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_云深雾【完结】(107)

  那些大臣的尿性刘陵哪能不懂, 只是想到数年来被他们送去和亲的女子,刘陵无法感同身受却深觉同情和悲哀。

  “遣妾一身安社稷, 不知何处用将军。那些主和派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对他们又没有损失,因为骂名都被皇上承担了,谁让您是社稷主呢,他们仍旧是对大汉忠心耿耿的忠贞臣子,而被牺牲者却不能怨恨, 还要欣然接受这样的命运,她们就活该吗?”刘陵眉毛竖起, 怒斥道。

  刘彻身为男子,又是皇帝,更被可能因为刘陵的几句话就被迫和那些可怜的女子感同身受, 只是看刘陵这么愤怒,再想到大汉被匈奴欺压的数十年,刘彻对匈奴的恨意更是日益高涨。

  说起来,大汉和匈奴之间的恩怨情仇堪称是家仇国恨了。

  自白登之围中,高祖刘邦为了脱困,不得不被迫贡献金帛女子以求保命,而此又采用和亲这种屈辱的方式求和。

  吕后掌权时期,匈奴单于冒顿给吕后写了一封“情书”向吕后“求婚”,以迎娶吕后,要求吕后带着嫁妆嫁到草原的说辞羞辱大汉,所谓“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遭受了如此的羞辱,可大汉却因为无力对抗匈奴,还是不得不忍辱负重。

  又到了文帝登基后,匈奴又以“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贬低汉文帝,匈奴气焰嚣张,视大汉为圈羊,让身为大汉皇帝的刘彻倍感耻辱。

  而现在,刘彻觉得自己终于不用对着匈奴再忍了。

  大汉经过了文景两位先帝的治国政策,国力大增,仓库里的粮食堆得满满的,国库里的铜钱更是多得数不清。尤其是这些年来刘陵和桑弘羊帮着他充斥国库,国库里也有了数不完的银子,口袋里有钱才好打仗,窦太皇太后去世,刘彻掌握了国家力量的绝对支配权,有了足够的实力与匈奴开战。

  刘彻从即为之初,就不曾忘过这样的深仇大恨,现如今又有刘陵献上的马具三件套,刘彻已经下令让少府加紧匠人制作,特供给攻打匈奴的军队,他和卫青此时的想法近乎一致,有如此不凡的马具加成,大汉面对匈奴再不会如从前一般损兵折将溃不成军。

  刘彻是坚定的主战派,只是大汉朝堂到底不是他的一言堂,哪怕他已经掌权也不能一下子就推翻大汉数年的治国之策,面对匈奴好声好气的派人来请求和亲,刘彻到底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于是就召集了群臣一起商议。

  说是和大臣们商议,但是以刘彻以往霸道自我的风格,还是露出了想要和匈奴硬抗的口风,支持和亲的大臣们大惊失色,一个个的开始劝谏起来。

  此时,担任御史大夫的韩安国一脸为难的表示大汉出动大军去千里之外作战,胜算不大。

  他先是把大汉数年对上匈奴都以失败告终提出作为警醒,又一副为刘彻着想的模样道:“陛下,就算是把匈奴打败了,匈奴人也不好管理啊,因为草原自古就不属于我们。大汉的军队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只怕会人马疲惫,到时候匈奴借着对草原的熟悉来对付我大汉,因此派兵出击匈奴是得不偿失啊,不如还是继续和亲,延续自高祖时期传下来的政策。”

  韩安国此话一出,不少大臣都点头认同,纷纷赞成韩安国的想法。

  没想到近乎三分之二的臣子都赞成和亲,刘彻气的几乎想骂人。他在朝堂上逡巡了一圈,想找几个有胆量的武将出来和这些主和派对峙,却不料一望之下更加失望透顶。

  他喵的,他手下能打的武将呢?

  能对抗匈奴的武将是有,但他们几乎都是匈奴的手下败将,刘陵倒是曾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刘彻还大感兴趣,以为李广可用,可不知为何,每次他一提起李广来,对李广推崇备至的刘陵却又变成了一副牙疼的嘴脸,无论刘彻再如何旁敲侧击,刘陵都不再多说一个字,只说李广这人运气不好。

  刘彻不明所以,不过毕竟是自己父皇看重的臣子,觉得还是要给人一个机会。

  他又看向王恢,这是朝堂上除了刘彻之外最坚定的主战派。

  王恢是大汉北部燕地人,燕人自古多豪杰,王恢因为多次出任边境官吏,非常熟悉匈奴的情况。他觉得匈奴都是言而无信之辈,以前大汉与匈奴和亲,但是用不了多久,匈奴就背弃盟约,继续犯边,扰民,烧杀抢掠,什么和亲,根本是没有意义的事,因此更是坚持主张对匈奴发起进攻。

