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巡抚,尽得民心,更是尽显刘秀作为帝王的魄力。
此子肖似乃公!
不仅刘邦为之喝彩,刘秀的民心也骤然上升。
只是刘秀的民心本就一直在上涨,初入群时还只是中游,到今日话题开启,就已经名列前二十。
故而这次上升也只是上升三四个名次。
【刘秀:承蒙夸奖。】
刘秀不是喜好耀功之人。
故而高祖皇帝问起时,他只是简单地解释称号的由来。
秦念说得这般详尽,刘秀知她是在助他收揽民心。
得民心,施政会更加顺遂。
民心在七十日间不断上升的刘秀对此深有感触。
【秦念:昆阳之战后,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政权攻入长安杀王莽时,你被更始帝派去招抚河北。你在河北攻破邯郸后,更始帝封你为萧王,想让你再次交出兵马,你就此与他决裂。】
【刘秀:……的确如此。】
刘秀又不知道秦念为何说这段话。
高祖皇帝未曾问起,民心也不会因这段话有所变化。
但秦念说话总有其目的。
刘秀猜测或是史书记载有不明之处,正如“三千击百万”引发“召唤陨石”的误解。
以为秦念是在询问此事真假,刘秀犹豫着给出肯定的答复。
【秦念:你受降铜马等农民军后,开始攻取赤眉军所占据的城镇。这时赤眉军入函谷关与绿林军交战,你趁着混战派邓禹堵住赤眉军的退路,在外不断攻城略地,兵锋直指洛阳。】
【刘秀:……是。】
这次的迟疑,则是刘秀怀疑秦念的目的是嘲笑他的败绩。
他攻打尤来、大抢、五幡时,不断取胜故而一路追击,但于顺水北边交战时,大意轻进,反而被敌军所败。
刘秀被敌军追击,短兵相接时失马,他只能往高坡上跑。
好在遇到突骑王丰将马让给他,刘秀扶着他的肩膀上马时,还回头笑着对耿弇说“几为虏嗤”。
之后耿弇不断射箭退敌,他们才得以脱身。
这场战败致使数千士卒身死,军中以为他死了,军心动摇,数日才定。
好在敌军虽胜,还是害怕刘秀的威势,也不知道刘秀军中的情况,到晚上就退兵了。
刘秀怀疑秦念将话题引到攻打洛阳,就是要提这件事。
罢了,敌军没能嗤笑他,现在被秦念于天幕嗤笑,那也是因他轻敌战败之故。
【秦念:刘小猪,这赤眉军攻入长安之后,“焚西京宫室”、“发掘诸陵,取其宝货”。】
【刘彻:逆贼当诛!!!】
秦念曾说刘秀知道“茂陵遭遇的第一次大规模盗墓”。
但看到自己的陵寝被掘,刘彻还是勃然大怒!
【刘邦:……唉。】
看到“发掘诸陵”,刘邦自忖长陵也应未能幸免。
不过刘邦比刘彻豁达许多。
铜马军是农民军,想必绿林军、赤眉军也都是农民起义军。
百姓活不下去才会这般起义。
是因汉帝未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才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
刘秀保持沉默。
他本以为秦念要讥讽的是自己,没想到她会从赤眉军转到“掘诸陵”。
但刘秀也没有因此放下心来,毕竟秦念可以两件事都提及。
【秦念:刘秀于鄗城称帝之后,先取洛阳并定都,后扫平关中,赤眉军投降,刘秀免赤眉军将领死罪。“其夏,樊崇、逄安谋反,诛死”。】
第155章
【刘秀:……】
依旧是出乎刘秀的预料。
秦念确实没放过他, 却没有提他战败之事,而是转向樊崇、逄安之死。
她强调“其夏”,就是不信这两人在投降数月后谋反。
但既然她没质问这两人被诛杀的真正原因, 刘秀也不会主动回答。
即便群里诸位皇帝都看得懂秦念的暗示。
天幕面向天下百姓。
百姓虽然能够“理解”天幕上字句的含义,但未必能懂背后的深意。
………
刘彻极为不满。
这赤眉军盗汉帝诸陵,怎会只有两人被诛杀?
