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 女王在曹魏_星辉映川【完结】(35)

  郭柔道:“有曹家权势镇着,这皂墨才能一直独营,否则早被别人撕吃了,还有那海鲜生意,更依赖曹家。”

  曹丕沉吟半响,道:“如今量虽大,尚不惹眼,待再过几年,只怕要惹人眼红,后面兄弟依样做了,只怕别家嫌曹家铜臭味重。

  我想待明年阿翁得胜归来,将这三家都交给阿翁,只是方子是你的,主意也是你想的,怕你不同意。”

  郭柔一边听,一边思索,忍不住坐起来道:“交给阿翁,不如交给朝廷,设皇商,其经营所得供大军使用。”

  曹丕先是一喜,随后沉吟,也坐起来说:“你仔细说来。”

  郭柔道:“朝廷允他们独家经营特定产业,或者给予一些特权,使其为朝廷服务,比如运输粮草、承办军需军械生产、为皇室提供各种物产以及平抑物价……”

  曹丕立刻道:“均输平淮。”

  郭柔道:“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更宽松些,以利驱人,使其竭尽心智。”

  曹丕起身下榻,点亮灯,郭柔披着衣服跟上,研墨。曹丕铺纸,拿笔蘸墨,道:“我现在没有头绪,你说,我记下来,咱们合计合计。”

  郭柔想到什么,曹丕都记下来。郭柔道:“司空留你守邺,正好寻访诸人,完善此策,待司空回来就能献上,拿三五家试行,可知优劣。”

  曹丕搁下笔,吹了吹,藏之匣中,赞道:“女王妙计。”

  他所谋者,断兄弟财路,扼其羽翼;女王所谋者,断世家财路,培植爪牙。

  他们真配啊,曹丕忍不住想道。

  事毕,郭柔才感寒冷透体,跳上榻,催道:“真冷啊,刚才不觉得,皮都要冻破了。”

  曹丕赶忙上来躺下,掖得严实,兴奋地睡不着觉,忽然道:“女王,待父亲明年征战回来,我奏请立你为正室。”

  郭柔愣了一下,道:“子桓为我与丽奴甘愿背负骂名,为夫如此,为父为此,我们母子何以报之?”

  曹丕闻言,笑起来道:“只要那小子不要抓我脸就好了,他慢慢知事了,这事要赶紧办。”曹丕也是庶子长大,虽然不曾缺衣少食,但向来他心思细腻,能感受到其中的幽微之处。

  郭柔道:“我就知道你为我好。”二人依偎慢慢睡下。

  郭柔没有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曹丕身上,任氏是曹操的乡党,与夏侯曹氏关系匪浅,曹操不能寒了同乡人的心。

  她要功劳立身,也要人张目助拳。故而,郭柔一面用心公事,一面与姐姐、广宗郭氏和母家董氏联络,一面讨好卞夫人。

  曹丕和郭柔将这事藏在心底,暗暗为之发力。

  且说郭柔从卞夫人处接来丽奴,与他玩耍半天,到了下值时间,曹丕仍未回来,就母子二人吃了饭。丽奴着人抱去睡觉,她则来到外书房,提笔落墨。

  大军出征在即,衙门格外繁忙,曹操召集文臣武将议了半天的事,才定了,正要散了,忽然笑道:“别走,给你们看个好东西。”

  说着他打开匣子,拿出一根针,用石头磨了数十下。郭嘉凑上去,笑问:“主公磨针做什么?”

  曹操看了一眼众人,笑说:“你们有谁能知我意?”曹丕假装自己不存在,只静静地看着。

  曹洪道:“主公的衣服破了?”

  曹仁道:“主公以事喻理,教我等治军不可懈怠,方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是极,是极……”诸将皆赞同道。

  曹操顿了一下,把针往剑柄上贴了贴,又从锦盒里捏出一粒灯草芯,眯着眼睛,拿针去穿。

  曹洪立刻道:“这是要教我等抓住时机,一击必中。”

  他说完,却不见众将附和,只见曹操照着光亮,穿了几次,都没穿正。郭嘉伸手接来,笑道:“主公,我来吧。”

  曹操道:“穿到中间。”他一边说,一边倒了满满一碗水,接过郭嘉递来的针,放到碗里。

  这针借助灯草芯的浮力乱转,慢慢地定下来。众人围着碗看,曹操把针拈起来,又放进去,仍是上次的方向。

  “我来。”曹洪大手拈起细细的针,再放进去,仍是同样的方向。

  郭嘉道:“这莫非是司南?”说着,拿起那块石头,往许褚腰间的佩剑上碰。那石头果然吸住了铁剑。

  “这个比司南更灵敏,更方便。主公,这样的石头也赏我一块。”一人道。

  “我也要。”

  “给我一块。”

  ……

  曹操摆手道:“邺城百余里外就有一座磁山,不缺磁石。想那袁本初空有宝山,却不会用,实乃天不佑他。”众人一起跟着附和。

  曹操道:“虽然看着简单,里面有门道,不能乱来,我叫人教会你们。”众人一起笑着应了。

  曹操却回忆起条陈里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猜测),禁不住感慨道:“真不知从哪得了这么一颗巧心?”

