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上前应‘喳’,随即便叫人将这几个接人的下人带了下去。
这些人自是要喊冤,可惜屋里的人却没谁为他们说句话,就连本应该说话的贾母也不好在这当口说什么。
就在这些人拖出屋后,乌林珠的视线缓缓对上贾母,刚问出她为什么派人接宝玉还要瞒着王夫人等时,贾母便双眼一闭缓缓向后倒去。
乌林珠第一时间看向二丫,二丫对乌林珠微微摇头。
装的~
装的?
那就更好了。
深吸一口气,乌林珠一边让人去请太医,一边又让闲杂人等去围观王达等人暴力审讯。
相较于‘昏迷’的贾母,儿子更重要。于是将这里留给乌林珠,王夫人便带着周瑞家的也去盯着审讯了。
等鸳鸯等人将贾母抬到里间榻上后,乌林珠便坐在贾母床前,一边从怀里拿过一块熏得极香的帕子以试汗的方式抚过贾母口鼻,一边凑到贾母耳边低声说了一句‘能想晕就晕,也是您老的福气’。
贾母眉心微微皱了一下,随即耳边就传来一段:‘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越来越困时,贾母便察觉有异,她没想到是这段《三纲五常》有异。或者说她根本没想到,这世上竟然有人念个书还能将人念睡着的。
贾母失去意识前只想到了那个香得不能再香的帕子,她怀疑那帕子上熏了药。
乌林珠就趴在贾母耳边背书,声音极小,距离床榻极近的鸳鸯等人只知道乌林珠肯定说了什么,却不知道她都说了啥。
太医来了又走,发现贾母只是睡着了,还觉得荣国府有些小题大作。
只是谁也没想到贾母这一睡,就睡了足足五天半……
-----------------------
作者有话说:出自《三纲五常》,原文如下: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第62章 像贾……
像贾母这样的人, 最害怕的就是无知无觉任人摆布以及死在这种无能为力的情况下。
先给她来个五天小套餐,之后让二丫隔三差五就给贾母下一回药,她再回来给贾母念上两天书。争取让这老太太长年累月的陷在‘下一次未必醒来’的恐慌中。
你还别说, 这主意当真是损到家了。
~
宝玉丢了,贾母晕了,东大院的贾赦邢夫人以及还在荣禧堂转圈圈的贾政都闻讯赶了过来。
其中,贾政是自己走过来的。贾赦和邢夫人是从东大院朝外开的那扇大门坐着骡车, 从西角门进垂花门,再入荣庆堂的。
一是距离相对远一些, 坐车速度更快些。二来则是致力于铁杵磨成针的贾赦匆匆结束一场消耗战, 这会儿正是腰酸腿软急需补充体力的时候。
夫妇二人共座一辆骡车, 二人都没说话,想的都是老太太这一次会不会嘎?
对于上次贾母没嘎成这事, 邢夫人心里一直放不下,并且深感遗憾。这一次…宝玉都丢了,老太太再不嘎, 那, 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相较于邢夫人,贾赦的心情就复杂许多。
都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吧?
没错, 贾赦现在的心情就跟那个故事差不多。
此时还不知道自己被变相流放的贾政怕是最不希望贾母嘎的那个了。
一但贾母仙逝,他不但会丁忧,还会被分家。
一个没有爵位,又不是正经科举出身,靠着死了许多年的老父亲得了个荫封的官职…丁忧后怕是再难起复了。
想到贾母的死会给自已带来的种种恶劣影响, 贾政这一刻是最盼着贾母长命百岁的人。
住得近,得到的消息就比旁人早,但得了消息再马不停蹄的赶到荣庆堂的贾政仍旧来晚了。
乌林珠已经完成了初步助眠, 在大家规矩不能大声喧哗的默契下,是别想将贾母从深度睡眠中唤醒了。
贾政几步来到贾母榻前,见贾母毫无知觉的躺在床上,回头又见乌林珠见他进来了,都不曾从贾母榻前站起来,心中担心贾母,陷入焦虑中的贾政便想要迁怒乌林珠。
“老爷不是太医,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不妨去外面看看审讯得如何了。说不定早日将宝玉找回来,老太太就能早日康复。”
