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_九月有衣【完结】(92)

  画功臣像进行表彰并非始于陛下,最早是汉宣帝于麒麟阁设十一功臣。

  其中排名第一的正是霍光——因子嗣谋反未署其名而是署其官职: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

  李世民目不转睛地望着天幕。

  既然列的是二十四位功臣,宴席内这些重臣必然不是全部列于其中。

  他实在不敢回应诸人的目光。

  【秦念:时间有限,不可能把二十四人都谈一遍,就聊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功臣。】

  【李世民:这是自然。】

  李世民暗自松了口气。

  贞观十七年才排的名单,倘若秦念现在就全部说出来,于他治政反而不利。

  【秦念:首先是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

  【李世民:玄龄善谋,如晦能断,皆朕之良相,如朕之双手。】

  虽然对儒学已极为不喜,但房杜二人依旧是李世民最为倚仗之人。

  如今秦念将儒学之弊皆道出,李世民相信他们会摒弃儒礼,助他改革科举制。

  杜如晦以袖遮面,以掩饰咳嗽。

  去年冬天重病卧床,今年虽然好转,但病根一直未绝。

  此番高祖设宴,他原以病相辞,但陛下坚持让他来。

  病情不算特别严重,又顾虑儒学之误,杜如晦也就参宴了。

  看到陛下对他与房玄龄的评议,尤其这是天意认定的真言,杜如晦竟有死而无憾之感。

  幸遇明君。

  【秦念:杜如晦还没病逝?】

  【李世民:你是说……如晦今年就会……呜呜……】

  李世民当即就落下泪来。

  杜如晦怔住,他也没想到自己年仅四十六岁,就即将病死。

  这场病……竟是好不了了?

  【秦念:二凤你先别急着哭,说不定还能救一下。】

  【李世民:可,如晦呜、已经病了……呜……】

  这么巧?

  秦念很快就反应过来:

  杜如晦的过早病逝肯定算是李世民的意难平,这不是巧合而是剧本刻意选在这个时间点。

  她当然要配合同事的剧本,改写杜如晦的病逝。

  同时秦念还想到这场“隔时空治病”还能引申到医学发展的问题。

  【秦念:那正好。要是天幕没开的时候病了反而不好处理,你让太医报一下脉象与症状,或许朕的医生能救他。】

  第68章

  【李世民:朕这就让太医为如晦号脉!】

  秦念再次确定这就是同事的剧本——未免浪费时间, 甚至还设定杜如晦和太医都在他附近。

  没过多久,李世民就将杜如晦的脉象与症状发出来。

  看着相当专业,不像是随口编的。

  ——秦念自幼跟着姥爷练武, 老一辈的练家子当然都有老中医好友,她在耳濡目染间知道中医诊治常用的术语。

  复制粘贴搜索,秦念也没能在网上找到描述一致的病情。

  秦念原本以为李世民会随便编个病症,她再随便编个治疗方案给台阶,剧本里的杜如晦就能保下。

  就算是为了沉浸感,那也该是在网上复制一个她能找到的病历,她再把治疗方案粘贴到群里。

  怎么这么不上道?

  纠结一小会后,她拨通李爷爷的电话。

  那些专业的术语让秦念怀疑这是来自某个患者的真实病历。

  假如这是李世民的扮演者根据中医书籍随口编造,她最多被李爷爷笑话几句。

  ………

  李世民很是焦急, 担忧秦念的太医也商议不出结果。

  终于, 秦念再度发言。

  孙思邈望着天幕, 发现后世对肝气郁结之症的治疗方式与现今迥异。

  病症严重到陛下复述的那般,孙思邈也不敢说能治疗这位病患。

  若后世的治疗方式有效,那就是医道大幸。

  【秦念:肝硬化不能操劳,禁酒禁食肥肉与内脏。】

  李爷爷根据病症和脉象给出的诊断结果是肝硬化。

  再三确认这份病历是秦念的编剧朋友从古书上翻出来, 询问治疗方案只是增加剧本真实性后, 李爷爷才将治疗方案告诉她。

  也就是说李爷爷确定这是真实的病历, 甚至担忧根据他人描述的病症给治疗方案会出现医疗事故。

  秦念暗骂李世民的扮演者脑子有病。

  他发的居然是真病历!

