官场的失意者,毕竟文院官员的实权远远小于文官或军官。
州文院的东南角有一处独门独院,此刻已经是深夜,院子里的书房依旧有烛光微动。
州文院四品司业毕源年过五十,两鬓微白,正在翻看一本书,看上去严厉刻薄。
看了一会儿,毕源放下书卷,望向窗外。
突然,门口传来敲门声。
毕源全身一颤,遍体生寒,自己身为翰林,本可以感知到方圆数十丈内的一切,但那敲门之人仿佛是凭空出现,之前不留任何气息。
毕源很快明白,是一位官位和文位皆高于自己的人驾临。
“贵客夤夜来访,毕某未能远迎,还望恕罪。”毕源说着,从椅子上站起。
方运推门而入,背负双手,微笑着看向毕源。
在看到方运的一瞬间,毕源的面色微白,呼吸停滞,但不过眨眼的工夫,他便恢复正常。
“下官毕源,见过总督大人。”毕源深深作揖。
方运点点头,慢慢环视四周,道:“不必多礼,我路过此地,见你书房有烛光,特来看看,你继续读你的书。”
方运在房中慢慢行走,一边走,一边饶有兴趣地看着书房中的书架和摆设,偶尔伸手碰触一下书架上的书籍。
毕源微微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是眼皮不停地跳,无论如何也止不住。
“看来你涉猎很广,连《征北录》这种刊印不足万本的老书都有。”方运说着,伸手拿下这本书。
毕源目光轻动,缓缓道:“当年在旧书摊上看到,知道此书稀少,或可收藏,于是低价购入放在书架,已经多年未看。”
方运没有看这本书,而是随手放回书架,道:“这本书的作者,曾经与景军交战,极为嗜杀,还有三次屠杀景国平民的记录,因此即便功劳极大,也被圣院惩罚,被庆君夺爵。我倒是没想到,你会喜欢这种人的书。”
“下官喜看杂书,只看字句,很少深究背后之人。”毕源回答。
“不错,吃蛋不知鸡,乃是人之常情。”方运道。
“大人说的是。”毕源一身白衣墨梅服,面色恭敬,回应简单明了。
方运走了几步,突然想起什么,道:“对了,你的小孙子已经开蒙了吧?”
“多谢总督大人惦念,那孩子在半年前开蒙。”毕源道。
“他在读《名士录》还是《天下事》?”方运问。
“他刚刚识字不久,还读不懂这些书籍。”毕源脸上的血色又淡了几分。
“说的也是,若他读懂了,反倒不美。”方运随口道。
毕源一言不发。
方运缓缓走动,似是看遍了书房,才道:“毕司业,你对《民报》有何看法?”
毕源略一犹豫,道:“此报标新立异,出类拔萃,若无意外,必然青史留芳。”
“你对《民报》可有不满之处?”方运问。
“下官初看,惊为天人,知晓《民报》必然名传天下,除却对您创造的宋体文字有些不适应,皆无不满之处。”毕源回答。
“嗯,你认为州文院司业一职首重何事?”方运看着毕源。
毕源似是没想到方运会提问关于自身官位的问题,于是道:“下官忝为司业,协助州院君负责一州教化,若论及首重,自然是学子的科举成绩。”
方运微微点头,道:“好,你没有学其他人洋洋洒洒讲许多大道理,直说为科举成绩,贵在真实。不过,科举高中之后,那些学子理当如何,你可曾考虑?”
“下官未曾考虑。”毕源道。
“所以,你在制定选读书本之时,也未曾考虑?”方运问。
毕源的右手轻轻一抖,道:“大人说笑了,下官岂会如此,自当深思熟虑。不过,由于象州的选读书本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定下,下官过于因循守旧,不改一字,还望大人原谅。”
“因循守旧?你守得是象州的旧,还是庆国的旧?”方运反问。
毕源紧紧盯着方运,缓缓道:“选读书本乃是让学子增广见闻,并不重要,只要学子喜欢,那便是大功一件。”
第1677章 私人,公人
方运淡然一笑,道:“毕司业很幽默,你我当年也上过学堂读过书,学堂诸科繁杂,进士试考十科,即便是那些状元甚至后来的大儒半圣,在学生时期也有偏科甚至厌恶某一科,让学生喜欢的确是大功,问题是,学生在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喜欢自己什么,同时也无权去真正喜欢什么。”
“方总督对学子了解在大多数先生之上,您若是当先生,必然名满天下。”毕源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东方玄幻 永恒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