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 元春不干了_奔跑的胡萝卜【完结】(116)

  冯唐的这位部下名叫裴鸿,也是他的义子。

  早年间,裴鸿的生父裴枢就在冯唐麾下效力,和冯唐是过命的交情。

  裴枢因公殉职后,他的妻子不到一年也就病逝了,留下裴鸿一个幼子,差点叫那群见财起意的族亲生吃了。

  冯唐得知了消息,就去将裴鸿接走了,亲自留在身边照管教养。

  可以说,比起他的亲儿子冯紫英,裴鸿跟在冯唐身边的时间更长,也更得他器重。

  广福一役作为先锋军,俘虏了匪首的小将,就是裴鸿。

  贾家不愿和亲的名声在外,早被冯唐等人看作是隐藏的主战派,自认在保守派中,他家是难得的明白人。

  所以义子功成名就之后,冯唐就急着替他求娶贾家的姑娘。

  这其间,当然也不乏另一重考量——贾家是军功出身。

  虽然贾家这些年子孙不继,没有近亲在军中效力了。

  但他家在军中,依然还有别人没有的便利和声望。

  为着这些原因,贾家对出身不显的裴鸿来说,当真是一门好亲了。冯唐为了这个义子,也算是尽心竭力。

  贾政看到冯唐言辞恳切的信,心里欢喜不尽,觉得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亲事了。

  可刚要提笔应下时,突然想到了远在深宫的女儿,踌躇一番,不禁又将笔放了回去。

  经由上次的事,贾政也看出来了,元春是很在意探春这个异母妹妹的。

  他担心他这边刚答应下来,元春那边若是不满意这场婚事,又去皇上跟前闹一场,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他如今可再受不住这样的惊吓了!

  想定之后,他一面给冯唐去信,说是很中意这位女婿,但想先看看人。

  另一面加急给元春去信,把自己的意思说明白了,也问问元春对这门亲事的看法。

  元春接到贾政的信后,颇有些哭笑不得的意思。但一想到探春的上一场姻缘,毕竟是被自己破坏的,就觉得始终有一份亏欠在里头。于是她也很慎重地拿着老爹的信,去讨周高昱的主意。

  “裴鸿?朕有印象,的确年少有为,难得相貌也周正!上次进京献俘,就是他带的队。听说他们的队伍堪比古时掷果盈车,原来他和冯唐还有这层关系!”

  听着倒果真是位少年英才,元春心中欢喜,连忙去信贾政,让他好好考察对方人品性情,还有家中详情。要是都没问题,就可定下来了。

  事后想了想,元春又给老太太透了意思。老太太见多识广,请托她帮忙探问,要比贾政牢靠得多。

  事情过了半个月,两边竟都有不错的消息传来。

  元春心中觉得这亲事不错,可到底还想问问探春自己的意思。

  但若直接去问,哪怕是嫡亲的姊妹呢,也实在有些太惊世骇俗了。

  于是曲线救国,元春让柱子送中秋节礼的时候,察言观色一番,看看探春对这件事的想法。

  “三姑娘脸色不错,待人接物还和以往一样,大方得体。近来老太太对她也爱重的很。”

  有了这样的回复,元春终于去信贾政,示意他可以定下来了。

  提亲时,虽然裴鸿因公务不在京中,但冯唐的妻子竺氏受托,亲自来贾家送的娉礼,给足了贾家体面。

  眼见探春也有了人家,王夫人原本平静下来的心再次变得燥热。

  宝玉的事情还没有

  着落,黛玉那边的打算又落了空,她一时急得很,竟在心中,生出不少埋怨元春的想法。恨她不为自己亲生的弟弟打算,倒心心念念着一个庶妹。

  可任凭王夫人怎样的抓耳挠腮,与贾府相熟几家的姑娘扒拉来扒拉去,总没有合意的。

  到底是老太太心疼宝玉,知道这事拖下去没有好处,于是客客气气请了官媒,将风声放出去:

  贾府的宝二爷,宜妃娘娘的亲弟弟,要议亲了!!

