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 大秦地府日常_无字惊鸿【完结】(854)

  秦政颔首:

  “或许,他们也有奇遇呢?”

  他们父子能有修改器,秦政前世能以魂体状态见证扶苏是怎么当秦二世的,其他先王为何不会有同样的经历?

  说不准就是哪位先王在大秦以魂体晃悠了多年,见证了郑国渠的落成。

  这件事不着急,迟早会知道的。

  第224章 始皇陛下心中的完美继承人是——

  外界的流言四起,大夏人对于自己国家在本次比试中5:2败给蛮国非常不满。蛮国使者出入都能遇到对他们怒目相向的夏人,不过他们并不在意。

  输的是大夏又不是他们,他们何必毁了自己的好心情?

  蛮国使者完成了本次出使的任务,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夏都。

  半个月后,秦政收到了最新消息。

  ——蛮国使团遭遇了刺杀。

  扶苏听完挑眉:

  “结果呢?”

  碧星答道:

  “无人伤亡。”

  伤和亡是两回事,无人伤亡代表着不仅没人死亡,也没人受伤。

  会在这种时候刺杀蛮国使团的,不是恼羞成怒的夏人,就是企图嫁祸的别国。

  但无论哪一种,都不可能放任蛮国使团全须全尾回去。最起码也要重伤几人才能解恨,或者完成嫁祸。

  雷声大雨点小,那就成了个笑话。

  秦政若有所思:

  “笑话吗?”

  扶苏听父亲自言自语,一下子反应了过来。

  如果说这场刺杀确实是为了叫夏国刺客成为笑话的话,保不齐就是蛮国自导自演的。只有自导自演,才能百分百保证无人受伤。

  扶苏压低声音:

  “是蛮国?”

  秦政微微摇头:

  “应该不止。”

  扶苏就了然了。

  蛮国和秦国形成了合作,如果要搞假刺杀,大概率会一起商量。单独一方弄这样的事情出来,难保不会引起盟友不必要的提防。

  说句难听的,如果是蛮国自己搞的,他们舍不得自家使者受伤,难道还会吝惜队伍里的秦人吗?

  叫秦人受点不痛不痒的小伤,同样可以嘲讽夏国刺客不行。顺便还能挑拨夏国和秦国的关系,让秦王记恨夏帝。

  反之,秦国动手肯定也不介意给蛮国添一把火。大家只是寻常盟友,又不是同生共死的八拜之交。

  只有两方一起商量出的计划,才能做到所有人都平平安安。互相监督彼此,不叫任何一家吃亏。

  碧星听懂了:

  “那要是渊国出手嫁祸夏国肯定也是这个道理,使团很难平安渡过,除非提前得到消息有所防备。”

  秦政颔首:

  “你再去打听一下其中细节。”

  扶苏若有所思:

  “也不能排除确实是秦王早有预料,担心使团归国时会遇险。所以还是得查一查才好下定论,父亲是这个意思?”

  秦政没有否认:

  “夏人狂悖,许多时候并不完全听从夏帝的命令。如今刺客的消息传来,各处的风向都是认为夏人确实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可见各国都对夏国贵族的行事风格有所了解。”

  那么秦王怎么可能不防备夏国当真行刺呢?保不齐就是确有其事。

  碧星听懵了。

  到底是哪种情况?

  她怎么感觉两种都很有道理?

  公子说哪个都说得信誓旦旦的,弄得她实在是难以分辨。

  隔了两天,嬴家递来消息。

  说是使团在归途中暗中有人保护,提前发现了刺客的踪迹,并将之捉拿。

  不过此事秦王早有预料,已经提前和使团说好了如何处理。所以使团很快就按照计划行动起来,自导自演了一番刺杀的戏码。

  毕竟之前的刺杀没开始就结束了,行动未曾开启和行动失败是两个概念。前者还能狡辩说没有刺杀的意思,必须得把刺杀给坐实了。

  偏又不能抓着那群真正的刺客演戏,也就只能自己找人演演了。

  最后再把没来得及刺杀就被抓的刺客砍掉一大半,捅伤剩下的。将进气多出气少的刺客扭送给当地的夏国府衙,要求夏帝给一个说法。

  衙内官员甚至都没能审问出多少内容,那群重伤患就死了。夏帝只能自己派人去追查,看是谁这么胆大包天,敢背着他刺杀使团。

  扶苏问道:

  “使团还在当地吗?”

