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_九月有衣【完结】(143)

  “朱重八,现在还不能骂你,你给朕等着。”

  果然是心胸狭隘的女子。

  他不过是评议了一句“妇人无德,家国不宁”, 这么一点小事, 秦念竟然记到现在。

  【朱允炆:放肆!】

  看到有人直呼“朱重八”之称, 朱允炆几乎是立即出言呵斥!

  呵斥出声后,才发现他的言语现于天际。

  更令他惊恐的是居然看到了“朱元璋”之名。

  【朱允炆:皇祖父?!】

  【朱元璋:允炆,朕已立朱棣为太子。】

  【朱允炆:……】

  朱允炆脸色更加苍白。

  他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此刻他想到的,是皇祖父得知他废数王为庶人、湘王朱柏自焚而死,在天之灵痛恨于他, 才会改立朱棣为太子。

  【朱棣:现在朕才是正统, 南军诸将士, 即刻卸甲归降,勿要再起兵戈!】

  燕王朱棣:“……”

  面对左右亲兵崇敬的目光,朱棣竟是无言以对。

  这天幕上的“朱棣”所言,不是他说的!

  他就算能在天幕上说话,此刻也应是先问候父皇,再命南军归降,更不会在尚未登基之时就自称为“朕”!

  这说话之人究竟是谁?

  【朱元璋:你居然是起兵造反,还引发南北内战?】

  朱元璋知道老四是乱臣贼子、篡位登基。

  但他以为是如唐太宗玄武门之变那般,却不曾想竟然有“南军”之说——

  南军对应的显然是朱棣的北军!

  【朱棣:父皇,儿臣也是不得已……】

  【朱棣:天幕会阻我言其中缘故——秦皇,你当知朕起兵为无奈之举,还请为朕作证!】

  朱棣以为他因削藩而被迫靖难会违反天幕规则,于是直接请秦念作证。

  她是群内最不在乎皇帝如何登基之人,只在乎社稷与百姓。

  以朱允炆的声誉排名,秦念必然不会帮朱允炆说话。

  ………

  燕王朱棣终于搞清楚状况。

  这“朱棣”应是靖难功成后即位的自己,故而才会以“朕”自称。

  朱允炆能够在天幕上出言,而现在的他却不能言于天,可见天意认定如今的皇帝依旧是朱允炆。

  未来的“自己”双榜排名更高,定不会让朱允炆于天幕聚拢军心。

  只是为何要请始皇帝作证?

  【秦念:朕作证,你跟二凤搞玄武门继承法一样不得已。】

  原来是指这位“秦皇”。

  声誉榜上无秦念之名,朱棣已经猜到这民心居首的秦念应是后世皇帝。

  【朱棣:……】

  【李世民:……】

  李世民揉了揉额角。

  这位秦皇,当真是……

  唉。

  其实他此前就对朱棣如何即位有所猜测,以为朱棣是同他一般。

  但没想到这“朱允炆”是朱棣的子侄。

  【朱允炆:燕王分明是早有反心!】

  夜间还在与朱允炆商议国事的人,当然是重臣黄子澄与齐泰。

  他们注意到不断波动的民心榜,以及天幕的三条“规则”,再联系天幕上的对话后,立即猜到天幕是何缘故,连忙告知陛下。

  惊慌失措的朱允炆这才稍稍冷静,为自己辩护。

  【朱允炆:皇祖父,儿臣是不得不削藩!】

  秦念疑惑。

  削藩这事朱棣不能说,朱允炆却能说?

  这是什么道理?

  不过规则本就只是让话题不太偏移,有漏洞也无所谓。

  就算有漏洞,秦念也不会刻意去违反规则。

  日薪两千的打工人积极遵守规则。

  ………

  “你是如何削藩?”

  早在此前的话题,朱元璋就知道让藩王谨守边藩是他一厢情愿。

  事实就是诸侯王必反。

  故而朱元璋没问朱允炆为何要削藩,而是问如何削藩。

  可这个问题为天幕所阻,无法现于天幕。

  ………

  “父皇,儿臣是不得不反,你驾崩不到一年,朱允炆就逼得湘王自焚!”

  见朱允炆能说出“削藩”一事,朱棣连忙为自己辩解。

  然而这话却被天幕所阻。

  只能说“削藩”,却不能说具体情况?

  天幕这个规则,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朱元璋:愚蠢!】

  不能询问如何削藩,朱元璋就只能以结果论:

  以他留给朱允炆的军力,真要削藩也不难,结果却是削出南北内战,朱允炆还败了!