  倒不至于考据到这种地步。

  还好她出于谨慎找了外援,不然她的扮演就得出现大瑕疵。

  【李世民:谢秦皇!】

  杜如晦已经离席,因为陛下怕他操劳,命太医送他回府好生治疗。

  他对陛下的厚恩感激涕零。

  若不是陛下的真情感动后世秦皇,让后世太医隔着千百年时间为他诊治, 今年就是他的死期。

  如此厚恩, 杜如晦决心无论前路再怎么艰难, 都要尽全力辅佐陛下。

  【秦念:你朝的太医治不好杜如晦,是因为你朝没有完善的医疗体系。】

  【李世民:医疗体系?】

  各朝各代的皇帝都紧盯天幕。

  佛道巫蛊为何盛行?

  因医道不兴,因人皆惧病死。

  秦念也一如往常那般没有藏私,将医学院体系和盘托出。

  ………

  李世民时期。

  “‘每日诊治几十上百人的医生,医术远比只治疗达官显贵的太医高明’……有秦皇此言,医道将大兴!”

  孙思邈决定收拾行李入京。

  他不愿意接受陛下授予的爵位,但愿意去即将落成的医学院担任老师。

  独自于民间行医,能救不少百姓。

  但去医学院既能每日行医,研究后世秦皇所重点提及的“外科手术”,还可以教导大量学生,救治更多百姓。

  ………

  李治时期。

  正在长安的孙思邈抚着长须。

  他被新帝接入长安,但依旧不愿意当官,就推荐徒弟刘神威入太医院。

  太医院,孙思邈不愿意去。

  但这医学院,孙思邈义不容辞。

  尤其是秦念所言可治疗许多绝症的“外科手术”,孙思邈虽已年迈,但还是想要于医道求索。

  纵然他不能窥得其中大道,也能培养弟子继续深研。

  【秦念:房玄龄与杜如晦二人,在二凤起兵时就跟随他,起到的作用和张良萧何差不多。】

  “秦皇实在过誉。”

  房玄龄实在不敢与谋圣并论。

  “玄龄何必自谦,天幕禁止谎言,这就是秦念对你的赞誉!”

  杜如晦的病可治,李世民已转悲为喜。

  房玄龄也不好违逆陛下之意。

  秦念突然提及张萧二人,房玄龄想到的其实是:

  这位秦皇恐怕又是要讥讽汉高祖。

  【秦念:但他俩却不需要设法自污名节。房玄龄位极人臣时想要辞官归隐,二凤没有答应且极为信重他,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秦念:刘邦,你怎么看?】

  【刘邦:……唉。】

  早在看到秦念将这两人比张良萧何时,刘邦就知道大事不好。

  等到真被点名,刘邦只得长长叹了口气。

  【刘邦:子房已经回朝任职,萧相往后亦无需自污。吾有诸多过错,好在有秦皇的劝告,吾已及时改过。】

  张良与萧何相视,却并不是相视一笑。

  萧何不笑,是因为此时陛下虽然承诺改过,但只是改错,本性又怎么会改?

  如今的认错,不过是不希望秦念纠缠此事。

  若是笑出来,萧何深知必然会被陛下所记恨。

  张良不笑,是因为他虽然决定继续辅佐陛下,却没想到秦念抛出的政务一件接着一件。

  都不是朝夕之功。

  再想到待吕……

  张良更是觉得前程灰暗。

  甚至怀疑秦念像是忘了之前说他名不副实那般多次提起“谋圣”一词,是在提醒陛下及吕后不要放过他。

  【刘彻:只是随同李世民杀兄囚父,如何能与萧何张良媲美?】

  秦念懵了一秒。

  随后才反应过来:她对二凤的上位只介绍了玄武门继承法。

  按照刘彻的人设,他肯定不知道二凤其实是起兵反隋,大唐立国二凤的功劳最大。

  那有此问就不奇怪了。

  【李治:阿耶亦是起兵反暴隋,四方征战以平天下!】

  【刘彻:?】

  【秦念:简单点说,二凤既是杀兄囚父的乱臣,也是起兵反隋、定鼎天下的贼子。】

  【李世民:……】

  李世民实在分辨不出秦念是褒是贬。

  从语气看,他觉得这是褒扬,但这用词实在奇怪。

  不过秦念已多次褒词贬用,反过来贬词褒用应该也是他的用词习惯。

  【秦念:不同的点在于,刘邦用兵远不如韩信,大汉建国过程中军功最盛者为韩信。】

  【秦念:在大唐代隋的连年征战中,李世民就是最能打的那个“将军”。他虽是夺了他爹的皇位,但这天下本就是他打下来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