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_九月有衣【完结】(150)

  这还是第一次见秦念提起儒家时,不是以贬斥的口吻。

  不对,依旧是贬斥,甚至是怒斥。

  只是怒斥的另有其人——

  怒斥的是皇帝。

  【秦念:你朝拿活人殉葬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跟“爱民”没有任何关系。装什么仁义道德,一群虐民而不自知的东西,你们也配谈仁义?】

  各朝皇帝均觉心底发寒。

  原来前五个话题,秦念说话都已经算收着了。

  就连刘盈、李隆基,都没让她骂得这么难听。

  但……

  骂得好!

  那是活人殉葬——

  这朱明王朝,怎敢如此虐民!

  【朱元璋:……】

  【朱允炆:……】

  【朱棣:……朕知错,自朕起,废除人殉。】

  朱棣没有推卸责任。

  是他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虐民。

  是他决定延续祖制,是他没有阻断错误的传承。

  就算这么说会为父皇所不喜,朱棣也不能不认错。

  他是期盼成为“正统”的皇帝。

  但他更是皇帝!

  【朱元璋:朕……不会启用人殉。】

  朱元璋声音干涩。

  被后世秦皇指着骂,却无法还口。

  人殉……

  大错特错。

  ………

  朱允炆呆愣了好一会。

  突然,他看向两位大儒:“你们为什么不阻止朕行人殉之举?

  他信任大儒,当然是因为自幼习儒。

  毫无疑问,孔子反对人殉。

  他因孝顺遵循皇祖父遗诏,大儒为什么不阻止?

  黄子澄和齐泰无言。

  【秦念:还有明朝的儒生,你们也配称儒?你儒家的圣贤书被你们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秦念:朱元璋这种杀性大的皇帝你们不敢死谏也就罢了,朱允炆这种“儒家圣皇”居然也不劝。打着孔子的旗号漠视皇帝搞人殉,孔子要是知道有你们这群杂碎学生,他得从坟里爬出来跟你们断绝关系。】

  董仲舒近乎茫然地望着天幕。

  后世的儒家,陌生得让他认不出来。

  这是以儒治世的后世?

  漠视皇帝人殉?

  朱允炆这等明显尊儒的皇帝,显然会接纳儒臣的谏言。

  却无人相谏?

  【刘彻:后世的儒家是怎么回事?】

  刘彻忍不住了。

  儒家独大,他是“始作俑者”。

  结果后世的儒家不仅治世不成,华夏两次沦陷于异族之手。

  就连最基本的谏言也不会了?

  【秦念:知道为什么妃嫔被殉葬,他们却不劝谏吗?】

  【刘彻:为何?】

  【秦念:因为他们觉得逼着妃嫔殉葬,那是值得被赞誉的“贞烈”。】

  【刘彻:???】

  【武曌:荒谬!!!】

  此刻武曌终于能够理解秦念对儒家的厌恶。

  竟然无耻至此?

  强迫妃嫔殉葬,这是贞烈?

  【秦念:至于为什么要求女子贞烈——因为面对异族时,他们跪得太久了。打不过异族,儒家就转而欺压地位更低的女性,自己跪着给异族当狗,转头逼着女性守节。】

  【秦念:强迫女人守节了,就等于厚颜无耻的儒生自己守节了。】

  【武曌:这可真是、真是朕闻所未闻的守节!】

  各朝再嘴硬的儒生,在看到秦念这几句话后,都觉得瞠目结舌。

  明朝的儒家,怎会是这样的儒家?!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怎么到了后世,却能视“人殉”为“守节”?

  对异族卑躬屈膝,却对本族女子施以重压?

  【秦念:汉朝的皇帝们,你们也别置身事外——将鼓励女性守节的贞洁制度纳入国家财政,可是始于你汉朝呢。】

  神爵四年,汉宣帝刘询“赐贞妇顺女帛”。

  清朝周寿昌对《汉书》注校补:“贞妇顺女,自古无称,自孝宣有此诏,而后世妇女节孝之旌,准诸此矣。”

  ——贞妇顺女,自古没有制度化的称颂。自汉宣帝刘询颁布这一诏令,后世对妇女节孝的表彰,以这一诏令为标准。

  【刘彻:朕未行此事!】

  【秦念:你之前是没有,毕竟儒家是从你开始受到尊崇。】

  【刘彻:……】

  又是儒家!