  朱允炆愚不在于削藩,而在于削藩削到皇位不保。

  【朱允炆:……】

  朱允炆再度陷入茫然。

  皇祖父连为何削藩都不问就定论他愚蠢。

  他真的错了?

  黄子澄、齐泰……都错了?

  他不该削藩?

  【秦念:你还有脸骂他?是你非要在长子死后,立除了装出来的孝顺外一无是处的蠢物当皇储。大明这场堪称莫名其妙的内战,不就是你的功劳吗?】

  【朱元璋:……】

  朱元璋怒不可遏!

  若秦念是他的臣子,至少也得被族诛。

  但她不是。

  这怒火就只能指向正在此处的……朱棣。

  遭受怒斥的朱棣认错得相当迅速。

  他现在已经是太子,被骂两句怎么了?

  总好过还需兴起一场内战,还落得个得位不正的名声。

  ………

  此刻手握五十万重兵的李景隆满头问号。

  现在谁才是正统?

  攻城不利被迫退营十数里,士气不振之下骤然看到太祖皇帝以燕王为太子。

  南军人心浮动。

  “除了装出来的孝顺外一无是处”。

  朱允炆几乎无法站稳。

  这秦念是谁,为何如此辱他?

  是因他违背对皇祖父的承诺,贸然削藩,故而被认定是不孝?

  一无是处……是指他败给了燕王?

  【朱元璋:朕遵循礼法以嫡孙立朱允炆,是防止宗室之乱于大明重演。】

  骂完朱棣,朱元璋冷声解释。

  发现“朱棣”没有出言为自己辩解,朱元璋更是恼怒。

  要么是这个不孝子对他心有怨怼,要么就是出言维护时被天幕视为谎言。

  【秦念:呵,那你防住了吗?】

  各朝儒生脸色涨红。

  此番秦念讥讽的不是他们,却胜似讥讽他们。

  以嫡长为储君,正是儒家礼法所倡导的事情,他们也认定如此施为益于社稷。

  事实却是——

  这明朝太祖皇帝立嫡孙为皇储,换来的却是内战。

  【朱元璋:……】

  朱元璋再度怒骂朱棣。

  朱棣:“……”

  是秦念在讥讽父皇,怎么倒霉的却是他?

  【秦念:分封制加嫡长继承制,仿周要素拉满,这可太遵循礼法了。欸,你瞧怎么着?竟然是二世内战。】

  【朱元璋:……】

  【秦念:说你以史为鉴吧,汉朝以推恩令否定分封你看不见,各朝嫡长储君无能从而祸及社稷你也看不见。你这读史是读了个寂寞,还是被儒生改的伪史忽悠得找不着北?】

  “是朱允炆伪孝欺君,怎么能算是父皇的过错?”

  太子朱棣连忙开解他的老父亲。

  朱元璋看着开始下降的民心,再怎么怒火中烧也只得继续作答。

  【朱元璋:……朕如何得知朱允炆如此无能?】

  朱允炆想要为自己辩解。

  可他的声誉排名却在庸君之列,甚至相当靠下。

  再看朱棣、甚至朱高炽的排名,朱允炆竟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秦念:你看不出朱允炆无能,难道看不到朱棣的才能与功绩?为了所谓的礼法,明摆着的优秀继承人你不立,立一个毫无功绩的皇太孙,你是在拿江山社稷开玩笑?】

  【朱元璋:……】

  朱元璋就是在乎江山社稷,才会欲要立朱允炆为皇储。

  他担忧宗室争夺皇位,故而定下以嫡长子继承制。

  甚至还在祖训中告知亲王们,他们只是“冠服、宫室、车马、仪仗亚于天子”,而天子“总揽万机,晚眠早起,劳心焦思,唯忧天下之难治,此亲王所以乐于天子也”。

  除此以外,还立下各种优待宗室的祖训,就是想要防止大明出现诸如汉室“七国之乱”的宗室内斗。

  事实却是他错了。

  大明的内战来得比汉室更快!

  或许正是因为吕后削诸侯王,才将诸侯王作乱延缓至汉景帝时期。

  【秦念:还是说你信儒信傻了?】

  【朱元璋:……】

  皇帝朱棣额上沁出冷汗。

  他不是不想为父皇美言,只是天幕禁止谎言。

  至于为什么冒冷汗,是因为天幕话题显然是在常驻皇帝中进行选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