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刚毅的领头,其他一些旗人也都纷纷开始痛哭流涕,叫祖宗呼奶奶的,全都奉劝光绪赶紧收回谕,否则大清必亡,李鸿章等一干汉族官员则冷眼旁观,此事不是他们能搅和的,一个不慎,就会被扣谋逆的大帽子。
光绪看着那些像刚死了爹,死了娘的朝臣,不由气得脸色铁青,霍的一下从帝座站了起来,冷哼一声,双手指着下边,大声说道:“你们一个个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心里想着什么你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一个个致大清利益而不顾,朕变法只为图强,只为我大清能赶西洋列强,可你们呢一个个成天嚷着祖宗之法不可变,要不就阳奉阴违,朝中有你们这样一群小人,大清才是离亡不远了。”
光绪口不择言,一竿子打死,将所有朝臣都给骂成小人了,满朝文武官员脸色登时没有一个好看的,刚才还大吵不休,痛哭流涕的也忘了表演,愕然的看着忽然暴起的光绪。想不到一向懦弱的光绪会雄起。
光绪胸膛起伏,心情激荡,继续怒喝道:“真是竖子不足为谋,枉我泱泱大清,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康有为有见识,退朝”
光绪说完,也不管下面群臣的反应,直接甩衣离去,光绪只觉得与这班守旧的廷臣为伍,心情变得非常焦躁烦闷,都是一群顽固不朽的家伙,朕还是回去看看康有为、梁启超的折子平复一下心情,唉为何这些大才都不在朝中呢?光绪心下想道:看来真需要废除科举取士了。
自觉与满朝文武格格不入的光绪下定决心拿下几个朝臣,提拔几个维新变法人士,否则这满朝文武没有一个看得眼的人物。
想着想着,光绪信心又开始涨了起来,还是康有为看得清,说得对,要想变法,非得拿下朝中一两个一品大员方可啊。
“皇,直隶提督叶之魁已在来京师的路途中,相信最迟今晚就能回到京师”一个太监匆匆而来。
光绪闻之大喜,心中欣喜,叫道:叶之魁,你终于来了,你留德学习多年,清楚明白国外的形势,肯定会赞同朕的变法思想。
光绪想着如何重用这位不可多得的忠臣,用之以防不测,生性多疑的他,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一股暗流向自己袭来,不得不到处寻找外援,叶之魁武毅军驻扎在天津,离京师不远,当是首选。
第二卷京师风云第九十七章叶帅初入紫禁城
4月15日下午,几匹快马直奔北京城安定门而来,安定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时收兵之门,一般大将回朝都是入此门。
还没待叶之魁开口说话,守城门的小兵认得他,就赶紧前开道。
叶之魁见那小兵办事干净利索,经过他身边的时候,从怀中拿出几钱银子,抛给小兵,出声说道:“各位兄弟辛苦了,天气寒冷,这些钱兄弟们几个拿去暖和暖和。”
那守城门的小兵想不到叶之魁会如此客气,安定门不像其他城门有什么油水可捞,路过此门的都是位高权重之辈,不责骂他们这些小兵已经都是要去烧香拜佛了,叶之魁走后,小兵不由在心底暗暗感激。
叶之魁蒙光绪赏紫禁城骑马,于是他毫不停留,策马直向入内城,叶之魁入京师皇紧急召见的消息不久便如风般四散飘开,引起了某些推测。
颐和园中,今日早朝刚刚结束,徐桐、刚毅、荣禄等慈禧的心腹便早早前来颐和园请安。
刚毅先向慈禧哭诉了早朝光绪下了取消旗人特权的诏令,接着请求说道:“太后,皇此举置我们旗人于何处,难道真要和那些汉人奴才一样吗?我们大清是谁的天下?是我们满人的啊,如果皇此举成功,到时汉人得势,我们旗人有何容身之地,难道还要回到关外苦寒之地去吗?老佛爷,奴才等恳请您出来重新训政。”
荣禄也在旁边劝说道:“老佛爷,皇行事过急,裁撤冗署,必会因之失业者波及万人,到时朝野震动,又将是大事一件。”
慈禧半眯着眼睛说道:“皇要裁撤冗署,你就帮他裁呗,哀家在后边倒要看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真是愚蠢之至对了,叶之魁蒙皇召见,今个儿已经入了京师,你可知道?”
荣禄不解的回道:“奴才知道此事?”
“那你以为皇要见他有何事?”
荣禄额头冒汗,不清楚的回道:“奴才不知”
慈禧冷哼一声,转而问荣禄道:“你新兵练得如何了?”
荣禄听言,不由得意洋洋的说道:“回老佛爷的话,奴才从旗人中新募亲兵二十七营共万余人,在南苑亲自训练,如今已初见成效。”
慈禧冷不防的问道:“那比之叶之魁武毅军如何?”
荣禄脸色不由垮了下来,讪讪回道:“这个,这个奴才此军成立尚短,恐怕不是武毅军敌手。”
慈禧不紧不慢一字一句的说道:“如果皇看哀家这个老太婆不顺眼,不肯让哀家训政该如何?”
荣禄一愣,他倒真没有想过此事,皇一向懦弱,有胆这样做吗?徐桐却在旁边说道:“皇无后,老佛爷何不先立大阿哥,以防皇不测时好有所准备”
徐桐的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但慈禧听了却沉默不语,不加训斥,荣禄心中一惊,如今他已经是位极人臣,不大希望朝中发生变动,慈禧训政没问题,但如果再换个皇,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荣禄不见得还会这么受待见,因此劝慈禧道:“老佛爷,您身体安康,福如东海,何必着急,皇只不过是老佛爷您手掌中的孙猴子,再怎么跳,也跳不出您的手掌心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