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见得多了方知广博,有了参考才能辨别对错。
李意阑一边服气,一边好奇地给知辛出了个问题,他笑着说:“那看到此地有人在招摇撞骗,大师准备怎么办?”
知辛和和气气地将皮球又踢了回来:“我会怎么办,李兄的态度占一半。”
李意阑挑了下眉毛:“请问大师,这是指我哪一方面的态度?”
“时间上的态度,”知辛怡然地说,“你要是赶时间,我就假装没看见。要是不赶,我就到那巷子里去看一看。”
“如此,那妇人走运最好,有个万一真被骗了,大师就可以告诉自己,错不在己,都是李意阑非要赶路所致,”李意阑条分缕析完,看着知辛笑,“我说的对么,大师?”
知辛事不关己地合起双掌,念起了阿弥陀佛:“公道自在人心,我可什么都没有说。”
李意阑直接乐出了声:“大师不是凡人,自然是无声胜有声,我不赶时间,不敢赶,也不能赶,请吧。”
知辛这回收了玩笑的神色,正经地诵了声佛号,低声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愿李兄,长命百岁。”
李意阑是舍了性命出的家门,他听不出知辛话外的悲凉,有口无心地道了谢,跟知辛一起进了那道小巷。
城中的巷道都大同小异,所见的景象大致和吕川居住的那条半斤八两,李意阑说是让知辛先请,可进了巷子还是快了一步,他的肢体早已习惯了打头阵的状态。
不过这巷子里没有危机,只有一阵忽然响起的铃声。
那铃声有一阵没一阵的,里头很快夹带起了一道男声,李意阑仔细听了听,却只听来了一个半句话。
“……台星……变无停……”
两人循着动静,继续往前走过了五户人家,然后左手边那扇门口停了下来,此处铃声最响,赫然就是发源处,可惜门户紧闭,能窥探处只有那道宽窄不均的木门缝。
当着大师的面,扒门缝这种掉价的事李意阑有点干不出来,他正在想是上房比较好还是翻墙更妥当,就见知辛两步踏上门槛,眯起左边的眼睛,继而将右眼凑到了门缝上。
然后一本正经地,偷看了起来。
李意阑愣了片刻,既不觉得他卑鄙,也不觉得猥琐,只觉得这个人真有意思,有时的所见异常略同,有时却又根本猜不到他会干什么。
反正既然大师都去扒门缝了,他就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李意阑刚要上前,知辛却在这时回过头来,左眼将睁未睁,一步从过门石上迈了下来,冲他低低地说:“证实了,是个骗贼,这一招我还见过,行话叫做‘天神拘鬼’。”
李意阑不知道他是看了什么得出的结论,出于好奇,他上前去继承了一下那道门缝的参观权,他将眸子往那豁口处一贴,正好看见院中的道士哼哈一声运满了气,张嘴喷出了一道磅礴的火舌。
那火舌舔在道士手执的黄纸上,暗火在前、明火在后,竟然在纸上活生生地烧出了一条栩栩如生的蛇形。
李意阑脑中霎时“啪”的一声,像是扯断了一根弦,又像是挣开了一道束缚。
那些已经在他心里琢磨过千万遍的案情汹涌而来,他在此情此景下,仅靠直觉猛然从中摘出了一条触类旁通的信息。
既然这个道士能在纸上弄出一条“蛇”来,那在任阳的风筝会,随着老鹰风筝一起从天而降的白骨,有没有可能,也是采用的同样的原理?
先让人看见“白骨”,再趁着混乱,将真的骨架塞到跌落的风筝上面——
作者有话要说: 蒲草薄裁连蒂白,高阁烟霞禅客来——出自[《句》吴仁壁],我从八言里面摘了两句,顺序颠倒了一下,后一句原文是“高阁烟霞禅客睡”。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出自《老子》
第26章 假道士
巳时四刻,来春街。
由于木匠的妻子跟他分开得早,而他本人跟邻里的关系又不好,寄声和张潮问遍了左右,得到的说法不是不知道,就是让他们去问谁谁谁。
寄声向来没耐心干这种重复的事,杵在旁边偷乖躲懒,平时一个大话痨,这会儿口风严成哑巴。
张潮倒是习惯了单干,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问着那几个相同的问题。
然而一条巷子打听下来,还是得辗转到他处去问,街坊们建议了两个去处,一家是与他交好的另一个木匠,还有一家是之前张罗丧事的亲戚。
两人只好改道,先往那名木匠家走去,穿过主街的时候寄声顺手买了两串糖葫芦,张潮不吃,他就一人吃俩,左边一口再右边一口,不时还要往路边的小摊上凑。
张潮觉得他拖拖拉拉,忍了又忍还是催促道:“正事要紧,你想买什么下次再来看。”
寄声闻言从水粉摊上直起腰来,走着走着就跟张潮挤到了一起,他用一种跟长相不太相符的城府嗫嚅道:“这你就错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是记着昨儿的教训,在观察有没有尾巴跟着咱们。”
张潮看他就是个任性跳脱的少年,没想到他还有未雨绸缪的心机,江秋萍的遭遇告诉张潮这种顾虑大有必要,他赞同地点了点头,低声回道:“那你有什么发现吗?”
寄声叼住一颗山楂,声音含糊地说:“暂时没有,走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强强 常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