  郭嘉问:“主公说的是谁?”

  曹操道:“郭柔。”

  众人不知其人是谁,忙问了起来:“这是他做出来的,主公何不招他入军中?”

  曹丕听到父亲提郭柔的名字愣了一下,又见此景,忙咳了一声,道:“这是我的侧室,虽为女子,但通术数和制造,颇有张平子之才。

  曲辕犁、筒车、造纸、蹄铁、双镫,乃至指南针,都是她献上的,以功被父亲征辟。

  对了,她刚教导出八名专精算数的小童,算账之快之准,乃我生平未见。”

  众人听了,纷纷赞道:“真乃奇女子也,有曹大家之遗风。”

  曹操早知这事,闻言道:“这才几个月都学会了?”

  曹丕笑道:“算数会了,至于如何看账册,还要跟着老吏学习。”

  曹操点头,道:“叫两个来,我要试试。元让,你去出题。”

  夏侯惇领了命,侍从取了笔墨纸砚,他铺了纸,一边写,一边算,同时问:“我出的是军营粮草筹备,这教过吗?”

  曹丕道:“我试过,没问题。”

  半天之后,夏侯惇出好了题,两小童也抱着算盘过来了,猛地见这么多高官,身子有些发抖,但也算稳得住,完整行了礼。

  曹丕道:“勿要紧张,且当平常考较。父亲,孩儿请取案几来,让他们入座。”

  曹操看见两小儿手中的工具,心中好奇,命人依言照办。小童告了罪,才敢坐下来。

  夏侯惇看了曹操一眼,见他点了头,便念下去:“问军中所剩粮草多少。今有军士三万,战马一千,每士每日食粟六升,一马一日食草六十升,先遣部队运粮两万石,草二十万石,六日后进粮五万石,草一万石……”

  他刚念的时候,两小童就一面听,一面拨动算盘,待念罢,小童也立刻停下来,刚要说话。

  曹操道:“将你们算得写下呈上来。”两小童遵命。

  曹操看完,传给文臣武将,脸上不辨喜怒,问:“你们可确定?”

  两小童道:“师父教导我们,算数务必心细,算完必要采用不同的算法,自查两遍,方可录数。”

  曹操心中暗自点头,道:“既如此,再给你们念两遍,查过,再说改不改。”

  夏侯惇念了两遍,两小童也打了两遍的算盘。罢了,二人道:“刚才的结果,并无错误。”

  曹操闻言大笑,道:“小小年纪,竟然如此了得,后生可畏。你二人与师父相比如何?”

  一小童道:“师父从不用算盘。”

  另一小童道:“师父只在计算高难度的题时,才会用算盘。”

  曹操问:“什么高难度的题?”

  那小童回:“比如,在不同流速的河流中,计算出最佳的筒车直径,使水流既能带动筒车运转,又能舀出最多的水来灌溉。”

  这小童道:“又如,《周髀算经》说‘径一而周三’,张平子也算过,但都不准,师父现在能算到小说点后四位,还能继续算得更精确。”

  众人听了,不明觉厉。曹操则大笑:“如此良才,所学不能著之竹帛,实在可惜。”

  曹丕忙回道:“她最近在整理珠算讲稿,已经下笔写了。还说过要为《九章算术》作注。”

  曹操道:“甚好。”

  曹洪小声问夏侯惇:“元让,小童说的很难吗?”

  夏侯惇看了他一眼,道:“上一个与《九章算术》有紧密联系的人,是先仕秦后入汉的汉丞相张苍。”曹洪听了,倒吸一口凉气。

  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曹丕晚上回来活灵活现地转述了众人的话,郭柔听完脸色发烫,嗔道:“我什么时候说过注《九章算术》的话?”

  曹丕笑说:“你能,何不试着去注?”

  郭柔道:“你惯会给我找事。”说完,又疑惑道:“你说司空提我的名字做什么?”

  曹丕想了一想,道:“你的功劳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按理早该升了。只是你为女子,又是家中女眷,有功不好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三国  星辉映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