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_九月有衣【完结】(104)

  【刘彻:愚不可及。】

  【赵匡胤:光义只是过于慌张。秦念亦说光义治政不错, 朕出征在外时,亦是仰赖光义为朕坐镇开封保障军需。】

  【秦念:你别造谣,朕说的是及格, 可不是不错。】

  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赵光义的文治不错,秦念一看这话就皱眉头。

  武功拉跨的皇帝,就没有资格说文治不错。

  文治武功本为一体,没有文治撑不起武功所需的后勤,没有武功的文治就是空中楼阁。

  正像一句俗话所说的那样: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不是说只有开疆拓土的皇帝才有武功。

  像文景二帝那样,虽然对匈奴是守势,连匈奴袭边也只能强忍耻辱继续和亲纳贡。

  但战略上达成人力物力的积累,推行系统性养马政策, 为汉武帝的反攻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武功的一种。

  赵光义的武功——

  两场大败葬送宋军精锐, 以一系列只顾皇室私利的抑武政策断送大一统的可能,是宋朝积弱的罪魁祸首。

  武功差到这种地步,赵光义的文治就没资格说“不错”。

  【赵匡胤:……】

  赵匡胤对赵光义的滤镜究竟是有多厚?

  还有自己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秦念自省片刻,决定不内耗。

  赵匡胤的扮演者敢把人设搞成这个鬼样子, 那就别怪她心狠。

  【秦念:你既然这么看好赵光义, 那就来欣赏一下赵光义是如何描述赵光美的“谋反”。】

  【赵匡胤:……】

  【秦念:赵光义声称, 曾有人告发赵光美打算趁他游湖的时候谋反,若是无果,就装病骗他去府邸看望,再伺机谋反。他赵光义顾及天伦之爱,将这次谋反隐瞒下来, 只是罢免他开封尹之职, 改授洛阳留守。】

  赵光美再度无言。

  就算他没有多少才能, 策划谋反也不该简陋至此。

  何况他如果真打算谋反,以赵炅的心胸,怎么可能替他隐瞒此事?

  【秦念:这心胸不得比二凤还要宽广?】

  唐太宗得知李承乾准备谋反,都毅然将亲儿子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

  赵光义却只是将“准备谋反”且“同父异母”的弟弟赵光美免职,甚至还改授洛阳留守?

  这得是何等广袤的胸怀?

  【赵匡胤:……】

  【李世民:咳。】

  赵匡胤无奈。

  发现光义面露窘迫,实在不忍让弟弟如此难堪,赵匡胤就握着他的手腕走向偏殿。

  前行几步后发觉不对,赵匡胤又道:

  “德昭,你也过来。”

  既然已经更易皇储,在天幕商议之时,却将太子留下,就很不妥当。

  【秦念:赵光义又声称,赵光美与当时的宰相卢多逊合谋造反,将赵光美勒归私第。得知赵光美“不悔过,益怨望,出不逊语”后,赵光义又把他贬至房陵。】

  勒归私第,指的是剥夺官署居住权,实则是解除职务。

  也就是说,按照史书的记载,赵光美已经是第二次谋反了,还只是被解除官职。

  反正秦念不信这种鬼话。

  ………

  此时还是吏部侍郎的卢多逊脸色相当难看。

  他知道为什么赵光义构陷赵光美时,会以自己为弃子。

  赵普为相时极为专横,常包庇他人不法之事。卢多逊经常在陛下面前状告他,致使十载为相的赵普被陛下罢相,调出京师。

  所谓的金匮之盟,应当就是赵普迎合赵光义重返京师的手段。

  赵光美死于此“盟誓”提出的三年后。

  自己被诬与赵光美合谋,显然就是赵光义与赵普刻意为之。

  好在如今赵德昭已为太子,赵普也不可能再获得重用。

  唯一的隐患……

  那就是依旧得陛下盛宠的赵光义。

  【秦念:等赵光美忧悸而死,赵光义就“呜咽流涕”,声称“方欲推恩与之复旧,遽兹殒逝,痛伤奈何”。】

  秦念打这行字的时候都想笑。

  赵光义简直就是个精分。

  赵光美死了,他就搁那假哭,说什么“正打算施恩于他,与他恢复旧情,他突然去世,朕很心痛”。

  装悲痛不是不行,政治家基本素养嘛。

  问题是这位不装全套啊!

