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竟如此丧心病狂!”
“真不要脸!”
买报纸的人又扫了几眼, 也顾不得念给大家听了。虽说这报纸上的内容丰富到让人震撼,连京师兵力的调动和朝廷重臣官职的变更都写上了,但他的亲眷就在报纸上所提到的孟津县啊!
众人焦急地催促:“郎君,快说说还写了啥,有没有关于我们的?比如赋税什么的。”
那人想到自家亲眷,神思不属地扫了几眼,看到了很大的一行字:“朝廷加赋税了,是天子下的旨。”
他将报纸小心折叠起来往怀里一揣:“我得回家了,乡亲们告辞。”就匆匆回去和父亲商议对策了,得赶紧派家仆去洛阳附近看看二叔一家。
众人乍一听闻加税,怨声载道:
“这世道都要活不下去了,怎么还要加赋税!”
“是啊,前几年黄巾贼把咱们粮食都抢空了,家里哪扛得住啊!”
“饭都吃不起了,把我抓进大牢得了!”
荀澜混在人群里,听他们抱怨纷纷,扭头对寒玦说:“这还是颍川的富农和商贩,都遭不住加赋税,更何况整日在田里辛劳的贫民?”能够在城里生活,白日有时间出现在街上的,家里还算是有点产业的。
董卓真是脑袋被驴踢了,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增加赋税,让地方上缴粮食给京城,吃相难看。
寒玦问:“不是说过,不上供任何粮草给京城么,怎么在报纸里特意写了这点?”
荀澜笑了一下:“欲扬先抑罢了,等下期报纸出来就好了。”
寒玦哦了一声,明白他是故意激化朝廷和百姓的矛盾,过段时间再出来收买人心。
他们在路上看到好几个人买了报纸,买报纸更多的是家仆,买了之后就珍重地揣在怀里,往主家快速奔去。
“豪强和官宦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消息落后他人。”荀澜笑着说:“等他人买了念给自己听,或者借别人的手才能看上 一星半点,他们是不允许自己这样丢面子的。”
寒玦道:“我猜不少人在洛阳有产业或亲眷,因此对京城快讯最为敏感。”
荀澜道:“至于名士所著的文章,可能过几天才能流传开来,到时候自会派人去水云居求购的。”
两人又在街上逛了一会儿,见叫卖声此起彼伏,卖报官兴致昂扬,关于报纸的讨论很快在城里流行开来。
除开加税、董卓,还有一人也是流量密码,那就是大汉天子刘协。
如今汉室式微,州牧在自己的地盘上反正没人管,所以荀澜肆无忌惮地利用起来了流量密码们。
比如在报纸上阐明天子的出身、年纪才八岁就被立为天子。如今连后宫都有了,大臣伏完的女儿已经入宫为贵人。既增加了报纸的趣味性,满足了百姓们围观皇室的八卦,也在潜移默化百姓的思想:看,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啊。既管不了董卓,也对天下的烂摊子无能为力。即位后不大赦天下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增加赋税!
到了晚上,有一些买到报纸的人特地在路灯下大声讨论报纸的内容。
还有的人,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朗诵起来了报纸上刊登的大儒文章。
有些百姓将自己的孩子带出来了,给孩子增长见识。见状,荀澜颇为欣慰。开头没有滑铁卢就好,接下来的发展应当不会偏了去。
报纸毋庸置疑对社会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光传播知识一项,就让后人受益无穷。
中国古代虽然很早就出现了报纸的雏形,但因为人们活字印刷容易磨损、制造大量的活字也很费劲儿,再加上从来没有人琢磨过大规模发行报纸,所以直到近代,报纸才流行开来。
雕版印刷出来的东西字体优美,保存了书法的风韵,且能反复使用许多年,所以在印刷书籍方面,荀澜都是用的雕版印刷术。而且,这时候书籍也不长,用雕版印刷的方式规模化生产,能够将前期雕版的成本压得极低。他已经命人雕版印刷了《三字经》、《千字文》、《左转》、《春秋》、《老子》、《庄子》、《道德经》等书,《孟子》、《吕氏春秋》、《离骚》等书籍还在雕版中,准备一经完成,就投入生产。
荀澜不计较前期投入的生产成本,鼓励更多的人读书、传播知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且从长远来看,书籍这块巨大市场,绝对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但报纸印刷一次就丧失了时效性,所以荀澜采用了活字的形式。现在的活字,都是用木头刻的。因为中国字库庞大,将日常使用的活字一整套刻完也大费周章。若不是荀澜是一州之主,又卖丹药积攒了巨资,怕是无法将这件投入巨大的事情给坚持下来。
“木质的活字磨损地快,”在和寒玦巡视完印刷坊后,荀澜觉得:“还是得用金属的活字才行。”
寒玦摇头,指出来这其中的难度:“铜刻字太麻烦费事,还容易失败。而且不像木刻,它很难做到所有的字都一般大小。以铜刻出所有常用字,一两年都无法完成。”
荀澜歪着脑袋想了想,适宜浇筑活字的金属合金,到哪里寻去?看来只得回去求助系统,好好查一下资料了。
回到楼阁,正好侍卫说曹操寄来的信到了,递上来了一个竹筒。荀澜刚要拆,寒玦就接了过来。先拿过来晃了晃没有利器,寒玦才将竹筒拆开,确认无异味无暗器后,才将其中的布帛拿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系统 基建文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