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时间长了,大家彼此作伴,慢慢也处出来几分感情。后宫的风波也就逐渐平息了……
良妃再次引起大家的注意,已经是被圈禁后的第五年了,那一年冬天,身患恶疾的良妃,悄无声息地死在了启祥宫中,因怕恶疾传染给别人,良妃死后并无停灵举哀等丧仪。
皇帝一声知道了,就交给敬事房草草收敛,一切从简。
良妃死了,照顾良妃的石贵人也离开了启祥宫,众人这时才想起,后宫还有这位姐妹。
和印象中全然不同,此时的石贵人已全然脱去了以往圆润丰腴的身材,短短五年内,她变得干瘦憔悴,形同枯槁。
这般颜色已无侍君的可能,石氏自请离宫修行。
元春去问周高昱的意思,周高昱讽刺地掀唇一笑,冷冷道:“她还算有几分脑子,想去就去吧,也算是为自己求了条生路!”
元春意味不明地看着周高昱,过了一会儿才问道:“皇上,臣妾心中有一疑问。皇上要是不想解答,可以不说,但能不能直言相待?”
周高昱闻言饶有兴味地抬眼看她,一把把人拽到怀里抱着,随意道:“可以,问吧!”
元春觉得这姿势十分不雅,有损她一国之母的威仪,微微挣扎了下,可惜没挣开,只好做罢。
因为心里还记挂着别的事,便将就着在他怀里问:
“臣妾当初落水,是否和良妃有关?”
周高昱闻言笑了笑,手中的朱批未停,随口道:“朕还以为你此生都不会问了,可见是长进了,不错!"
"皇上?!”元春不满。
“有关……”
果然!即便早有预料,元春的心里还是猛跳了一下。
“那……良妃恶疾,是否是皇上……”
元春想问,是不是你在替我出气、报仇,但想想这么问有点儿怪,话就收住了。
周高昱仿佛知道她要问什么,点点头道:“褚氏胆大妄为、十恶不赦!其罪愆难赎,虽万死难消朕心头之恨!你生性纯良,聪慧机敏,但不识人心之恶!
朕当初说过,让你当这个皇后,是让你更自在畅快的,你既然不忍见这些恶事,朕自会料理。“
即便早有猜测,真的听到这话时,元春还是有些怔愣。她不知道周高昱是从哪里判定她不忍心的。但不可否认,因为这些话,元春的心里产生了一些别样的感觉。
周高昱见她有些怔愣的样子,愉悦的牵了牵嘴角,手背拂过她的面颊,轻声说:
“发什么呆,你如今还不够畅快吗?我看那甄氏办事还算周到,不枉朕当初留她一命。
她这些年对你也算尽心,你若是想赏她,提提她的位份也使得,只是上下尊卑还是要让她牢记于心,不使僭越!”
看着周高昱一脸得意的样子,元春突然很想问问他,这么多年,你真觉得自己的枕边人是个毫无还手之力的弱质女流吗
?
这么想着,元春竟也不自觉地问出口了:“皇上当真觉得,臣妾对这些居心叵测之人毫无还手之力吗?”
“怎么会?”周高昱讶异地看了她一眼,十分自得地说,“你是朕钦点的皇后,朕自然相信你的手段能力,只是你不喜这些,朕自然有法子让别人替你去做!”
元春怔住了,她一时不知作何反应。还好,周高昱也并未关注她的反应。他就仿佛只是在极平凡的一天,说出了极平凡的一句话,完全不知道这句话会在别人心中引起怎样的震动。
勤政殿里安静了一会儿,元春仿佛失去了对这个话题的兴趣,转而履行起一国之母的职责,关心起皇帝大儿子的身体来。
“大皇子这些年身子时好时坏,总不是常法,太医院的太医们虽是国手,但学无止境,恐怕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前儿,臣妾的弟媳进宫,提起一件奇事,说是一位亲戚患病良久,遍访大夫不得,居然是被一位游方的郎中治好的。
臣妾想起大皇子的身体,何妨让这些见多识广的大夫看看呢!但仔细想想,兹事体大,不能冒进。
不如派这些太医们也去地方走走,名为义诊,实为习学。既能造福一方百姓,体现朝廷仁德,又能精进医术,于大皇子的病有益,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周高昱停下手中朱批的笔,偏头看着元春笑道:“果然长进了,越发有一国之母的风范,朕觉得甚好,这就发给他们去办吧!”
