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_九月有衣【完结】(136)

  以大唐的国力,来帮助年幼的尺带珠丹稳定政权!

  甚至还想引吐蕃入西域,险些引发西域大乱。

  这是何等不智!

  【李太平:朕会回绝吐蕃的求亲。郭元振,吐蕃之事,你也当呈上奏章。】

  “臣遵旨。”

  郭元振此刻眼眶泛红。

  万岁通天元年,素罗汗山之战,王孝杰大败于论钦陵。

  论钦陵以担忧汉人侵略为由,要求大周撤出安西四镇的驻兵,并索要突厥十姓之地。

  先帝派他前往吐蕃探查事宜,他上奏应以担忧吐蕃东侵为由,假意如果吐蕃归还吐谷浑及青海故地,就答应论陵钦撤出安西四镇的要求。

  他的建议得到则天皇帝采纳,危机得以解除。

  于是他又献离间之计:

  每年往吐蕃派和亲使者,只要论钦陵因觊觎安西四镇不肯讲和,吐蕃君臣就会互相猜忌。

  此计需大周主动求亲且屡屡被拒,有辱国体,但则天皇帝毫不犹豫就予以采纳。

  郭元振因此得以建功。

  可李显即位之后,却忽视吐蕃的狼子野心,对他的上奏视而不见,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收复失地的时机一点点丧失。

  若无天幕,他甚至还要看着唐皇以和亲助吐蕃平定内乱。

  十一年复叛——

  六年后,吐蕃就要复叛!

  【秦念:李显是以和亲助力吐蕃稳定政权,李旦就更不得了。】

  【武曌:李旦又做了什么?】

  看到两个李隆基的沉默,武曌就知道这两人所在的时期,李旦做的事都已经无法挽回。

  【秦念:景云元年,也就是吐蕃求和的七年后,鄯州都督杨矩收受吐蕃巨额贿赂,请求李旦将河西九曲之地作为那位和亲公主的汤沐之所割让给吐蕃,李旦居然答应了。】

  【武曌:李旦!你这个蠢货!】

  李旦庆幸自己此前就已经禅让。

  不然此时就要面临先帝们的责难。

  两年前他将河西九曲之地赐给吐蕃,是以为这样就能与吐蕃永结盟好,哪知两年后吐蕃就会复叛!

  李隆基已经决定尽快将九曲之地夺回来。

  河西九曲之地极为险要,且水草丰美,极为适合畜牧!

  此时鄯州都督杨矩震恐,他当初收受巨额贿赂时,没有想到吐蕃会复叛。

  ——开元二年,吐蕃从九曲之地入侵大唐时,杨矩悔惧自杀。

  【秦念:二凤,刺不刺激,你的后代遵循你的和亲之策,居然和亲和到割地的地步——而水甘草肥的九曲之地也将成为吐蕃东侵大唐的绝佳跳板。】

  【李世民:……朕甚悔。】

  此前李世民还觉得汉武帝的和亲之策不可取。

  如今却发现大唐的和亲才是愚蠢至极。

  他遣文成公主入吐蕃,是“和亲资敌”。

  到孙辈李显李旦,一个在吐蕃内乱时和亲,助其平乱;另一个居然割让险要之地!

  这是何等愚昧!

  【秦念:李显即位时想任命岳父韦玄贞为丞相,遭到裴炎的反对。结果他对左右说:“我让国与玄贞岂不得,何为惜侍中耶?”武曌因此废掉他,改立李旦为帝,此后迫使李旦禅让于她。】

  李显被废的原因,是他说出把天下让给岳父都可以——当时的丞相裴炎反对韦玄贞当侍中,于是李显说出这段气话。

  裴炎这个人还挺复杂。

  之前是他嫉妒裴行俭,致使李治诛杀突厥降将阿史那伏念;也是他在东宫搜出数百具铠甲,致使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

  于是很多人认为裴炎反对任命韦玄贞为侍中,将李显的气话告知武则天,一起策划废黜李显,说明裴炎是武则天的人。

  其实并不是。

  武承嗣建议武则天杀李唐宗室李元嘉、李灵夔时,裴炎坚决反对。

  光宅元年,李旦为帝,徐敬业在扬州造反,裴炎就建议当时是太后的武则天还政李旦,因此被武则天诛杀。

  裴炎身为丞相,被抄家时家里连一担一石的粮食都没有。

  秦念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人。

  ………

  此时李世民却是毫无怒气。

  在得知李显李旦两人的行径之后,他甚至得庆幸武曌篡位。

  这两人如何能够面对突厥、吐蕃之患?