说完见贾政还站在那里瞪自己,乌林珠又做作的拿出帕子在眼角按了按,“也不知道老太太为什么要瞒着咱们所有人,更不顾敏姑妈反对,非要一意孤行的接宝玉回京。如今宝玉出了事,还真不知道是底下的人临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
“你!”见乌林珠这么说,贾政仿佛找到了喝骂的理由一般,立时便对乌林珠咆哮:“混帐”东西,竟敢妄议长辈……
乌林珠担心贾政将贾母吵醒,在他刚脱口而出时便站了起来,手指搭在唇边,示意贾政安静:“嘘~”
贾政一顿,到了嘴边的话全都咽了回去。
虽然不再咆哮咒骂,却仍旧怒瞪乌林珠,一副欲杀之而后快的样子。
就在这时,贾赦和邢夫人一前一后的进了内室。乌林珠见邢夫人要说话,也连忙示意她安静。等贾赦和邢夫人都去榻前看过贾母了,她才主动带着这仨人走出内室。
不过临出去前,乌林珠还转头吩咐鸳鸯,“老太太需要静养,身边也不能离了人。若有大声喧哗,趁着老太太昏迷不醒犯上作乱者,你只管派品琴去通知我,我亲自杖毙了她。”
鸳鸯听到‘亲自杖毙’这四个字,不由打了个哆嗦,随即便不敢迟疑的应了下来。
走到内室门口时,乌林珠又吩咐贾母房里的二等丫头鹦哥儿去翠微轩将品琴叫过来。
“老太太清醒前,鸳鸯在内室侍候,品琴守在暖阁里。其他丫头听鸳鸯吩咐或在暖阁或在花厅侍候。”
如果老太太醒了,那大姑娘的话就彻底作废,如果老太太没醒,她们这些老太太房里的丫头也没人会护着了。所以这时候的荣庆堂没谁会反驳乌林珠的话,即便心中不认同也不会主动跳出来。
人心不过如此。
早就知道不会有人跳出来反驳自己的乌林珠眼底划过一抹讽刺,随即便抬脚去了暖阁外的大花厅。
对了,刚刚贾母就是在这里晕过去的,这会儿乌林珠她们娘们用过的茶水点心还没撤下去呢。
贾母会晕是因为宝玉丢了,而宝玉会失踪则是因为贾母派人接宝玉回京。
尤其还是背着府中所有人悄悄派人去的扬州。
在太医来之前,他们能做的事情就是严厉审讯接宝玉回京那些人。
人到底是怎么丢的?在哪丢的?什么时候发现宝玉不见了的?又是谁发现的?这期间其他人都在做什么?
审吧!一个一个慢慢审,细细审……
宝玉丢了一个多月,但这一个多月这些人却并没有多用心寻找宝玉。
荣国府南下包的这艘船,早就被二丫的同伴们渗透了。
这些人跟过来,原就是要绑宝玉的。所以在上船前就极尽掩藏踪迹。是夜一艘小舟连夜带着宝玉向岸边行去,更是没让任何人发现。
不管多大的船,夜里都要停船休息。有的会进入码头,有的则是直接停在河中心。巧的是宝玉失踪那天,他们的船就停在河中心。于是这些接宝玉回京的荣国府下人们第一个念头就是宝玉无人看顾,失足落水了。
但这个念头一出来,他们就吓了一跳,随即便下意识回避这个可能。将船家都叫过来问了一回,发现所有人都在船上,不得不将宝玉是被人带走的这一猜测排除。
河中,无人与宝玉一块失踪,那四岁的宝玉又能在哪呢?
行了,先可着整艘船上上下下的搜一遍吧。
搜完了船,所有人都绝望的坐在一间舱房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那么一瞬间贾家这些个下人都想直接跑掉,或是悄悄回家然后接了家人再一块逃。
可最终却因舍不得荣国府的世家豪奴生活,决定挺而走险。
他们先统一了口径,将打牌,睡觉,吃酒等等事情都掩了。编了个堪称完美的忠仆口供后,才让船家靠岸。
船在最近的码头停了一整夜,翌日一早荣国府这些个下人就大呼小叫,深怕旁人不知道的折腾了一回,最后还跑到衙门去报官。
荣国府的小少爷被人抱走了。
同时被一并带走的还有船上为数不多的财物。
是的,歹徒上一回船,不可能只偷小孩,不偷金银细软。
再之后这些人又在这处城镇逗留了两三日,这才继续乘船北上。
集思广义,一个非常完美,堪称天衣无缝的事情经过就衍生出来了。
可惜他们遇见了有心算无心的乌林珠和四爷的粘杆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空间文 红楼 清穿 外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