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嫡长孙_虞秋【完结+番外】(11)

  “安好安好,如海也无恙?”明榭说着赶忙扶起了对方。

  却原来是如今的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林海。

  说起这两个人的渊源,那得有一二十年了,当年林海少年得志,探花及第,明榭是当年那科的主考官,如此便成了他的座师,朝中天然的同盟。

  彼时明榭的事迹已经被读书人引为传颂,林海也是其一,况林家祖上也曾列候,感触比别人还要深些,便往明家跑的勤些,起初是拜访请教难题,到后来渐渐也聊些俗世其他,话题变得宽泛起来,关系也愈加亲近。

  不知不觉间便在自己的一众同榜同年中凸显出来,明榭也很喜欢这个才华横溢,斯文俊秀的后辈,两人便确立了正式的师生名分。

  后来林海外放扬州,两家也没断了年节礼物来回。

  “学生无恙,听闻老师归家,本该早来拜访,奈何俗务缠身,案牍繁忙,竟不得空。还请老师见谅。”林海如是说。

  “有这份心便好,公事重要,江南水深,如海小心行事,我亦放心。”明榭说。

  “多年不见老师,如海甚是想念,我听闻老师已致仕,可是要长留江南?”

  “确实如此打算。”

  ……

  新的飒然居。

  “大爷,侯爷让你去兰泽厅见客。”长春进屋报道。

  “又见客?这次是谁?”明煦放下手里的东西问道。

  “不是很清楚,似乎是侯爷的学生,就在江南任职。”长春推测道。

  “祖父的学生,我怎么不知道,走,去看看。”明煦有点疑惑。不过祖父主持过多届科考,这么算的话,学生还真不少。

  明煦带着长春来到兰泽厅的时候,见祖父与客人聊得正热络。

  他进门见礼:“祖父您找我?”

  “过来。”明榭向他招了招手,“这位是林大人。”明榭给他介绍道。

  “小子见过林大人。”明煦对着林大人行礼。

  “不必见外,我有幸得你祖父教导,喊我声世伯就好,你是叫煦儿是吧?”林海问他。

  明煦抬眼看祖父,见他点头,遂说:“世伯好,我叫明煦。”

  这位林大人长的挺好看,气质也清雅,是个中年俊大叔

  “好孩子,世伯头回见你,这个你拿去。”大叔说着递了个盒子过来。

  “谢谢世伯。”明煦接过,只觉得入手很沉,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好孩子,进学了吗?书读到哪了?”林大人问。

  问候学习是日常。

  “入学了,四书里在学《孟子》。”明煦乖乖回答,准备迎接考教。

  果然。

  “圣人孔子曾提出‘天下归仁’,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煦儿对‘仁’何解?”林海提问道。

  孔子在《论语》中不止一次的提起“仁”,弟子樊迟问“仁”时,他答“仁者爱人。”弟子颜渊

  问时,他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在他之后,又有无数先哲对“仁”进行注释,各有见解。

  这实在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题目。

  明煦站着想了一会儿,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眸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林海听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说“仁君在位,贤士在职。何解?”

  “国君进贤,如不得以,将使卑瑜尊,疏蹦戒。”明煦回道。

  “不错,老师后继有人。”林海显然还算满意,转头对明榭如是说。

  “他还小,能看出什么,如海谬赞了。”明榭说。

  嘴上谦虚,其实心里还是满意的,煦儿这小子确实比他老子小时候要来的聪慧。

  明榭这么说了一句,不再理会还站着的孙儿,转而继续与林海说话。

  明榭没听到让他退下的吩咐,只好侍立在旁,听两个老男人谈天说地,从官场形式到市井传闻,不拘什么。

  文人果然多八卦。明煦默默感慨。

  茶换了两盏,终于……

  。“时候不短,如海欲告辞,下次得空再来看望老师,请老师保重身体。”林海辞行道。

  “留下用饭吧。”明榭挽留。

  “来的匆忙,无有准备,此次先回,下次再留。”林海婉拒。

  “天炎路远,如此也好。”明榭也不强留。

  将人送到门外,祖父两人回屋坐下,明榭问孙儿:“你这位林师伯当年也是个探花郎,煦儿觉得

  如何”

  “探花郎啊,确实长得好看,孙儿觉得人很有趣。”明煦说。

  如果让他定义这位林师伯的话,三个字,“士大夫”。这个人就像他所能想到的关于士大夫所有的印象,除去容貌气度,他自律克己,待人以宽。文以载道,有忠亦有节。

  至少要比祖父更符合他对士大夫的想象,倒不是说祖父那里不足,而是他气质太过通达,没有那种忧国忧民的愁苦感,实在不像个浸淫官场数十年的朝堂老狐狸,到像个在红尘中游走的闲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越重生言情 红楼 科举文  权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