  【秦念:你现在是不是该庆幸有武曌夺位?大唐若是早早落在李显李旦这两个废物手里,你觉得你朝会不会早早亡国?】

  【李世民:她就不该复立李显为太子。】

  【武曌:……】

  武曌是真没想到,有一天会看到太宗皇帝反对她还政李显。

  第102章

  此时刘邦再次想起秦念所说的“若无吕后治政, 你朝或许早就亡了”。

  以刘盈的能力,若无吕雉……

  刘彻实施推恩令是为了解决诸侯王造反的问题。

  刘盈显然没有能力应对诸侯王造反,更没有能力应对匈奴之患。

  若无吕雉临朝称制, 大汉必危。

  【李世民:武曌,你为何不立太平为皇储?】

  【武曌:……】

  武曌不知该如何作答。

  她确实没有考虑过太平,因为她就是女主天下,最清楚其中的艰辛。

  即位八年以来,她不仅要面对突厥、吐蕃、契丹等外患,同时还要应对此起彼伏的内乱,朝堂内外也不乏因她是女主而居心叵测之辈。

  能够稳住局势,还不乏她只是将李显软禁他地、京师又有李旦作为皇嗣之故。

  譬如狄仁杰这般屡次谏言复位李显为皇太子之臣,就是心向李唐, 但因为她会还政李显而效忠于她。

  武曌若是在天幕出现之前册立太平为皇太子, 社稷难安, 且势必引发内乱。

  李显是雉奴定下的正统,即为太宗皇帝之正统。

  她再怎么不喜李显,也清楚李显是最佳的选择——在得知李显有多愚蠢之前。

  【秦念:因为你李世民啊。】

  【李世民:……】

  “你真切在意百姓,所以此后历朝历代的百姓就都在怀念你。”

  这历朝历代, 当然也包括大唐。

  武曌会还政李显, 是因为李唐的百姓在怀念他。

  李世民再度感受到民心的厚重。

  民心向他, 他的后人却负了大唐的百姓。

  ………

  这就是……民心?

  刘彻再度看向民心榜。

  榜首,秦念。

  榜二,李世民。

  榜二尚且如此,排第一的秦念……

  难怪她如此自负。

  【秦念:说回吐蕃。李隆基,李显李旦这两兄弟是助力吐蕃复叛, 而你是助力吐蕃王朝达到极盛——吐蕃的疆域超过了唐朝, 而西域之地也自此失陷千年。】

  因河西走廊被切断, 安西军孤守西域数十年,最终全军殉国。现代有人写了这么一首诗:“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安史之乱,唐玄宗抽调西部军队平乱,西部防务空虚,河西走廊被吐蕃占据,安西都护府与大唐的联系被切断。

  安西守军孤守西域数十年,最终全军殉国。

  秦念很想提及安西军,但这段历史属于未开放的历史史实。

  ………

  贞观四年,李世民还未收复西域。

  但看到这句“失陷千年”,李世民对李隆基的厌恶又多了数分。

  倘若是无能也就罢了,偏偏不是无能,而是晚年昏聩。

  致使中原乱世两百年,西域失陷千年!

  千年……

  秦朝至今,也不到千年。

  房玄龄等人连忙劝谏,才劝住陛下怒斥李隆基。

  李隆基的民心排名在秦念这句话下又降到岌岌可危的位置,倘若陛下再出言呵斥,彼时只会外患未平内忧已起!

  ………

  刘彻面有不愉。

  虽然他还尚未吞并西域,但不妨碍他已将其视为己物。

  这李隆基居然在极盛之时丢失西域,且西域自此失陷千年?

  【李隆基(56):朕……知错,朕必将改过自新!】

  “即日起,将李林甫免官除爵,流放岭南;罢牛仙客知政事。”

  这句话因为违反规则二而不能现于各朝,但也能为本朝百姓所知。

  李隆基下意识想要召回张九龄,但话到嘴边就想起他已经离世。

  “迁裴耀卿为侍中,领吏部尚书、兼任兵部尚书。”

  李林甫面无人色,却只能下跪谢恩。

  他深谙帝心,陛下没有直接将他诛杀,已是因为天幕未言乱国之臣是谁。

  可能是他,也可能是此后的丞相,故而他能得以免死。

  裴耀卿同样谢恩。

  他因与张九龄交好而被罢相,如今官复原职,好友张九龄却没有等到今日。

  【李隆基(28):我必会勤勉治政,绝不会行昏聩之事。】

  才刚即位——甚至还只是得阿耶口头禅让,李隆基就被迫直面昏聩的自己带来的责难与民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