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心生喜欢, 田稷又是女王的学生,故而待他与旁人不同。新得了个神童,曹丕下值之后,带他到府中见另一位神童, 曹冲。
田稷沉默地跟着,只在暗地里悄悄观察少君的夫君是什么人, 家世模样配得, 就是这性格……
曹丕去了,却发现阿翁在此正与曹冲说笑,见他进来, 问:“你来见你弟弟?”
曹丕愣了一下,随后笑说:“冲弟天资聪颖,我今儿见了一位神童,叫他过来,许能与冲弟说上话。”
说着,便叫田稷上前拜见, 介绍说:“这是田稷,东莱人,因天资聪慧, 擅长术数,被破格选入东莱水师,做了领航员学徒。这次,他和师父一起从青州来邺城,跟着太史令学习星历。”
曹操一听,便知这人与郭柔相关了,来了兴趣,问:“读过什么书?”
田稷回说:“只读过《诗经》和《论语》,天文和术算的书读得多些。”
曹操见他年幼,不怎么苛求,便考较了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说罢,看向田稷。
田稷立刻接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将《小雅·鹿鸣》整篇都背了下来。
曹丕笑说:“他记性好,不如让冲弟和他比一比如何?”
曹冲围着他转,看见一个比他还小的小孩,新奇不已,便对曹丕说:“请阿兄出题。”
曹丕想了想,转头看向曹操,笑说:“还是阿翁来吧。”
曹操看了曹冲和田稷,便对人说:“将我新做的那两卷《孟德新书》拿来。”不一会儿,侍从捧着几卷书过来。
曹操说:“一刻钟为限,记忆多者为胜利。谁先来?”
曹冲上前一步,随手取了一卷,说:“我先来。”曹操命人计时,一刻钟后,曹冲掩卷,诵道:“兵之利在于信,兵之德在于道。德者,兵之厚积也……”1
曹操一边听,一边满意地点头。待其念完,曹冲朝田稷露出笑容,说:“请。”
田稷拿了另外一卷,一刻钟后,也掩卷盖上,念道:“夫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故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2
诵罢,曹操大笑起来,这显然不是二人记忆背诵能力的上限。他见猎心喜,对田稷说:“你这样聪明的孩子,留在府中与冲儿作伴。”
曹丕听了错愕不已,一脸不可置信。这孩子年纪小,将来留给丽奴用正好,阿翁怎么能抢他家的人呢?
却见田稷跪下说:“主公有令,不敢不从。只是我生于微贱,于饥寒交迫之际,暗暗发誓,要很多很多粮食。少君曾与我说过博望侯的故事,他从西域带回了胡麻、胡桃、胡瓜、苜蓿……
小子想效仿博望侯旧事,出海寻找良种良药良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的。故而我不习经史,专研天文星历,恐不能与六公子作伴。”
曹丕也道:“阿翁,人各有志,他是来向太史令学习星历的。”
曹操一脸惋惜,只得道:“起来吧,是个好志向。对于出海,你有什么想法?”
田稷起身,说:“大汉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同,有高山、平原、丘陵、草原,盆地,想凡世间所生长之物,没有大汉不能养育的,但因山川海河阻碍,各地佳物不能互通,困于孤岛大陆。
大汉之东有国,名曰倭国,光武年间来朝见,却从未有人到过倭国。还有,交趾之南岛屿遍布,光热与江东相似又不同。这是近的,还有远处的,说不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田稷说着眼睛都亮了起来,曹操见状,心中的最后一丝芥蒂没了,遂大笑道:“等你航行归来,如张骞那般,我为你请封侯。”
田稷说“小子定当竭心尽力,不负主公厚望。”曹丕心里笑起来,女王没有看错人。
曹操越看田稷越喜欢,道:“等你长成就派你出海,扬我国威。”曹操又勉励了几句,赐了笔墨。曹丕带他告辞离去,命人好生将他送回住所。
回来,他与郭柔半含酸说了此事:“咱们好不容易找个聪明的小孩,培养着给丽奴使唤,阿翁见了,眼里心里都是冲弟。幸好他机灵,辞了此事,不然如何是好?”