  秦政往下翻了翻:

  “已经离开了,说是不信任夏国的治安,于是快马加鞭回了蛮国。”

  这就很打夏国的脸了。

  偏偏夏帝还不能说什么,人家在你的地盘上遭遇刺杀是事实。你总不能指责人家不信任你,不肯在你们夏国停留吧?

  夏帝被气了个够呛: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要刺杀你就派点厉害的人过去,好歹弄出点成果来。要是有本事把使团全部杀死,自己都能给他们伪造成遭遇山匪或者别的意外死因。

  结果敌方一人没伤,自己这边死伤殆尽。临死前还留下了蛛丝马迹,叫人查到了罪魁祸首头上。

  蛮国使团确实不清楚具体是大夏哪位贵族这么咽不下气,但他们发现了动手的人百分百是夏人,这口锅就得夏帝去背。

  蛮王可不管这是贵族自作主张。

  堂堂夏国君主管不住手底下的贵族,还不如承认了就是官方派遣的刺客呢。后者只会让人嘲笑夏国输不起,前者却会叫人质疑夏帝的威望和能力。

  扶苏却说:

  “夏帝这般不算什么,他就是对自己太有道德要求了。”

  这里的道德不是广义上的道德,而是说他必须具备权威天子必备的政治素养,否则就会被人指责不行。

  然而就他这种程度的翻车,丢到春秋战国根本不惜得拿出来比较。多的是比他奇形怪状的国君,依然好好地当着他们的诸侯王。

  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秦政深以为然:

  “儒学过于注重道德,将君主也限制了进去。夏帝因此格外在意这些,而他作为夏国君主也无法不去在意。”

  有时候不是国君自己没道德就可以所向披靡的,底下的臣民对你有道德要求,就会一直挑你的刺。

  如果你能力还不错,可以镇压住这些臣民还好。一旦镇压不住,那就没办法了。

  无法打破规则,便只能去适应它。

  夏帝显然就被束缚在了这个困局里,他不得不在意夏人对他的评价。一旦评价不好,就会影响他在国内的威望。

  威望不行,权力就会受到制约,贵族们更不听他的话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很直白——加强集权,打压贵族和官僚。

  当皇帝的权力大到无需通过个人能力就能叫臣子不敢置喙的时候,哪怕皇位上坐的是个废物也不影响什么。

  大秦就有这个趋势。

  夏帝空有当天子的心,却连臣子都制约不住。夏国这个制度要改,不然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出来蹦跶,帝王哪有空天天应付他们。

  秦王瞧不上夏国的制度和风气,但这不妨碍秦王抓住这些弱点,往死里踩。

  从之前的比试到这次的刺杀,本质上都是为了打击夏帝的威望。这招换别的国家不好使,在大夏可太好用了。

  贵族们对夏帝的不满日渐增加。

  说起来之前冰和炭的事情,夏帝就得罪过一部分贵族。

  扶苏看着父亲把信烧了:

  “这种程度的小动作,还不足以动摇夏帝的统治根基。”

  秦政将灰烬拨散,检查了一下烧干净没有。

  闻言随口回道:

  “无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何况本来也没指望夏帝因此就能彻底下台或者完全管不住手下臣子。

  秦国要的是夏国贵族多点反骨,时不时给夏帝找点麻烦。

  夏国上下别拧成一股绳,三国就能占到不少便宜。在这个基础上,越乱越好。

  扶苏明悟:

  “夏帝之前悄悄为攻打渊国做准备,结果准备了这么久,都快过去大半年了,还是没有准备好。”

  今年的突发状况有点多,拖慢了夏帝的脚步。渊国却没有遭遇这么多变故,他们应该也察觉到了危机,同样也在做御敌的准备。

  那么等两国真正开战后,夏国真能打赢渊国吗?这场战事从准备阶段起就波折不断,后续要是输得稍微惨一点,对夏帝来说恐怕又是一场大打击。

  秦政叫来碧月把灰烬处理掉:

  “他应该习惯这件事。”

  对夏帝来说,连番打击已经快要成为家常便饭了。

  碧月好奇地问道:

  “公子这是在说什么?谁应该习惯什么事情?”

  秦政没有回答。

  扶苏笑眯眯地说:

  “蛮国王子要习惯被八皇子针对。”

  碧月不疑有他,了然地点头:

  “奴婢听闻上回的事情后,八殿下似乎收敛了一些。如今看来只是表面收敛,私下里竟还在欺辱蛮国王子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224444.bar/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快穿文 无cp  无字惊鸿