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_九月有衣【完结】(198)

  对于此事,刘庄和刘炟倒是都没有意见。

  毕竟他俩都有宠爱的皇后,且都不避讳与皇后商议政务。

  【刘邦:皇后干政?】

  此前刘邦就以“太平是武曌的子嗣”,来询问如何避免吕雉效仿武曌称帝。

  得知武曌以皇后之身临朝二十年,且子嗣皆为李唐皇室,故而能够称帝之后,刘邦才放下心来。

  如今秦念却是不仅要赋予太后临朝称制之权,还要允许皇后参政——

  居心不良。

  刘邦早就知道秦念博闻强识,对军政都有着极其独到的理解。

  可就是太独到了。

  刘邦对她那句“假如朕的皇后有武曌的治国天赋,后代又都是废物,这皇位传给他,朕又没意见”印象深刻。

  秦念不介意江山易主,但刘邦介意。

  【秦念:参政又不必给实权,就当多一个可商议政事但无实权的幕僚即可。】

  一旦皇后是幕僚的制度得以确定,那么后宫有可能发展成幕僚团体。

  毕竟后宫皆出身国学,才能都不会差。

  当然还有另一种发展:那就是随着女子地位的提升,将不会再有后宫制度。

  等朝臣发现后宫幕僚团在与前朝争夺话语权,前朝绝对不会反对后宫只剩一个皇后。

  当然,以上都属于秦念的推测。

  同事们的剧本会怎么发展,她就不清楚了。

  【刘邦:只怕有君王宠爱皇后过甚。】

  【秦念:二凤,他内涵你儿子。】

  李治:“……”

  听到皇后的轻笑声,李治装作没听见,只是盯着天幕。

  【李世民:……】

  若非得知李显李旦李隆基如何昏庸,李世民必然不会认可武曌干政。

  但现在他召武照入京,就已是表达认可。

  数日前李世民已经见到七岁的武照,极为聪慧。

  考虑到雉奴的风疾,李世民甚至打算让武照更早一些为雉奴分忧,不必等到成为皇后。

  【刘邦:秦皇,还请勿要顾左右而言他。】

  【秦念:难道你的皇后不了解朝政?】

  【刘邦:……】

  刘邦竟是无言以对。

  他的皇后当然了解朝政。

  【秦念:假如吕雉不了解朝政,你敢把国政托付给她?】

  【刘邦:秦皇所言极是,皇后确实应当了解朝政。皇后有实权与否,是取决于皇帝自身。】

  陈平侧目看向张良,恰好留侯也看向他。

  两人皆不着痕迹地移开视线。

  幼帝即位则太后临朝称制、太后无需还政、择贤能者为后、以皇后为幕僚。

  看似是为了解决幼主即位带来的社稷不稳之患。

  可将以上四者重新排序之后,却完全可以理解为:

  择贤能者为后、让皇后有治政之能、幼帝即位则太后临朝称制且无需主动还政。

  再与秦念那句不介意将皇位让给皇后相结合——

  这分明就是“择贤能者为储君”。

  陛下当真没有看出这一点?

  不,陛下应是不愿将“皇后即储君”这一点公之于众。

  “皇后有实权与否,是取决于皇帝自身”这句话,是用于提醒后世汉帝不能给皇后实权。

  ………

  刘彻冷眼看着天幕。

  秦念的目的过于明显,甚至可以说不加掩饰。

  如此肆无忌惮,分明就是挑衅!