郭柔笑说:“田稷脾气怪着呢,与六公子不是一路人。”说完,郭柔伸手点他的额头:“以后长点心吧,君舅唯才是举,他要,你又拦不住。”
曹丕靠在郭柔的肩膀上,郁闷说:“阿翁也太偏心了。”
郭柔一手楼腰,一手轻拍着他的后背,说:“丽奴山君只有一个阿翁,我也只有一个夫君。”
曹丕叹说:“说着不想他,可是还忍不住焦虑。”
郭柔道:“打不过,我们可以离开这里。”
曹丕轻轻“嗯”了一声,抱着郭柔的腰,鼻尖是熟悉的馨香:“我如今明白共患难的可贵了。”
患难之际,即便再难,哪怕万念俱灰,那人会拉你起来,给予你力量,告诉你不能倒下。
曹操是随性的人,宠爱哪个孩子出自本心,并不受世俗礼仪的限制。当然,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他如今大权在握,更想名副其实,汉置三公,虽分先后,但毕竟属同一级别。
曹操不爽,于是筹谋废三公,重置丞相。虽然三公早已没有实权,实权归了台阁,现在归了曹操。
凭借威望以及孔融案件的震慑,曹操成功了,但也几乎失去了他微时患难与共的伙伴。
荀彧。
他那样聪明的人,怎么看不出曹操的心思?他不配合,曹操也怨他不体谅自己的难处。
他退一步,身死族灭,但荀家却能永保富贵。
他进一步,搏得生机,而荀家也能永保富贵。
荀彧为什么不体谅他呢?荀彧为家族着想,为什么不允许他曹操为自己的家族着想?
荀彧相信汉帝会厚待曹氏,曹操一个字都不相信。刘家皇帝是出了名的薄情寡义啊。
有史为证。
作者有话说:1、2--引用《三国演义》台词。
第81章
曹操从征伐三郡乌桓回来, 就开始筹划南征,为了安定后方,先派人游说马腾, 将马腾及其家小请到邺城, 使其子马超统领其众。
之后他废三公,成为丞相后,命崔琰、毛玠主持选拔人才, 擢司马朗为主簿, 强行征司马懿为文学掾。这司马懿原先以风痹为理由,推迟了征辟,不知为何风声传到了曹操耳中,在曹操大怒要将他收狱时, 赶紧应了。
郭柔怀孕六七个月,不便随军出征, 便留守在邺城, 而曹丕则要从征。
他抱着郭柔耳鬓厮磨,满脸遗憾:“我又要错过孩子的出生。”
郭柔抚摸着他的脸庞,说:“我和他会平安等你回来。”
曹丕畅想道:“若是能一举平定天下, 我们一家将不会再分离。”
郭柔靠在他的怀中,问:“哪个谋臣跟着君舅去荆州?”
曹丕说:“程先生、友若先生、贾先生都去,郭先生身体弱留守邺城,荀先生继续待在许昌。”
郭柔说:“可惜了郭先生不能去。”程昱、荀攸、贾诩的意见,曹操不一定能听进去,但郭嘉的建议, 他必定能听进去。
曹丕闻言笑起来:“其他人要么一本正经、要么谨言慎行,唯有郭先生能投阿翁的心意。”
曹丕这次并未随曹操上前线,而是跟着夏侯惇坐镇后方, 昼夜间便可至邺城。
“刀剑无眼,你去之后,勿以我们为念。”郭柔叮嘱道。
两人正说话,忽然玉莲过来叫曹丕和郭柔过去:“主君也在。”
郭柔问:“还叫了谁?”
玉莲笑回:“只有你们二位。”
郭柔和曹丕均不知何事,心中纳罕,跟着去了。曹操说:“大军不日就要南征,府中诸事由你们母亲拿主意,府外之事问到了府上,由女王拿主意。”
曹操观家中小辈,冲儿聪颖但缺乏见识,子建好文,子桓从征,唯有郭柔见识过人,擅长谋略。曹操虽对后方做了种种安排,但就怕万一,郭柔便是最后的防线。
“我?”郭柔惊了一下,抬头却见卞夫人也是一副赞同的样子。她道:“你读书识字,筹备过水军,运过粮草,也打过仗,胆识谋略比我强了不知多少倍。”
郭柔忙称不敢,对卞夫人说:“我年轻,只怕压不住事。”
卞夫人笑说:“子桓子文兄弟都要出征,子建他们年幼,家中也唯有你了。”
曹丕见如此说,心中欢喜女王得父母托付家事,转头对郭柔说:“你就应了,凡事与阿母商量着来。”
郭柔沉吟半响,点头说:“新妇定能竭心尽力。”
家中事务一向由卞夫人打理,而且打理得妥当,即便是环夫人也说不出一句不好的话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三国 星辉映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