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_九月有衣【完结】(79)

  嬴政只觉额角抽疼。

  他这个后人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竟是如此豁达。】

  当秦念“随便挖个坑埋了就行”这句话出来,群里多个皇帝的民心排名有所下降。

  唯有秦念与李世民的民心未动。

  唐朝的皇帝多是死后由继任者修建帝陵,李世民还没让百姓修陵。

  可见百姓皆苦于修陵。

  秦念为加强国防放弃修陵寝,想到他面对的三境之敌,李世民不想再追究陵寝被盗一事。

  若取出陪葬品有利于华夏,有何不可?

  【嬴政:……可。】

  秦念正在喝茶,差点被呛到。

  祖龙在说什么?

  她就是搁这胡说八道,高冷的祖龙这么回答很让人出戏……

  不知道为什么,好像也不是很出戏。

  秦念有点懵。

  但既然是好意,那肯定要感谢一下。

  【秦念:谢祖龙!】

  【刘彻:不是塌了吗?怎么葬?】

  【秦念:强点,就是没全塌。】

  【刘彻:……】

  【嬴政:……】

  两位声誉榜数一数二的帝王,其帝陵亦是最为豪奢的两座。

  结果茂陵被盗五次,以至于全塌。

  始皇帝陵强点有限,仅为“没全塌”。

  后世的皇帝都不由得想到自己的陵寝……

  “始皇帝陵和茂陵还算好的”。

  所有皇帝都觉得眼前一黑。

  【朱元璋:后世既然喜好考古,考古时应能另行安葬遗体?】

  朱元璋与太子朱棣商议片刻。

  都觉得秦念就是穷疯了,在借考古之名到处盗墓——难怪知道那么多真实的史实。

  朱元璋只能允许秦念盗他的帝陵。

  陪葬品被取走,也好过遗体泡在水中。

  何况秦念盗墓的目的是加强国防以对抗异族。

  【秦念:你承诺你朝此后修建帝陵从简,朕就勉为其难让人去考古并另行安葬遗体。】

  【秦念:被水淹的帝陵可不好挖。】

  【朱元璋:……】

  “可不好挖”。

  这是装都不装了?

  朱元璋犹豫。

  “秦念说‘越是厚葬考古价值越高’,应是在说越是厚葬,他就越有可能去盗墓。”

  朱棣实在无法接受父皇的遗体浸于水中。

  为了父皇陛下能够安息,往后的帝陵皆从简又有什么不可以?

  后世的明帝都是他的子嗣,朱棣觉得自己做得了这个主!

  伤治下之民,全秦念盗墓之利,遗体还泡在水中?

  朱元璋艰难地作出抉择。

  【朱元璋:我朝帝陵自此从简,此为祖制。】

  【朱棣:谨遵诏令。】

  秦念点点头。

  难得出现一条于民有利的大明祖制。

  【秦念:朕会尽快安排人去“考古”。】

  【朱元璋:……】

  看吧,连天幕都看不下去了。

  将秦念的“考古”二字进行重点标注。

  可当朱元璋说出这个决定,他就看到自己与朱棣的民心排名上升。

  百姓苦修陵久矣。

  【刘邦:汉室帝陵,亦即日起从简。】

  刘邦不觉得自己的帝陵能好到哪里去。

  连始皇帝陵和刘彻的帝陵都是这样的结果,他的帝陵恐怕只会更糟。

  不如就此从简,于民有利,或能延长国祚。

  刘邦对秦念那句“你汉室的国祚才多久”记忆犹新。

  简化修陵,不代表简化守陵。

  刘邦很清楚,迁徙豪强守陵同样于民有利,亦于国有利。

  【刘秀:唯!】

  【刘彻:……诺。】

  秦念笑了一声。

  看得出刘彻是不情不愿了。

  演得可真像啊。

  【李世民:我朝帝陵自此皆从简。】

  【李治:遵诏。】

  第58章

  看到朱姓二人、刘姓八人的民心皆骤升, 李世民知道陵寝从简便是民心所向。

  而随着他这句话说出来,他与雉奴的民心也骤然上升。

  但有一点很奇怪,他发现武曌的民心也再次跃升。

  这是怎么回事?

