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看到这句话,刘秀就知道未来的自己是怎么回答。
【刘庄:阿父笑答:“天子不与白衣同。”于是赐钱三十万。】
刘庄再次强调“赐钱三十万”这件事。
以表明阿父非常赞赏董宣的骨气——
阿父是圣德之君,并没有因为受到忤逆而迁怒于董宣。
【秦念:董宣把这三十万钱都分给了下属官吏。他当了五年洛阳县令,享年七十四岁,卒于任上。死时只有粗布被子盖着尸体,家中只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刘秀因此感叹:“董宣廉絜,死乃知之!”】
秦念相当欣赏董宣。
东汉初年敢对世家大族动手的官员真不多,比如河南尹张伋显然是刘秀的亲信,却在度田令时倒向世家。
当时的世家极其张狂,公孙丹建造新居,占卜的人说会有死人的灾祸,公孙丹就敢让他的儿子杀路上的行人,把尸体摆在房子里避劫。
时任北海国相的董宣杀了公孙丹父子后,其宗族三十余人拿着兵器到官府喊冤。
——这不叫喊冤,因为根本没有冤情,这是威胁官府。
因为公孙丹曾经依附王莽,董宣担忧他们与海贼勾结,就把这些人全杀了。
董宣被征到廷尉受审,因滥杀无辜被处以死刑,他即将被处刑的时候,是刘秀派使者驰往刑场将他救下,但他也因此被贬为宣怀县令。
从郡国国相贬到县令、升江夏太守又贬为洛阳县令,仕途起起伏伏,搏击豪强之心却从未更改。
第152章
【刘秀:谢秦皇相告。】
刘秀诚心道谢。
如此廉洁的能臣, 却卒于县令之职,实在可惜。
【秦念:在外戚的处置上,你完全比不上你儿子。在你的“恩宠”下, 阴丽华的弟弟阴就诈骗皇子千万钱却不受罚,阴氏一族居然还出现了敢杀你女儿的人——要不是刘庄对外戚处置得当,阴丽华的名声算是被你毁完了。】
郦邑公主刘绶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女,嫁阴就之子阴丰。
“公主娇妒,丰亦狷急。永平二年,遂杀主,被诛,父母当坐,皆自杀, 国除。帝以舅氏故, 不极其刑。”
阴丰居然敢杀公主, 可见阴氏一族有多张狂。
汉明帝刘庄的反应相当迅速,逼阴丰及阴就夫妇自尽,除其国。
刘庄对外戚是“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 阴氏一族就此没落。
这才是真正的限制外戚。
汉光武帝不喜外戚乱国, 为此将吕后移出高庙, 但他限制外戚的手段却是“后族阴、郭之家不过九卿,亲属荣位不能及许、史、王氏之半耳”。
所谓的“不过九卿”,事实上刘秀曾想让阴丽华的哥哥阴兴当三公之一的大司马,是阴兴叩头流涕推辞,才让阴氏一族止步九卿。
可以说限制了, 但没完全限制。
【刘秀:?!!】
大惊之后, 刘秀连忙询问是谁敢这么做, 但被天幕所阻。
显然这等罪行发生在阳儿即位之后。
想到对外戚的恩宠,居然不仅导致自身被讥讽“心尖上的外戚”,还致使女儿被杀、阴丽华名声受损……
刘秀已是冷汗涔涔。
他分明在提防外戚,却因私心致使阴氏一族骄狂至此!
阴就诈骗皇子千万钱,此事尚未发生,但刘秀已经明白他绝不能再放纵外戚。
此时阴丽华脸色骤变。
弟弟阴就诈骗皇子千万钱,更有族人杀害公主……
她记得赵匡胤在皇后死后包庇其弟,致使帝后皆被后世唾骂。
不行,她必须劝谏陛下,不能再恩宠家族。
这不仅会使得陛下为后世所讥,更会引发家族大祸!
