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_九月有衣【完结】(223)

  【朱元璋:后世之人应不会愿意成为城户。】

  朱元璋看懵了。

  按秦念这个算法,当农户远胜城户,何必非要在城镇购买房屋?

  【秦念:农村房屋只允许盖在政府批示的宅基地上,不得侵占耕地,且有面积限制,违规不仅重罚甚至会入刑。城户没有限制,想买多大的房子都行,但拖欠房产税两年就会被政府拍卖房屋,价高者得。】

  【朱元璋:原来如此。】

  朱元璋算是看明白了,秦念这是在逼迫权贵豪富入城。

  城房允许“一定面积内免税”,这应是照顾工匠和小商贩等,这些人不必每年交房产税。

  农房有面积限制,若有权贵豪富胆敢于农村违规建房,轻易就可查处。

  【赵匡胤:若有豪富让奴仆伪装为农户获取土地,亦或以债务迫使农户的子女将土地租赁给他,又当如何?】

  赵匡胤早就发现这一问题。

  但朱元璋先问户籍一事,故而赵匡胤等此问结束之后才加以询问。

  【秦念:一、后世只允许奴隶转民,不允许卖身为奴,活不下去可以找官府,官府会安排工资不高但足以活口的工作;二、只有继承遗产才需要继承债务,父母债务多于遗产,子女可放弃继承。】

  【赵匡胤:若是有人欠债不还,又当如何?】

  【秦念:债权人不得以任何私刑追债,应申请官府强制拿债务人农村住房、土地和生存必需品之外的财产抵债。可多次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怎么都还不上——借钱出去就要考虑对方有还不起的风险。】

  【赵匡胤:此话有理。】

  赵匡胤只觉豁然开朗。

  防止权贵豪富私蓄家奴兼并土地的最佳方式,实则就是保障底层百姓的生存所需。

  若遇到天灾,官府应以工代赈。

  若百姓将土地租赁出去,无地又无收入,也可以受政府雇佣以力役赚钱。

  何需卖身为奴?

  【刘彻:后世异族奴隶很多?】

  刘彻惊疑不定。

  秦念时期,西、北皆敌,东面为海,唯有南方可去。

  就这样,秦念居然还能严格限制本族奴隶?

  【秦念:这倒不是。后世人口太多,不能引入太多异族奴隶。】

  嘉庆年间,华夏人口都奔四亿去了。

  秦念估摸着就算是改朝换代会失去很多人口,也不会低于三亿。

  就这个人口总量,以她的人设肯定不会再引入太多异族奴隶。

  【刘彻:……】

  看到刘彻突然的沉默,秦念想了一会才意识到他究竟是在问什么。

  这实际上问的是禁止卖身为奴后,奴隶数量不足。

  这个同事的扮演很符合封建主的人设。

  【秦念:后世权贵豪富若是需要人服侍,可以签合同雇佣百姓,按日或按月给付工资。这种雇佣属于服务业,双方都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雇主囚禁或伤害雇工按律法处置。】

  【刘彻:竟是如此!】

  如此一来,权贵豪富则难以蓄养忠仆私兵。

  想必这才是秦念的目的。

  刘彻越想就越觉此道可行!

  【秦念: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还应不断降低农税。等到商税完全覆盖农税还有富余时,农税就该变成农补。】

  【刘彻:农补?】

  因天幕之故,刘彻“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正是因为理解,故而不敢置信。

  这怎么可能?

  【秦念:工商业服务业永远比农业轻松,待粮价足够平稳,农民也更愿意放弃土地从事其他行业,这个时候就该反过来补贴农民,种地越多补贴越多。】

  【刘彻:!!!】

  此刻刘彻似乎理解秦念为何不愿详说她所在时期的天下为公。

  只是这“农补”之说,就已经是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即便是孔子想象中的天下大同,也不会包括国家给农民补贴!

  【嬴政:若农民尽皆弃地,粮食从何而来?】

  嬴政本以为粮食增产就再无饥荒之忧,无需抑制工商。

  可工商业得以发展之后,农民居然需要补贴才愿意务农。

  若是没有补贴,岂不是无人种地?

