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父老兄弟们,我是巡警司总警务长赵秉钧对今天上午发生的流血事件,我深表遗憾和愤怒,不过,请父老兄弟相信政府,相信巡警司,我们一定给大家一个合理的交代,如今,我将逮捕这些嫌疑人,带回去进行调查,我们巡警司绝不放过一名凶手,也决不冤枉一名无辜者,现在,请父老兄弟们散去吧,不日之后,我们将把调查结果公之于众。”
赵秉钧说完,也不理群众的反应,而是转过身去,指了指杨衢云一行人,吆喝一声道:“来人,先将这些人压下去。”
接着低声说道:“各位,请恕在下无理,如今情形大家也看到了,还是先脱身要紧。事后我会向各位慢慢解释。”
孙中山等人脸色变了变,但看到前面愤怒的群众,识时务的默不作声,配合巡警人员。
看到广州会馆的人被逮捕,人群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康有为也转身想快速离去,不过赵秉钧眼睛着实尖,一下就从人群中看到了他。
“南海兄,还请你也和我们走一趟。”
康有为尴尬的笑了笑,回道:“好说,好说。”
孙中山见康有为也被找去问话,脸色稍微变好了一些。
禁卫军生怕百姓再闹事,注视着人群缓缓散去,而赵秉钧则押下杨衢云等人先行离去。
“总长,事情有了进展。”赵秉钧还在路上,就有巡警司人员前来向他汇报,在他耳边咕噜说道。
“哦,找到那些凶手了。”赵秉钧心中一喜,
“人是找到了,不过他们都已经身亡了,总共十六名凶手,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都被人下毒杀死于东郊一家玉器铺内。”
“好狠的手段,这么快就杀人灭口了。”赵秉钧脸色一寒,继续问道:“现场有没有被动过。”
“没有,等着总长您前去查看。”
“很好,我们走”赵秉钧先吩咐其他巡警将孙中山等人带往巡警司,自己则领着十多名干探前往杀人灭口现场。
半个小时后,赵秉钧出现在东郊那家玉器铺内。
一进门,他就看到十六名凶手倒在一张大大的桌子旁边,死人脸色发紫,显然是中毒而死。
“玉器铺的老板找到了没,凶手的身份确定了没有?”赵秉钧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
“回总长的话,老板一家死于后院,已经确定死亡时间是昨晚,凶手的身份还在调查之中,不过相信不用多久就会查到。”
赵秉钧闻得一股淡淡的酒味,桌上却没有酒坛、酒碗之类,显然已经被灭口的人清理过了。
“先抬一具尸体回去解剖,等等,这是什么。”赵秉钧眼光一顿,看到一名死尸手下覆盖着一个歪七八糟的字体,显然是那名凶手在临死前咬破手指写下的。
“青,青色的衣服?灭人者从东方而来?青帮?”赵秉钧喃喃自语,一脸猜测了好几个意思。。
第二卷京师风云第二三一章外国人的抹黑
叶之魁收到最高统帅部的电报,已经在回京的途中了,冥冥之中,他似乎看到了一张大网向自己罩来,是谁?好胆,他不得不加快了回程的速度。
半天后,又接到电报说京师形势已经得到控制,只是主使人还没有找出来,叶之魁稍微松了一口气,只要没有造成大规模动乱就行。
军政府此次处理及时,巡警司和军部互为应援,赵秉钧老练,王士珍机灵,都使他这位大元帅极为满意,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只是他如今也尝到了肆意玩弄民意的苦果,群众是很不理智的,稍微一挑拨,说不定就酿成什么大错来。
鉴于此,他指示民政部尽快拿出一个集会暂行条例来,规范群众各种各样集会,要求无论何种集会,必须事先报备,取得政府之同意,否则都视为非法集会。
然而,京师民众冲突事件并没有就此沉寂下去,像是约定一般,各国在华报社纷纷抨击起军政府和叶之魁来。
“揭开军政府叶之魁伪善的面目,据悉,昨日军政府首府北京城内出现动乱,事因一群赞成共和制的民主人士在京宣传民主思想,这群可怜的人显然没有意识到军政府和叶之魁的伪善面目,叶之魁曾经假心假意的邀请各路人士入京共商国事,然而一旦有人按照军政府的要求积极宣扬民主思想时,却遭到了军政府煽动的民众围攻。由此可以看出军政府和叶之魁就是一群暴徒,他们以血腥之手段夺权,以暴力维护自己的统治,无论谁稍微一碰触到他们的利益,便毫不手软的展开报复行动。”以上是一家法国在华小报的报道。
美国在华《远东时事》虽然说的较为委婉,其实也是暗箭伤人。
“中国民主人士的悲哀,几名民主人士引起的群众暴力活动,军政府虽然不以言论问罪,但是只要有人稍微表示对军政府首脑叶之魁不满,就导致了大量的群众拳脚相向,由此可以看出军政府愚民,控制民众思想到了何种程度,这是昨天发生在北京的一件真实事件,原本一件小事,却因为牵涉到不同的人就引起了暴力冲突,这在我们西方人看来,实在是可笑可叹之至,军政府的民主之路何时才会开启?”
“论中国人的奴性思想根源,一个人领导一个国家,是国家之福还是国家之祸,相信各位明白人应该能正确的给出一个答案。”
……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