  武曌分明还没发声要帝陵从简。

  ——这倒是可以理解, 武曌似是并无后人。

  先前只是在秦念说女子为尊时搭了两句话,武曌的民心也是突然跃升。

  不知此人又是如何治国。

  ………

  武曌看着上涨的民心默然片刻。

  她现在修的帝陵是李治的乾陵,她早就决定死后与其合葬。

  武曌吩咐上官婉儿,即日起乾陵不再添置陪葬之物。

  乾陵的主体早已修建完成。

  【赵匡胤:我朝帝陵亦皆从简。】

  赵匡胤现在都没开始修陵寝,本就有薄葬的打算。

  ………

  汉唐宋明皆已发声,现在压力给到了祖龙。

  秦念等了一会,没等到祖龙发声。

  这倒不奇怪,别的朝代还有后世皇帝。

  祖龙的后世皇帝,从目前看来, 除了被她骂蠢货的胡亥, 就只剩下数千年后复国、不修陵打算蹭墓的她。

  秦念被自己的想法逗笑。

  【秦念:祖龙?】

  【嬴政:……】

  【秦念:期待中!】

  【嬴政:……】

  大秦群臣皆面容肃穆。

  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露出不合时宜的表情。

  李斯更是努力绷着脸。

  其实十日前他就已经接到诏令, 缩减帝陵外围的陪葬坑规模,陵寝内部亦进行调整。

  陛下要求在三年内完成陵寝主体的建造。

  原因没有详说,但李斯看到章邯被派去拜见王翦,就猜到陛下应是想让章邯在三年后领刑徒北却匈奴。

  【嬴政:骊山陵会从简。】

  早在十日前, 嬴政就已经决定对帝陵略作削减。

  但他不想在天幕上承认。

  得知帝陵在数千年后只是“未全塌”后, 他就更不想承认。

  但秦念这般纠缠着不放, 嬴政只能如此道。

  【秦念:还差一条祖训,继续期待!】

  【刘彻:……他需要留祖训?】

  实在看不惯秦念的不同对待,刘彻忍不住讥讽道。

  秦二世而亡,胡亥哪来的帝陵?

  【秦念: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这次大秦必不可能只有二世。】

  【刘彻:呵。】

  【嬴政:秦帝陵皆从简。】

  嬴政极为不喜二世之说。

  但事实如此。

  为了避免这样的后果, 他早就决定听取秦念之谏。

  “数日前修陵寝就有大变动, 果然是要从简。”

  监工的秦卒走向他处, 刑徒之间就开始窃窃私语。

  “难道是要让章邯领我们这些刑徒作战?”

  “……我只是轻罪,不想去作战。”

  ”回家后还是要服兵役,当刑徒军有什么不好?”脸上有刺字的年轻人说道。

  “都是当兵,有什么区别?”

  “刑徒军的将军是章邯。”

  “那我更不能留在刑徒军了!他要是降敌怎么办?”

  “韩信项羽不会再与大秦为敌,章邯还会败给谁?”

  “有道理啊……”

  【秦念:朕代秦民谢过陛下!】

  【嬴政:……】

  嬴政瞥了眼确实跃升,但依旧在群里皇帝中垫底的民心。

  没看出秦民有多感谢他。

  【秦念:对了,诸位皇帝,陵寝里的陪葬品能少则少,但可以多找点石头刻录各种典籍或自身经历,这些盗墓贼看不上,却能为自身正名,谨防后世王朝篡改史书。】

  【刘彻:都已经薄葬了,你还想盗墓?!】

  【秦念:薄葬了考古价值就会降低。但沧海桑田,万一你的陵寝被水淹了或是被地震震塌了,你总得给保护性挖掘的后人留点东西作酬劳吧?】

  【朱元璋:……】

  【刘彻:……】

  想起朱元璋的陵寝被水淹,刘彻竟是无言以对。

  甚至不由得转变思路:

  史书是由史官记载,记了些什么东西,他也不清楚。

  但自己的陵寝要刻录什么,刘彻却可以作决定。

  一时间竟是相当心动。

  【秦念:甚至各朝百姓,也可以在墓葬中记录生平或是著作,若是没条件刻在石壁,也可记载于简牍纸张,或许也能将自身或他人事迹流传后世。】

  【秦念:正如唐朝有个小孩,他抄写《论语郑氏注》时夹杂一首“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的打油诗,就被朕看到了。】

  这话似乎涉及到具体史实,秦念专门去问了甲方。

  得知只要不把卜天寿小朋友的名字说出来,就不算违反规则。

  ………

  各朝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因秦念之言对墓穴有了新的要求。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