  【秦念:那就改为国家花钱雇佣百姓种地,种出来的粮食再卖给百姓。只是这时的农民无需担忧粮食贵贱也不必担忧减产,领工资务农也可以视作工人。】

  【嬴政:……】

  嬴政本能地不喜“国家花钱雇佣百姓”这一说法。

  大秦国贫。

  他清楚秦念所言指的是国富之后的大秦应当如此,但穷人难以想象富人的生活。

  治下是贫秦的嬴政,也想象不出富秦是如何治国。

  【刘彻:后世已至于此?】

  【秦念:正在朝计划努力,进度尚在降低农税中。】

  【刘彻:……】

  第167章

  刘彻本该出言嘲讽。

  只是计划, 竟能说得这般笃定!

  可不知为何,竟是不能发一言。

  “不去改变农民的苦,只想着把农民牢牢禁锢在农田里。如果这叫做爱民, 那可真是古往今来最大的笑话。”

  秦念有资格说这句话。

  【秦念:异族治下人口暴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各种耐旱耐瘠的高产作物。】

  说完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的原产地都在美洲后,秦念顺带把橡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重要性和适用于古代的加工工艺也复制发到群里。

  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500年,亚洲棉就已经传入海南、云南等地。

  也就是说,即便是祖龙,也能在打下百越后见到棉花。

  唐朝时海南地区的人们就在用棉花织布。

  宋末元初的黄道婆流落海南后学习棉纺织加工,后来将这项技艺带回家乡,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崛起,被誉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

  明太祖立国之初就强制推行种棉花, 棉布在这个时期取代麻丝成为大众衣料。

  现代种植的棉花主要是原产地在美洲的陆地棉, 相比亚洲棉产量更高、适种范围更广, 秦念将这种棉花的原产地也发到群里,顺带科普了一下生物领域的杂交技术也是育种的方式之一。

  ………

  始皇帝时期。

  农家弟子热切地望向墨家弟子——

  出海的船,也得尽快研发出来才是!

  墨家弟子:“……”

  比起与征战有关的海船,墨家弟子还是更愿意研发农具。

  可当海船与黔首的温饱息息相关时, 那就得因时而异。

  正如儒墨之辩中, 由于儒生总是攻击墨家的“非攻”“天志”“明鬼”, 墨家也在自我革新学说。

  【秦念:群里的各朝应该暂时还没有人口过多的问题,但粮食增量若是跟不上,就应当提前控制人口增长。】

  【刘彻:秦念,你朝或许应当控制人口,但其他各朝皆有地可往, 无需担忧产粮之地不足。】

  想到秦念错过大航海时代, 而大汉却并无此忧。

  刘彻又得意起来。

  【秦念:假设你朝一统地球, 却没有研发出前往另一个星球的科技。这时候人口太多,你该怎么做?】

  【刘彻:……】

  刘彻这才发现,秦念虽然错过大航海,但她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西域之西已经交过手。

  故而她知大地之广袤,以及其有限。

  自己看地图华夏只占一隅之地,就完全没考虑过统一全球之后的事情。

  【武曌:当如何控制人口?】

  武曌接过话题。

  此刻武曌想到的是五十六岁的李隆基正处于国家极盛之时,人口恐怕已经极多。

  李隆基虽然承诺改错,但毕竟“曾经”昏聩。

  而且他已年老,也不知继承人能力如何。

  粮食不足以供给人口的问题,最有可能在李隆基时期出现。

  【秦念:最简单的办法是提高婚龄,其次是研究避孕之法。】

  【武曌:原来如此。】

  秦念突然提控制人口,其实是想起一件事。

  古人从鼓励改嫁,逐渐演变为鼓励守节,除了儒家思想作祟,也许还有人口过多的原因。

  于是顺口提一嘴。

  【秦念:商税的征收上,宋时主要征收关税和交易税。后世的税类则主要分为三大类:流转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

  参照现代税收,结合嘉庆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进行修改后,就有了长达近千字的税类详解。

  好在速读千字用不了多久。

  打字当然没那么快,但秦念早就提前在文档中写好,现在复制粘贴就行。

  【秦念:各朝应视情况修正,以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原则,多征富人而少征穷人,在保护农业的同时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李世民:秦皇之爱民,古所未有。】

  李世民叹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