  消息一出去,来往贾府走动的人顿时多了不少。

  只是,一个人但凡总被别人拿出来说道,那就难免有些不好的秘密,是包不住的。

  宝玉和丫头有了首尾的事,很快传了出去,连带着他和蒋玉菡那不能说的二三事,也被街头巷尾津津乐道。

  世人对男子总是宽容的,宝玉的名声传出去,虽然有些妨碍,但还是有不少人家不在意这等风流韵事,巴不得攀上宜妃这一门亲。

  这中间就有一家姓傅的,他家有个女儿叫傅秋芳,听说生的好,人也聪明。只是根基浅薄,不像贾府是世代簪缨之族。

  他家里只有一个哥哥名叫傅试,可巧曾是贾政的门生,如今在通判任上。

  傅试为人机敏圆滑,满心想将这个妹妹聘给贾家。

  以往差人来贾家请安问好时,总要让家中的老婆子满口夸赞自家姑娘的才情相貌。

  贾府的人因他家穷酸,一向看不上,唯独老太太喜欢听这样的话,每每给面子捧场,只是到底也没有要将他家姑娘,说给宝玉的意思。

  这位傅秋芳傅小姐,因着她哥哥的不甘心,留到如今已然17岁了,比宝玉还大了三岁。

  也是他家的苦心等待有了结果,一番波折之后,仍然一门心思想和贾家做亲的他家,倒显出些不同俗流的“意志坚定”来,让王夫人高看了一眼。

  于是趁着大观园里荷花盛开,王夫人发下帖子,请了好几个家中有意愿,希望与贾府结亲的女孩子们,来到家中办赏荷宴。

  这傅秋芳小姐,刚好就在其中。

  黛玉等人往年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能与那么多外人接触,能见到好些同龄的姑娘们。

  大观园里小姊妹们都觉得新鲜又有趣,满心期待地等着这些女孩子的到来。

  不想这宴会的主角“贾宝玉”,面对这样有目的的邀约,又是另一副心肠。

  王夫人一个没看住,他就溜进了大观园……

  第92章

  贾府的赏荷宴办的十分热闹,因凤姐即将生产,老太太特地叫了贾珍的媳妇尤氏过来这边,带着探春一起上下支应。

  这两人知道,宝玉的婚事如今是老太太心上第一件烦难事,也是第一等要紧事。于是都不敢怠慢,大早上就起来忙里忙外。

  黛玉一向与探春好,见她忙的这样脚不沾地,虽平时不大管事,也过来帮着照应了一上午。倒惹的那些奶奶太太们,拉着她的手赞了又赞。

  黛玉虽不怯这样的场合,但待的久了也觉疲惫。眼见宴席过半,就独自离席出来散散。

  信步走到蜂腰桥旁时,突然听见前方传来呜呜咽咽的哭声。

  黛玉一怔,以为是哪个小丫头受了委屈,独自躲在这里哭。于是提着裙子走过桥,想去劝慰两句。

  不想竟看见宝玉满脸是泪,呆呆地蹲在桥下一棵树旁,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黛玉看他身边一个跟着的人都没有,又哭得这样伤心,于是疑惑地上前两步,轻声喊他:“宝哥哥?”

  宝玉听见黛玉声音的一刹那,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他猛地一抬头,只见黛玉亭亭玉立,站在离他三步远的地方,出落得越发出尘标致!

  宝玉心中似有一万句话要说,临到此时,口里却一句也说不出来。挣扎半天,只喃喃唤了一声:“林妹妹……”

  自从袭人的事出来后,黛玉再也没见过宝玉。此时细细一打量,只觉气色不甚好,神色间甚至还有两分落拓的呆傻。

  黛玉觉得疑惑,试探着问他:“你怎么在这?今日太太宴客,园子里都是姑娘小姐,你就这么进来了,不怕冲犯了人家?怎么跟着你的人呢?”

  “我自己进来的,要是有人跟着,今日也到不了这里了。我想问妹妹一句话,他们都说,今日太太宴客是要给我定亲,这是真的吗?”

  这话问的冒失,让人不好回答,黛玉待要不理他,又不好就这么把他撂在原地,于是半嗔道:

  “太太办的是赏荷宴,宝哥哥没听说吗?”

  “连你也要唬我?二姐姐嫁了,宝姐姐家去了,眼看三妹妹也定了亲,史大妹妹也不来了!这园子的里的人,说话间就都散了,独独留下我一个……所以我说,人还是小时候好,做什么要长大,长大了,反倒都生分了……”

  这话说的颠三倒四,黛玉看他眼神有点发眩,担忧他是病了,不好驳他的话,于是顺着他话说:

  “聚散离合乃是世间常态,譬如这天上的月亮,阴晴圆缺并不由人的心愿。我天性是喜散不喜聚的,散的时候有聚的盼头,岂不比聚的时候更叫人欢喜……”

  黛玉一开口,宝玉就入神地看着她,等黛玉说完,宝玉忽然拍手乐道:

  “妹妹生来灵慧,洞悉世事比别人都强,可见老天生人何等的不公,既有妹妹这样的钟灵毓秀,何苦生我这浊物?又何苦让我见识过这等钟灵毓秀之后,复还泥沼之中,可悲可泣可叹可恨呐!”说完又放声哭了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