元春见周高昱这样仓促就定下,连忙急道:“皇上慎重,这只是臣妾的一个想法,万一……”
“万一的事,有别人去考虑!朝廷养着那么多官员,是白养的不成,交由他们去想,你只用判断他们想的尽不尽心!”
元春看着周高昱这杀伐果断的样子,不得不叹一句,这大权在握的感觉真是迷人,由不得人不折腰……
周高昱被她的样子逗笑,满心自得地继续翻阅奏章,元春看着他认真的样子,不由在心里轻叹了一口气。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感念他的真心以待,元春自然也盼他顺遂。
前世周高昱属意大皇子继承大统,无奈大皇子早逝,实在为周高昱平身一大憾事,甚至因此影响了他自己的身体。
今生很多事都发生了变化,大皇子不再是皇位唯一的人选,他的身体没有那么差,元春自然希望他能活的长久些,让这父子天伦也能长久些……
怀着这些美好的期待,元春也当真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个好人了。
做好人的感觉很不错,可见,若不是情势所迫,谁又愿意做一个坏人呢……
元春看着勤政殿外的阳光,眯了眯眼睛,这一年,是永正十七年……
第123章
永正十二年的冬天很冷,但对贾府众人来说,这个冬天过的尤为火热。
门外前来拜年做客的络绎不绝,从门房到厨下都忙了个脚不沾地,奴婢、管事个个脸上都盈着喜气,行走间都带着非比寻常的意气风发。
宝钗的车马停在荣宁街上,抬头一看,原本轩昂的“敕造宁国府”匾额已被摘下,换成了红底黑字的“承恩侯府”!
短短几年间,贾家分别经历了获罪、抄家、流放,现今摇身一变,已成为皇朝最受看重的皇子外家。
她也不再是那个千里投奔亲戚,寻求庇护的宝姑娘,而是朝廷二品大员,贾雨村的续弦——贾薛氏了!
“哟,姑太太来了!可叫咱们好等,太太奶奶们一大早上就盼着呢,打发人往街口看了好几遭,可算是把人盼来了!暖轿已经预备好了,姑太太请吧!”
宝钗微笑着点点头,随着接引的婆子上了轿子,一路往二门里走去。
轿子里的装饰不算奢华,但布置的很妥帖。厚厚的篷布堵了缝,外边又用细布裱了,颜色又新鲜又雅致。
脚炉里的碳都是新添的,外面再是寒风凛冽,人坐在里头也是暖意融融,且不闻碳气,只有淡淡的兰桂清芬。
到底是不一样了……宝钗心里暗暗感叹着,如今当家的宝二奶奶,比起当年的凤姐王夫人,又是另外一番做派。
轿子一路往里,来到二门处停了;过了一会儿,又换了几个婆子起轿子,继续往里走,直把宝钗送到了荣禧堂正门外。
轿子刚停稳,一只细腻白嫩的手先伸过来打起了轿帘,袭人笑着迎她:“姑太太请……”
宝钗笑着点点头,并未接话。错眼一看,已做妇人打扮的史湘云早迎了上来,人未到,笑先闻:
“宝姐姐,我一早就来了,只等着你!三姐姐说要起诗社,我昨晚就心痒痒的没睡好,今儿个辞别了婆母往这边赶,打量着自己是最晚的,偏你们都没到,我竟成最早的了!”
“可不是嘛,满屋子的人,独她最着急,巴巴的伸着脖子往外瞧,都是做媳妇的人了,还是这样不稳当!可见你婆家疼你!”
当年,袭人的事闹出来后,湘云被史侯夫妇急急接走,后来许配给了卫家。
卫家公子身子不好,湘云照顾他多年,也过了些辛苦日子。后来还是托的仇昌的福,转介绍了一位游方的郎中,机缘巧合之下,居然给治好了。
湘云的夫家因此感激她,她的日子才慢慢好过起来。
凤姐一句话,闹了湘云个大红脸,禁不住众人的打趣,她扭身就回了屋内,和黛玉一左一右,窝在了贾母身边!
贾母已经极老,可叹精神还好,她伸手摩挲着湘云,又让人搀起了行礼的宝钗,笑道:
“我最爱看你们这样玩笑,还和小时候一样!今儿难得人齐,你们三姐姐说话间也入了城,想来晚饭之前就能到的了!她兴致好,你们要起诗社就认真起来,你大嫂子、凤丫头、宝玉媳妇儿都来!我有钱,给你们做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