  但刘彻给不出更可行的办法。

  宗室、外戚、宦官、朝臣,对于这四种势力,除了霍光这种忠于汉室的大臣,都更希望幼帝不能长成。

  寄望于他们的忠心,那就是寄望于侥幸。

  外戚篡位有王莽、宦官乱政有赵高、朝臣篡位有赵匡胤,其后果都是改朝换代。

  宗室作乱,或许是如朱棣这般,依旧是朱明皇室。但秦念偏偏还说了一句“宗室乱国起来,想必唐朝及之后各朝的皇帝都清楚其危害丝毫不亚于这二者”。

  显然,汉唐之间,必然出现过宗室乱国导致的改朝换代。

  这并不难理解——当初七王之乱,倘若阿父未能将其平定,必是匈奴坐收渔利。

  相比之下,竟然唯有“太后”与皇帝的利益最为接近。

  若幼帝为太后亲子,则哪怕如武曌这般篡位登基,终究还是会还位子嗣,哪怕其子嗣如李显那般无能。

  倘若太后无子,则难以篡位登基,外戚能给出的利益也不会高过皇室所给予的太后之尊。

  秦念给出的提议不是没有后患,却是后患最小。

  ………

  秦念改良帝制的目的,是赋予太后名正言顺的实权,成就低配版的“皇位有能者居之”。

  能够名正言顺参与朝政的皇后,就算没有实权,也能通过影响皇帝来干预朝局。

  若是皇帝早逝,则可成为拥有皇帝实权的太后。

  等到祖龙的话题,秦念还会提议让公主成为皇位候选人。

  女帝存在怀孕生子这一先天弱势,所以秦念让各朝发展医学,提议改善皇室体质,这些都可以帮女帝更容易度过难关。

  就算不幸死于难产,也可以提前选定继承人,还有皇后可以接管朝政。

  女帝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后宫不止一人,她不好确定谁是生父。

  但这就不在秦念的考虑范畴。

  这种新帝制的最大隐患,其实是生育能力尚在的太后篡位,那是真有可能彻底改朝换代。

  可秦念又不在乎谁当皇帝,只要篡位者不是王莽这种废物,改朝换代没什么不好。

  开民智之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再是世袭帝制。

  还有一个隐患是皇帝恋爱脑,非要娶没有能力的真爱入宫,偏偏皇帝还早逝,致使真爱祸国——

  那也没办法,这世上本来就不存在完美的帝制。

  【秦念:朱棣靖难期间,不通军事的朱高炽能守住北平城,是因为他的母亲徐皇后是开国名将徐达之女。北平城的军事部署全是出于她之手,她甚至还激励百姓与将士的妻子披甲登上城墙拒守南军。】

  【朱元璋:将门虎女。】

  朱元璋叹道。

  他曾经还以为让皇子娶勋贵之后,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今看来,老四如果娶的是不能干政的普通女子,北平城危矣。

  若老四靖难不成,大明由笃信儒家的朱允炆治政……

  朱元璋只觉庆幸。

  【朱棣:若北平城破,靖难之役危矣。皇后不仅精通军事,于政务亦助朕良多,只是她已离朕而去十四年。秦皇,你可知皇后的病当如何诊治?】

  此前忙于政务,朱棣竟是忘了另外两个时期的发妻尚在。

  如今见秦念提起徐皇后,朱棣连忙召来太医询问当时的脉象。

  ………

  因朱允炆禅让而提前称帝的朱棣心急如焚。

  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后会早逝!

  徐皇后对自己的早逝倒是平静,算算年龄,享年四十六岁,也不算短寿。

  【秦念:可徐皇后编的《内训》要求女子柔顺贞洁,剥夺女子的人格,是儒家吃人礼教的帮凶,在后世的名声相当难听。】

  【朱棣:朕会立即焚毁此书,禁止此书流传!】

  “吃人礼教”,新入群的两朝不理解这个词,但其余各朝的儒生却只能掩面。

  贞节牌坊逼杀女子,缠足恶俗致使无数女子残疾。

  故后世秦皇称之为“吃人”。

  【秦念:禁止流传即可,焚毁就不必了,可以留着当反面教材。你要是把这一罪证给销毁了,后世可不知道会怎么造她的谣。】

  【朱棣:……】

  徐皇后现在还没编纂《内训》,但她清楚自己若是编纂此书,必然会效仿班昭的《女诫》强调三从四德。

  “剥夺女子的人格”……

  徐皇后怔然。

  她明明有着极高的才能,却因为女子之身只能屈身后宫。

  可如今想来,她竟是已被儒礼驯化至此。

  自身深受其害,却写出《内训》祸及她人。

  ………

  秦念将《内训》说成是徐皇后的罪证,倒不是她对徐皇后有很大的意见。

  而是她觉得这么说,各朝剧本应该不会再有女子编这种书。

  照例请教外援李爷爷得知治疗方案并发到群里后,秦念将话题带回西汉因何而亡。

  【秦念:在朕看来,西汉的衰亡在土地兼并失控时就已经注定结局。】

  【刘秀:此前你说要限制本族奴隶贸易、强夺他人土地,有许多儒生上书,言你是在效仿王莽,天下将因此而乱。】

  这些上书,刘秀当然不会听信。

  秦念为民心榜首,岂会是效仿王莽之制?

  之前历经两个明朝皇帝的话题,刘秀都没有就此事询问秦念,因为他在等。

  看究竟有多少大臣心中只有家族而无社稷。

  只是秦念显然要详谈土地兼并之害,想必这些儒臣就不会再如此上书,也就不能再借此分辨忠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