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就是皇朝旧臣。
以顾修文、周海辰为代表的原住民文官,以及以田文镜、范仲淹为首的早期文官,此番都无条件地支持朝廷的决意。
这也让欧阳朔很欣慰。
他们这么做,一则是对欧阳朔最忠心,是真正的嫡系;二则也是因为曾经跟在欧阳朔身边,受过欧阳朔的熏陶,思想比较开明。
第三类,就是真正的有志之士。
他们不仅不反对,甚至还坚定地支持朝廷,支持对皇权做出一定的限制,曾国藩、魏征、狄仁杰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最让欧阳朔意外,也最不意外的,就是内政大臣卫鞅,此番立场坚定支持朝廷设立大夏最高法院。
要知道,一旦大夏最高法院设立,影响最大的就是内政院了。
卫鞅能不计较个人得失,只站在法治的角度,客观地评估此事,实在是让欧阳朔心中大慰,直感没看错人。
法家巨子,就是法家巨子。
……
朝廷开衙之后,这一场风波还未平息。
欧阳朔却是不准备再等下去,这一次,他不仅要设立大夏最高法院,还要借此机会,对大夏官场来一次自上而下的清洗。
姜尚得知,为难不已。
见此,欧阳朔宽慰说道:“阁老,如果时间充裕,朕也不想行此霹雳手段,但是现在已经是盖亚七年了,时不我待啊。”
欧阳朔当然急。
未来短短三四年时间,大夏既要继续开疆拓土,粉碎白银之手跟湛蓝徽章,还要在抵达希望星球之前完成内部蜕变。
无论哪一件,都是棘手之事,能不急吗?!
“微臣明白!”姜尚感慨点头,知道陛下的难处,决然说道:“还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竭尽所能,调和这一场风波。”
“辛苦阁老了。”
望着姜尚满头银发,欧阳朔也满是感慨。
但凡是改革,就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要面临各种风浪跟挑战。
“能为陛下分忧,是微臣之福。”
欧阳朔叹了一口气,摆了摆手,说道:“之前皇朝太顺风顺水了,也该革一革自己的命,否则的话,终究是个祸害。”
姜尚默然。
第1234章 波澜不惊的清洗
谈完组建大夏最高法院之事,欧阳朔转而问姜尚:“对精英阶层的抵触,阁老可有什么破解之策?”
因为姜尚已经具现为智人,欧阳朔却是什么都不隐瞒。
“按陛下说的,那位张老有个儿子,之前也在联邦任职?”姜尚问。
“不错!”
姜尚道:“既如此,那么微臣建议,陛下可下诏,将其招进朝廷任职。”
欧阳朔一愣,转而大笑,“还是阁老有办法,就依此计行事。”
“陛下圣明!”
……
盖亚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在欧阳朔的强力推动下,以及在姜尚、张良、卫鞅等一干大臣的斡旋下,酝酿许久的大夏最高法院,终于挂牌成立。
欧阳朔亲自题写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被雕刻成石碑,立在大夏最高法院正门前,以彰显欧阳朔推行法治的决心跟意志。
集权跟独裁,不等于以身试法,破坏法治,欧阳朔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两者也从来不是矛盾跟对立的存在,完全可以并行一轨。
在法治的前提下,实施独裁,就是对新一代君权最好的阐述。
如此施为,既是欧阳朔的自我约束,更是对皇族,对文武百官,以及对继任者的一种制度约束,使其无法肆无忌惮,以此立下皇朝万世之根基。
纵观华夏五千年,一个不断集权,却无任何约束力量的皇室,一个视天下为皇家私人财产,视百姓如猪狗的皇朝,是无法长治久安的。
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不过是一个个封建王朝的周而复始,整个社会基本没什么进步,甚至在某个历史时期,还出现过几次大倒退。
结果泱泱华夏,被崛起不到两百年的西方列强,一下撕成碎片。
教训何等之惨痛!
如果不是华夏文明具有非同凡响的韧性,以及兼容并蓄的心胸,如何能在现代社会,在短短百年时间里,再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前车之鉴,欧阳朔不得不引以为鉴。
欧阳朔绝不会自大到,认为可以凭一己之力,在希望星球再造一个封建王朝,同时还能让该王朝传之万世,永不凋零。
他还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被权力腐蚀思想。
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欧阳朔钦点【京师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家集大成者,法家巨子之一的韩非子担任,官居正二品。
法学院院长一职,则由副院长慎到接任。
韩非子作为法家集大成者,深度参与起草了《大夏法典》,兼且本人对政治并不感兴趣,远离政治,秉持中立,正是首席大法官的最佳人选。
除首席大法官之外,还设立四位大法官。
五名大法官均由欧阳朔亲自任命,理论上讲,只要欧阳朔不解除大法官的职务,他们的任期就是无限长,直至死亡或者主动申请退休。
……
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夏最高法院的设立,终究还是在朝野上下引发了不小的震荡,朝局由此陷入混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