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分公会建好,我会亲自去常山国检查。”
林芷儿找到了理由去常山国。
“林姑娘,多谢你派人打理常山国的玩家,希望以后我们不要为敌。”
徐天带兵离开。
林芷儿见徐天从未央城的传送阵离开,心情复杂。
徐天击败北宫伯玉,救出孙坚和周慎,又与孙坚联手,屡败西凉叛军。
西凉叛军见攻略关中无望,于是退回凉州,徐天的华夏区第一玩家的位置更加牢固,一时间名扬洛阳。
何进按照承诺,积累徐天以往的功勋值,向朝廷请封徐天为常山相。
至于原本的常山相孙瑾,被调到朝廷担任文官,也算是另外一种提拔。
不过,洛阳城,外戚和宦官之间的明争暗斗越来越激烈,被朝廷调到洛阳城,不是一件好事。
十常侍本来想要从中阻挠,但徐天的功勋值实在是太高,积累的战功足以担任一国之国相,相当于郡太守,所以十常侍也不好否决,只好捏着鼻子通过。
最郁闷的还是坐镇洛阳城的袁绍、袁术兄弟。
郡太守可是地方的实权人物。
汉帝国的主要矛盾从外戚与宦官(皇权)的矛盾逐渐转移到朝廷与地方的矛盾。
汉末的州牧、郡太守,可是同时执掌军政的诸侯,荆南四小龙韩玄、赵范、刘度、金旋就是赫赫有名的太守。
徐天担任常山相,可比担任虎贲中郎将的袁术滋润多了。
“我也要设法外放到地方,担任太守,拥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兵马,将来才有依靠……我该请求担任哪里的太守?”
袁术开始琢磨自己的出路。
因为大量玩家的介入,三国人物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袁绍、袁术已经意识到了,兵权才是乱世最重要的依靠。
而养兵需要地盘。
“南阳郡黄巾军刚刚平定,为人口大郡,又临近我们袁家的汝南郡。或许可以谋求南阳太守一职。”
并非袁术不想担任汝南太守,而是汉代任官有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包括亲族回避、籍贯回避。
亲族回避涉及宗室外戚、宦官子弟以及地方官员的任官避亲。
籍贯则是指州刺史不得由其州内人士担任,郡县级长吏不得由其本郡县人担任。
于是袁术退而求次,打算请求出任南阳太守,然后再将势力范围延伸到豫州,到时候找一个自己可以控制的傀儡担任豫州刺史即可。
乱世,官职并非一切,实力才是一切,太守只要有兵,也可以轻易干翻刺史和州牧。
徐天一介新人,快速出任常山相,刺激了袁术。
汝南袁家也察觉到乱世将至,必须有人在地方募兵,同时有人在朝廷稳定局势。
袁绍和何进还在谋划消灭十常侍,成为执牛耳者。
第九十二章 出任常山相
朝廷统计战功,分封在讨伐黄巾军、黑山军、西凉叛军等贼势力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
皇甫嵩被封为左车骑将军、槐里侯,负责讨伐西凉叛军。
西凉人阎忠劝皇甫嵩趁着威震天下的机会,南面称制,皇甫嵩不用其计。
骑都尉徐天被封为常山相,原常山相孙瑾入朝为官。
朝廷令徐天接替孙瑾,尽力讨平黑山军。
同是骑都尉的曹操,因为讨伐黄巾之乱,立下战功,朝廷欲迁曹操为济南相。
不过经过曹操一番运作,朝廷又改封曹操为东郡太守。
孙坚讨伐黄巾军、西凉叛军有功,但因为前去讨伐长沙叛贼区星,故暂时没有封赏,拟定孙坚讨平长沙叛贼后,出任长沙太守,清剿叛军残余。
董卓斩黄巾军张宝,又参与击败西凉叛军,加上资历老,迁破虏将军、斄乡侯。
董卓似乎有些不满,屡次上奏朝廷,请封凉州刺史或者并州刺史,并且不愿意放弃兵权,将讨伐黄巾军的汉帝国精锐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董卓并非大腹便便的无能胖子,与羌人部落打交道的他深刻地知道兵权的重要性。
兵权的背后是力量。
拥有力量才有话语权,不被众人轻视。
相反,失去兵权,他董卓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
朝廷赐予董卓的所有封赏,董卓一点不留,全部发放给众将士,拉拢人心。
不得不说,董卓对自己的部下没的说。
只要不贪图董卓的女人,当董卓的部下还是很滋润的。
一时间,董卓麾下的西凉兵马和北军五校感恩戴德。
北军五校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蛮族,董卓对蛮族有一定的亲和力,因此董卓只需要拉拢北军五校之中的蛮族兵,再加上拉拢部分汉兵,便可以控制原本归卢植节制的北军五校。
北军五校现在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皇甫嵩的手中,包括朱儁交出来的兵权,另一部分在董卓手中。
董卓死活不放兵权,又收买人心,野心勃勃。
朝廷依赖董卓彻底平定西凉叛乱,担心董卓倒向西凉叛军,引起更大规模的叛乱,再加上董卓贿赂大将军何进,向何进和袁家示好,以为外援,所以董卓有恃无恐。
有令朝廷忌惮的兵权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董卓的野心也因此膨胀的更加厉害……
欲令一个人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