  刘彻脸色极其难看。

  【秦念:是吧?刘、询。】

  刘询现在不能言于天幕。

  此时的他也还没有“赐贞妇顺女帛”,开表彰贞妇之先河。

  “朕……必不会再行此事。”

  虽然没做过,但天幕禁止谎言,后世刘秀也未为他辩驳。

  刘询知道,他必然做了此事。

  也必然遗祸后世,才会为秦念这般一字一顿地指名道姓。

  【秦念:刘询,可惜你现在还没有干这事,不然朕真想问问:你是在讥讽你改嫁的高祖母失节吗?】

  刘启时期。

  王娡:“……”

  无故被牵连的她不怨秦念。

  她甚至能够理解秦念的愤怒。

  明朝的后宫妃嫔是被迫殉葬,民间女子的境遇只会更差。

  她既当过妃嫔,也曾是民间女子。

  ………

  刘询当然不会不敬高祖母!

  他也看出秦念指责的是他赏赐贞妇。

  赏赐为夫守节不改嫁的寡妇……

  若非秦念的讥讽,刘询绝对不会认为这么做是错。

  鼓励守节……是错?

  【刘秀:逼迫女子守节,是后世儒生之错,但鼓励守节又何错之有?】

  【秦念:你们鼓励女子守节的同时,有鼓励男子守节吗?】

  【刘秀:?】

  【秦念:于是后世异族入侵之时,无需守节的儒生们跪得可快了。他们再逼着女子守节,号称“男降女不降”。】

  “男降女不降”这句话出自于清朝的《清稗类钞·服饰类》。

  指的是汉族女子穿汉服、缠足,而男子穿满服。

  但秦念把这话用在降元的儒生身上一点都不违和。

  因为元朝时的儒生,就将缠足作为“民族气节”的载体。

  【刘秀:竟无耻至此?】

  刘秀震惊。

  后世的男子怎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什么叫做“男降女不降”?

  己身已经降敌,还要迫使女子不降?

  ………

  别说皇帝觉得无耻。

  就连明朝以外的各朝儒生,都觉得不敢置信。

  而明之三朝的儒生,在秦念揭露出他们所做的一切时,大多是破口大骂,各种狡辩,不肯承认“男降女不降”之说。

  【秦念:将守节的责任压在女子身上的时候,你们就没想过这等同于鼓励男子推卸责任吗?】

  【刘秀:……原来如此。】

  刘秀总算明白秦念在说什么。

  自宣帝开始的鼓励女子守节,看似是赏赐与鼓励,实则是“责任”。

  【秦念:汉时还只是赏赐节妇,可到被异族压着打的宋朝,儒家就开始贬低不是“节妇”的女子——改嫁即失节,扬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也有很多人给程朱理学洗地,说程朱理学要求的是男子,只是后世执行坏了。

  可《二程全书》是这么写的:

  “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

  若是娶失节的女子,自己就也失节了,这叫要求男子?

  把改嫁的女子说成“失节”,这不叫压迫女子?

  后面还有对话:

  “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问:若是有贫穷无依靠的寡妇,能不能再嫁?答:后世怕冷死饿死,才有这种说法,然而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这哪里是要求男子?

  而“凡人为夫妇时,岂有一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嫁之约?只约终身夫妇也”这句话,被当作是理学对男女一视同仁的证据,可它的后文是:

  “自大夫以下,有不得已再娶者,盖缘奉公姑或主内事尔。如大夫以上至诸侯天子,自有嫔妃可以供祀礼,所以不许再娶也”。

  ——大夫以下需要妻子来侍奉公婆或主持家务,所以可以再娶;大夫以上有妃嫔,所以不许再娶(但儒家管不着“大夫以上至诸侯天子”)。

  这叫一视同仁?

  第113章

  【赵匡胤:这简直就是……朕不会再让儒家独大, 亦自此废止贞妇之说!】

  这未竟之言当然是极为难听,故而赵匡胤没有宣之于口。

  但各朝儒生都看得懂这是要骂他们。

  依旧是除明朝以外,各朝的儒生都难以理解后世的儒家怎么会压迫女子至此。

  改嫁即是失节?

  就连宋初的儒生, 都理解不了“被异族压着打的宋朝”时期的儒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