  “陛下,匈奴人不可信啊。”王恢就差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写在脸上了。

  “韩安国他对匈奴人奴颜婢膝,其心可诛啊。”王恢咬牙切齿道:“正是因为匈奴人狼子野心,是头喂不饱的饿狼,大汉才不能继续以往的和亲国策,不仅劳民伤财,对我大汉来说也是莫大的耻辱。”

  接下来王恢更是一把揭开了这些主和派的遮羞布:“就算我大汉如此忍辱负重的去和匈奴搞好关系,匈奴人满意了吗?”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陷入了沉思。

  是啊,就算是派公主和亲了又是如何?匈奴人对大汉仍然是不屑一顾,时有犯边,杀烧掳掠大汉边民。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大多数人都赞成韩安国的想法呢?

  因为大多数人都怕冒险,习惯了和亲政策带来的和平假象,能用女人和财物换和平不是很好吗?干嘛要去冒险出兵,而且出兵失败的机率还很大。

  刘彻脸沉如湖水,他看着底下沉默不语的主和派,又看看对主和派怒目而视的主战派,虽然主战派的臣子少的可怜,但是有刘彻这个坚定的靠山在,他们纷纷对反击匈奴表示赞同态度。

  跟着陛下走,升官又封侯。

  他们看的很清楚,皇帝摆明了是要打这一仗的,与其跟皇帝对着干,不如顺着陛下的好。这些人中大多数都准备让家中子弟上战场混个军功,打不打的赢匈奴再说,让家中子弟上战场上历练一番回来才有政绩拿得出手不是?

  这是这场战争到底不是刘彻说打就能打的。

  又一名臣子站了出来,表达了反对意见。

  “陛下,匈奴地形技艺与我大汉迥异,仅凭正面远征攻击,并不足以彻底击败匈奴人。”

  这人说的义正言辞,却也切实到了极点,刘彻点了点头,心里却是并不担心,因为张骞他们出使西域这几年,带回来的起止和西域诸国结盟的好消息,还有不少跟匈奴有关的情报,正是因为心中有数,刘彻才觉得主动反击匈奴。

  此时不打更待何时,毕竟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刘彻这边。

  “此事,卿就不必担忧了,朕自由主张。”刘彻沉声道。

  张骞他们私下搜集和匈奴有关的情报这事不宜拿在朝堂上声张,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刘彻并不准备把张骞他们暴漏出来,毕竟他还指望着张骞再接再厉往返西域和大汉呢。

  刘彻再不听韩安国在那里苦苦哀求,说着什么“匈奴逐水草迁徙,居无定处,难得而制”的老生常谈,对着这位田蚡提拔上来的拥趸,如果不是对方还有利用价值,刘彻老早就让他和田蚡一样滚出朝堂了,此刻,再不看他,直接令人闭嘴。

  他站起身来,负手而立,目光直视着远方,锐利冷冽,好似直接看到了匈奴王庭的方向,冷冷的道:“高祖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如今我大汉忍辱数年,尔等不思报仇雪恨,一雪前耻,反而听到匈奴二字便吓得惊慌失措,只知道委曲求全,嫁公主求和匈奴,比女子都不如,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英姿勃发的皇帝,看着满满都是对他反击匈奴不赞同的群臣,眼角眉梢都是不容人质疑的威严。

  群臣恍惚片刻,这才惊觉头上这片天,当真是变了。

  这场廷议卫青也有参与,他知道刘陵对匈奴与大汉接下来是战是和非常的关注,除了一些不能告知的秘密,把皇帝在朝堂上是如何把那些主和派训斥的面如土色、灰头土脸一一讲给刘陵听,听的刘陵那叫一个津津有味,特别遗憾自己当时不在,不能看看刘彻是如何的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当然,更失望的肯定是不能看看那群软骨头主和派难看的脸色,刘陵幸灾乐祸的想,肯定非常的好看。

  “那就是说陛下真的下定决心要与匈奴开战了?”刘陵兴奋的问道,这比历史上大汉和匈奴开打要提前了好些年吧。

  “没错。”卫青点头道:“陛下在朝堂上的话已经传了出去,匈奴使者已经知道了,现下已经全部离开长安了,应该是回去报信了。”

  不杀了他们吗?刘陵奇怪,喃喃自语了出来,被卫青听了个正着。

  卫青想了想,也不明白陛下的做法,为何选择了放虎归山?

  “约莫是因为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缘故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种田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