  【秦念:然后转头就造谣赵光美是他乳母耿氏的儿子,认为他对赵光美“盖无负矣”。对此,赵匡胤,你怎么看?】

  【赵匡胤:光美与光义,感情的确不甚深厚。】

  【秦念:这话说的,该不会是觉得他对你就感情深厚?】

  【赵匡胤:……】

  赵匡胤就是这么觉得,但他知道要是直接承认,秦念肯定会继续揭光义的短。

  那就只能沉默。

  可惜,这种沉默在天幕的判定下就等同于默认。

  赵光义嗫嚅不能言。

  他知道兄长爱他,可总觉得这种偏爱只是在安抚他,待赵德昭长成,就是他将死之际。

  于是随着赵德昭越发年长,赵光义的疑虑就越严重。

  赵光义毫不怀疑,等到兄长真有易储的举动,他必然会行弑兄篡位之举。

  如今赵德昭已成太子,兄长却依旧在设法庇护已经无用的他。

  诛杀欲要“弑兄篡位”的逆贼,天下只会觉得大快人心。兄长想要庇护他,才会为天下、甚至为后世前朝之人所耻笑。

  【秦念:赵匡胤,你是油盐不进啊。】

  【赵匡胤:……】

  【刘彻:既然赵匡胤爱赵光义至此,又为何欲要更易皇储?】

  赵匡胤放过“弑兄”且“篡位成功”的弟弟,刘彻已经无法理解。

  当初他听的马氏兄弟欲刺杀他,哪怕未能功成,刘彻都怒火中烧,不诛其三族不足以平心中之恨。

  赵匡胤却还对赵光义百般维护,甚至还相信弟弟对他感情深厚?

  更不能理解的是,既然偏宠到这种地步,又为什么想要更易皇储?

  【秦念:这就不知道了,只知道老赵是有易储的想法。】

  开宝九年二月,赵匡胤指派赵德昭在宋州迎接吴越国王钱俶。

  而在乾德三年,负责慰劳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是赵光义。

  秦念认为接待其他国君属于储君该做的事情,这很像是易储信号。

  至于为何萌生易储的想法,秦念猜测可能是赵光美劝的。

  因为赵匡胤放弃迁都之后的七月,极其反常地分别在十一日、十三日、二十五日都去探望了赵光美,很像是在安抚这个弟弟。

  要知道在此之前,赵匡胤经常去找赵光义,却从来没有找赵光美的记载。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秦念过度解读。

  或许正如史书记载的那样,赵匡胤只是去探视生病的弟弟。

  【秦念:但话又说回来,他这个想法也不算坚定,应该是怕赵光义伤心,做得犹犹豫豫。】

  秦念也是这时才意识到,赵匡胤会放过“还没造反”的赵光义可太正常了。

  开宝九年四月,赵匡胤想要迁都洛阳,群臣反对,连禁卫首领都反对。

  但这些都没能劝服赵匡胤,直到——

  “王叩头切谏”、“王又言:‘在德不在险’”。

  有人说这是赵匡胤发现赵光义的势力太大了,所以不得不放弃迁都。

  但秦念不这么认为。

  因为其他人的反对根本动摇不了赵匡胤。

  开宝九年八月赵匡胤又组织起军队攻打北汉,并且多次得胜。

  这就足以说明他依旧可以随意调动军队,他能调兵去攻打北汉就能调兵来清君侧。

  以赵匡胤的武力值,他要是铁了心易储——

  说句不好听的,他完全可以轻松单杀赵光义,都用不着军队。

  赵光义的“叩头切谏”才是重点。

  这些人以及赵光义都反对迁都,以赵匡胤的能力,也必然能从中看出赵光义对皇权的渗透。

  赵匡胤放弃迁都,就是放弃易储,甚至对赵光义的权势丝毫不觉忌惮:

  开宝九年六月赵匡胤步行去赵光义的府邸监工建池塘,七月又亲自去视察建成的池塘。

  这分明就是一个明知赵光义根基深厚、却并不在意的超级扶弟魔!

  【刘彻:犹豫?】

  【秦念:他起了易储之念后,就以开封无险可守为由想要迁都洛阳,这样就可以脱离赵光义经营十几年的势力范畴。】

  【刘彻:既然军权在赵匡胤手中,又何须以此来削弱赵光义的势力?】

  在刘彻看来,只要军权在手,大不了屠了开封那些与赵光义勾结的乱臣贼子。

  何须被迫迁都?

  【秦念:老赵可心疼他弟弟了,哪里舍得强行夺权?朕怀疑他原本打算在迁都洛阳之后,依旧将开封交给赵光义。】

  【刘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系统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