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 女王在曹魏_星辉映川【完结】(27)

  曹丕涎着脸陪说一回话,便告辞离去,回到小院,猛瞧见堂上立着一位唇红齿白的郎君,星眉剑目,貌若好女,惊了一下,遂上前拱手笑道:“在下曹丕,字子桓,敢问郎君尊姓大名?”

  郭柔回礼道:“在下郭柔,字……柔。”说着,两人一起笑起来。

  曹丕拉住她的手,道:“咱们走。”两人一起从台阶上蹦跳着下来,往外面去了。

  出了府,曹、郭骑着骏马被仆从簇拥着。袁府修得恢弘壮丽,又有假山流水,奇花异草,令人赏心悦目,不觉身处乱世。

  然而外面望去,一片破旧,扬尘荡起。邺城渐渐安定下来,百姓敢出门,路两旁的铺子也开了。

  虽如此荒凉破败,郭柔仍看得目不转睛,忽见一家铺子挑出个缃色的幌子来,漾在空中飘荡,写着“特等绵纸”,旁边又有挑出的白幌子,用浓墨写着“上等油墨”。

  两间铺前的仆从排着队,绵延十数丈,又有仆从抱着纸张锦盒满意而去。

  郭柔猛地转头看向曹丕,只见他微微点头。郭柔靠近,问:“作价几何?”

  曹丕道:“五纸当一帛。”

  郭柔听了,摇头道:“太贵了。”

  曹丕用马鞭指着幌子,道:“这是特等,你往前走,还有一等、二等、三等呢。”

  郭柔惊了,叹道:“这位可真是人才。”说完,又问:“许都的纸张可够用?”

  曹丕笑道:“不够,不过邺城的纸正在做。”

  郭柔诧异地看向曹丕,曹丕下巴微微抬起,道:“粮食日结,绢帛月结,绝不拖欠。”

  曹丕享受着女王震惊赞叹的目光,得意不已。两人继续往前,又见一家铺子挑出粉色的幌子,里面进进出出大多是女子,一股幽香飘来。

  那是皂香。

  再往前,又是新开的铺子,幌子上写着“极鲜海味”,见人不是很多,郭柔看了眼曹丕,道:“我进去看看。”

  曹丕犹豫了下,下了马,与郭柔带着两个侍从一起进铺。管事见两人衣着华丽,举止不凡,忙迎上来,陪笑道:“贵人请。”

  郭柔见柜台后面摆着数个半人高的陶罐,盖得严实,柜台上摆着干的鲍鱼、瑶柱、虾、鱿鱼、海参、海带等海味以及半玉碗的极鲜粉。

  管事引着二人上了楼,请坐奉水,郭柔问:“街上新开的铺子中,就你家的人不如别家多。”

  管事满脸堆笑说:“山珍海味并非人人吃得起,自然人少些。贵人想要什么,但说来,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郭柔道:“一样来一些,包成一斤,来二十份。”管事忙去了。郭柔转头问向侍从,道:“一同来的是二十人?”

  侍从愣了一下,忙回道:“是。”郭柔点了一下头。

  曹丕捏着海马干看,悄声问:“这是什么?”

  郭柔掩口直笑,欠身凑过去,耳语道:“海马干,一种药,壮阳的。”

  曹丕的手如同烫着般,忙将海马干扔回案上的锦盒中,若无其事地咳嗽一声,挺着身体,端着耳杯,盯着上面的花纹看得认真。

  不多时,管事提了十六包海货过来。郭柔问了价钱,便叫人拿四匹绢付了,问:“这海里的东西,从哪儿来的?”

  管事见贵人爽快,又惧其威势,便如实道:“这是东莱郡的人从海里捞上来的。”

  郭柔不知想起什么,来了兴致,问:“北方也有善水的人吗?”

  管事笑道:“哪里没有善水的人?东莱靠海,百姓就吃海,摇着船,麻鞋一脱,跳进海里了,不比南人差。即便不靠海,兖州的巨野泽绵连百里,里面的人家哪个不会水?”

  郭柔笑说:“是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若没本事可不能向大海讨得食物。”

  说罢,郭柔从荷包里抓出一把钱,放到桌子上,对曹丕道:“买了东西,咱们回去吧。”

  两人起身,一侍从提了海味,管事送人出门。郭柔上了马,回首对侍从道:“你们分了吧,尝个新鲜。”侍从们喜笑颜开,道了谢。

  曹丕笑问:“你还要去哪里?”

  郭柔道:“当然是去打猎。”

  一行驭马出了城门,就见门口衣衫破烂的百姓排队领粥吃。郭柔瞥见路旁破碗里,粥不稀。百姓虽然瘦,但精神尚好,隐隐有吉祥话传来,她不由得笑了一下。

  曹丕在一旁问:“你只听人说,现在见了,如何?”