甚至还不是以盗陵的罪名进行处置,而是在事后冠以“谋逆”的罪名。
但看到刘秀的沉默,刘彻也不好多言。
刘秀是王莽篡汉之后中兴汉室,等同再次创业。
面对逆贼只能行招抚之事也是无可奈何。
………
秦念提这事,是觉得这段记载中的汉光武帝非常鲜活,而不是纯粹的道德完人。
考虑到剧本里的天幕设定,秦念只能复述史书原文, 不能坐实刘秀言而无信, 这对治国不利。
汉光武帝招降杀兄的朱鲔时不计前嫌, 朱鲔后来还官至少府。
招抚铜马军后,刘秀依旧重用归降的将领。
他在招抚赤眉军时却很反常。
十余万赤眉军乞降,刘秀承诺免他们死罪,樊崇带领刘盆子及丞相等三十多人肉袒归降, 奉上传国玺。
——刘盆子是赤眉军拥立的傀儡皇帝, 属于刘姓宗室, 原本只是个牛官。
刘秀赐给这十余万人食物之后,第二天早上“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
在问完刘盆子之后,刘秀对樊崇等人说:“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 决其胜负, 不欲强相服也。”
——你们后悔投降吗?朕今日送你们回营重整旗鼓, 再一决胜负,不想强迫你们臣服。
就像是憋着气,想把这些人都杀了。
但赤眉军降将都表示臣服,刘秀“乃令各与妻子居洛阳,赐宅人一区,田二顷”。
赤眉军的将领都被剥夺兵权软禁在洛阳,没有谋反的能力。
几个月后樊崇、逄安因谋反被杀,大概率是刘秀故意安的罪名。
【秦念:此后攻荆楚、平陇西、收川蜀,于建武十二年完成一统。可惜现在已经是建武十三年,天幕来晚了。】
【刘秀:……朕亦愧之。】
刘邦疑惑。
刘秀平定天下,秦念为何说天幕来晚了?
又见刘秀说“愧之”,刘邦就猜到秦念的语焉不详,应是建武十二年时发生原本可以避免的憾事。
………
刘秀清楚秦念意指的是去年吴汉攻下巴蜀后,入屠蜀城,所杀数万人。
他得知此事后大怒,责备吴汉。
但吴汉在刘秀招抚河北时就主动追随他,助他大破王郎攻取邯郸;仅率二十人奔赴幽州,杀幽州太守苗曾,收编幽州军队。
此外吴汉多次先登陷阵,为他征战四方,战功彪炳。
刘秀无论如何也不能追究他的过错。
………
秦念确实不好说吴汉屠城,因为她不可能要求刘秀处置吴汉。
吴汉的战功至少能排进东汉开国功臣的前三,所指挥的硬仗次数最多,明显高于其他将领。
但吴汉就是喜欢纵兵劫掠,这可能是因为他家贫,读书少,“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建武二年刘秀派吴汉平南阳的叛乱,结果吴汉得胜后纵兵侵暴。
破虏将军邓奉是南阳人,他的叔叔邓晨是刘秀的二姐夫。
邓奉返乡探亲时发现吴汉军队在掠其乡里,于是起兵反了刘秀,让吴汉吃了人生最大的一场败仗,还导致坚镡困守宛城,身被三创。
当年十一月,刘秀“以廷尉岑彭为征南大将军,率八将军讨邓奉于堵乡”。云台二十八将出动了四人都没能取胜,其中贾复伤痍、朱祐被俘。
直到刘秀击破赤眉军攻下长安后亲征邓奉,这场持续半年、且距离京师洛阳相当近的叛乱才得以平定。而吴汉是被调去其他战场,与秦丰战于黄邮。
建武十二年吴汉屠蜀城,六年后蜀郡叛乱就可能与这次屠城有关——这场叛乱也是由吴汉平定,“百余日城破”。
而在建武十五年,吴汉还率马成、马武北击匈奴。
秦念没有拿这事指责刘秀,是因为吴汉屠城不是刘秀所愿。汉光武帝平定天下后,这种事也再没有发生。
此时详说屠城,只会让刘秀民心下降,不利于他处理世家。
【秦念:“十八年,蜀郡守将史歆反于成都,自称大司马,攻太守张穆,穆逾城走广都。”】
【刘秀:张堪,派人护送史歆及妻子入洛阳。】
史歆苦笑。
陛下声誉榜位列前九,民心榜前二十。
天命认定的明君,谁还会随他造反?
现在的蜀郡太守是张堪,“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就算没有天幕,史歆也不能在此时造反。
但史歆知道自己无身死之忧,因为陛下说的是“护送”。
“谢陛下,谢……秦皇。”
史歆清楚,后世秦皇定是怜蜀城被吴汉所屠,才会先让陛下“愧之”,再提他造反之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