【刘庄:外戚之过,阿母并未参与,与她何干?】
【秦念:你因一人之罪给人诛族的时候,怎么不想想其中多少人无辜?】
【刘庄:……】
【秦念:家族因阴丽华得势,她却不去约束族人,家族的过错当然会反噬其身。】
既然刘秀是因为阴丽华而纵容她的家族,秦念就打蛇打七寸:
外戚家族的过错,会被后人视为阴丽华的过错,剧本中的刘秀就该掂量着来。
其实阴氏一族最大的族祸还不是刘庄限制外戚。
阴识的曾孙女是汉和帝刘肇第一任皇后,邓绥入宫后受宠,阴氏就用巫蛊之术诅咒邓绥,甚至在刘肇病危时扬言“我得意,不令邓氏复有遗类”。
也就是想要族诛邓绥。
结果刘肇没死,病愈后废黜阴皇后。
阴氏的父亲自尽、弟弟阴辅被杀,弟弟阴轶、阴敞及家属被流放日南郡比景县,阴氏宗亲也全部被免官遣返回乡。
邓绥临朝称制后,将被流放的阴氏族人赦免,让他们回到故郡,归还资财五百多万,但阴氏一族因此彻底没落。
【刘秀:谢秦皇指教,朕不会再纵容外戚作乱。有犯罪者,皆依律处置!】
阴氏一族的族人震恐。
阴识、阴兴反倒皆松了口气。
他们本就对陛下贵宠而惶恐,多次推辞受赏,就是既忧损及陛下声誉,又恐家族盛极而衰。
可幼弟阴就不知收敛,族中居然还会出现敢杀害公主的逆贼。
如今陛下不再纵容外戚,阴识、阴兴觉得如此才能使得家族得以延续。
【秦念:刘炟,你爹严格限制外戚,你却是好一个“仁”君。跟刘秀学的为了外戚罢免忠臣,后世记着你干的蠢事。】
【刘秀:……】
【刘炟:朕不知是何事,或是尚未行此事!】
刘炟完全不解秦念之意。
他何曾为了外戚打压忠臣?
【秦念:你最好是还没做。】
【秦念:西域之变。】
刘庄于永平十七年设西域都护,以耿恭为戊己校尉。
第二年焉耆、龟兹杀西域都护陈睦,围关宠于柳中城,因刘庄驾崩,汉军援兵未到。这时车师再度反叛,和匈奴一起围耿恭于疏勒城。
耿恭与士兵推诚同死生,士兵们也没有二心,共同坚守城池,但“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守军只剩下几十人。
匈奴单于派使者招降,耿恭就引诱使者上城墙,亲手将他击杀,在城墙之上炙烤。
这就是《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典故。
刘炟即位后派段彭率七千余人前去营救,大破匈奴与车师。
这时关宠战死,援军到疏勒城时接出的守军只有二十六人。
回朝时遭到匈奴追击,汉军边打边退,将士们饥困交加,等到抵达玉门关时,疏勒城守军就只剩下十三人。
也就是“十三将士归玉门”。
但耿恭的结局并不好。
刘炟因耿恭的节义拜他为骑都尉,第二年迁长水校尉。当年秋天金城、陇西的羌人反叛。耿恭与马防讨西羌,勒姐、烧何羌等十三个部族几万人都向耿恭投降。
可耿恭得罪了马防,而马防是马太后的哥哥。监营谒者李谭就迎合马防的心意,上奏说耿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
耿恭“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刘炟:!】
刘炟已明白秦念指向的是谁。
三年前耿恭被罢免。
外戚……与耿恭一同征讨西羌的马防,正是阿母的兄长。
免官在家的耿恭愣住。
这位后世秦皇所提及之人,难道是自己?
此时掌宫殿门户宿卫的光禄勋马防跪倒请罪:“臣有罪!是臣让李谭……诬告耿恭。”
“你、你安敢如此!”
刘炟大怒!
有苏武之节义的耿恭因外戚的诬告被免官,后世会如何看待他?
【刘炟:朕已知其无辜。耿恭,朕现在召你回朝!】
【刘秀:耿恭是何人?】
刘秀知道,耿恭必是于自己在位时出生,否则其名不能现于天幕。
既是秦念提及的“忠臣”,刘秀当然会重点关注。
西域之变……
也不知是何变故。
此时大汉尚未收复西域,这西域有变……
或是此后大汉收复西域,却又发生了变故,耿恭此人于此变故中有流传后世之忠。
【刘炟:他是建威大将军耿弇之侄,耿广之子。】
【刘秀:善。】
天下一统,耿弇虽然才三十五岁,但官及建威大将军,仅在三公之下。
耿弇已有急流勇退之意,本已有上缴大将军印绶之意。
但天幕之变下,陛下驳回他的请求,令他依旧在朝听命。
“臣闻弟广已为幼子取名为恭。”
见陛下看向自己,耿弇恭敬答道。
………
刘庄大喜。
耿恭竟是留名后世的忠臣。
“西域之变”……
他有收复西域之志,不会因此变而改志,但刘庄必会因此提防西域的变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