  郭柔笑道:“心情极好。”

  说着,便打了马儿两鞭,那大道上登时扬起一阵尘土,曹丕忙追上,叫道:“慢些。”

  麦已经种下,偶然有几家晚的,拉着犁耧,播种下新的希望。

  曹丕道:“袁绍科敛重,又连年征战,百姓的种子要么吃了,要么被抢了。我知道后,奏请父亲,借给百姓种子和农具,让他们先去耕种。”

  郭柔惊喜,连连称赞:“怪不得连司空都要赞你用心。”

  曹丕笑说:“不止这些,你看前面。”他将鞭子朝前一指,只见一座三丈多高的筒车迎着风,吱呀吱呀地转着。

  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郭柔看得心情激荡,便问:“你说的惊喜果然是大惊喜,不料邺城恢复生产竟然如此迅速。”

  曹丕笑回:“我果真没选错。不只如此,父亲已经下令修整水利,待官吏勘探过地形,不日就要开工。”

  郭柔道:“司空此举一改河北凋敝,来年必定家给人足。”

  曹丕又道:“父亲还要召集名士大儒,勘定经书,并且要……”他看了郭柔一眼,道:“刊布士庶,流传海内。以后,还要在各州设立学校。”

  郭柔由衷赞道:“司空目光长远,非凡俗所能及也。”说罢,看向曹丕笑说:“此中必定有你的功劳。”

  曹丕笑而不语,郭柔忽然道:“司空召集名士勘定经书,我要推荐一人。”

  曹丕奇道:“你要推荐何人?”

  郭柔道:“先蔡中郎之女蔡琰。熹平年间,蔡中郎率人勘定七经,然自董卓火烧洛阳后,石经屡遭损坏。

  现蔡中郎已殁,何不从班昭旧事,召其女蔡琰继其志。况蔡大家博闻强识,才学过人。《悲愤诗》彪炳史册,当世之人,其诗歌强于此篇者,唯有一人。”

  曹丕问:“此人是谁?”

  郭柔道:“乃是司空。”

  曹丕笑道:“果然如此。天下才学之士何其多,如王璨、陈琳、刘祯等人,为何说蔡琰的《悲愤诗》强于诸人?”

  郭柔道:“好的诗歌发自于内心真实的感动,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然而此情有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种种不同。

  《悲愤诗》写的不只是蔡大家一人的遭遇,而是乱世百姓之苦难,念之激昂酸楚,使人断肠。”

  曹丕闻言,勒马不强,沉吟良久,点头道:“你所言甚是。依你看,我的诗如何?”

  郭柔笑说:“子桓天资粹美,未来可期。”

  曹丕追问:“如何天资粹美?莫要因偏爱,而说我比城北徐公美。”

  郭柔道:“文章诗赋,岂能因私心而乱其高下?唯有强劲深厚的感发才能写出好诗赋。

  这感发或来自于外,如司空见百姓陷于水火,愤而作《蒿里行》;或来自于内,如‘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若能得一种天赋,便可做出好诗来,子桓兼具二者,何愁佳作不至?”

  曹丕听了大笑,深以为然,又道:“我试为蔡琰言。”郭柔夸赞他一番。

  曹丕又道:“观蔡琰诗,有不忍见故人之意,若她不来,当如何?”

  郭柔想了一想,道:“若司空请下诏书,我修书一封劝她。若她不来,那便罢了。蔡大家沦落胡地,遭际悲惨,想要过平淡的生活,就随她去吧。”

  曹丕想了想,道:“只能如此了。”

  两人说着,不知不觉来到邺西,放眼望去,只见绿林莽莽,乱草丛生。侍从分开护卫,仅留五六骑跟着。

  郭柔拿着弓,正满地找猎物,忽然听得嗖一声,一只箭飞也似的从眼前射出,转头看去,就见曹丕刚松开弦,方要说话,听得动静,忙又转头,一只鹿就眼前窜过去。

  “难道箭落空了?”郭柔心中道。

  侍从忙下马,捡回猎物,郭柔看去,只见那箭贯穿小鹿脖颈,出来二寸有余。她顿时不可置信地看向曹丕,曹丕笑说:“两日未练,手还未生。”

  说罢,转头对郭柔道:“我教你识猎物,也猎得一只小鹿回去。”

  郭柔忙摇头,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不如你,只看你打猎吧。”

  曹丕笑说:“勤能补拙,不要害怕,我来教你。”说着便并马,一边走,一边说打猎的要害来。

  只是郭柔箭法粗疏,即便有曹丕指点猎物藏身处,且发了几筒箭,惊走鹿兔野鸡无数,才中了一只傻狍子。

  不知不觉,落日西沉,两人满载归来,郭柔一路笑颜,与曹丕兴奋地说着话,又见飞鸟归巢,炊烟袅袅,更觉舒心,笑语不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三国  星辉映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